-
安東尼·格雷林:沒有戰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文/ A.C. 格雷林 著 譯/ 吳萬偉 肖志清】
17世紀中只有三年是沒有戰爭的:1669年到1671年。1610年是幾乎沒有戰爭的年份,除了幾支龐大的軍隊在挺進中發生了零星的交火之外,并沒有演變成普遍的沖突。1680年到1682年,公開戰爭局限于歐洲遠東地區,俄羅斯在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但是,在這個世紀,每隔一年就有一場戰爭,所有歐洲大國都卷入與一個或者多個國家的戰爭,通常是作為聯盟的成員,或者是與國內其他派別進行的內戰,這些戰爭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因此,戰爭是當時的常態;戰爭是壁紙。戰爭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十分巨大。
這個階段的戰爭投入并不能通過部署的軍隊數量來粗略估算。17世紀中期之前,很少有超過五萬人規模的軍隊。而今天,這個數字不過是一支現代陸軍兩個師的兵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主要交戰方動員的兵力都讓這些數字相形見絀:俄羅斯軍隊有1200萬人,德國軍隊有1100萬人,英國軍隊有890萬人,法國軍隊840萬人,奧匈帝國軍隊780萬人,意大利軍隊560萬人,美國軍隊440萬人,土耳其軍隊280萬人。這些都是規模龐大的軍隊。當然,不是所有軍人都攜帶武器或在戰壕里作戰,那場戰爭的后勤要求龐大的在編人員在戰線后方工作以便為前線供應物資。
凡事都是相對的:17世紀時,歐洲的人口相對來說也少得多。1600年,英國人口是400萬,法國人口是2000萬,整個歐洲的人口大約是7800萬人。此后并沒有增加很多,到了17世紀末,人口仍不到8300萬人。
17世紀的沖突中軍隊人數相對較少的主要因素是軍隊后勤問題,比如裝備、服裝、住房、糧食、訓練、運輸和指揮等等。軍隊行動時,糧食供應和交通運輸通常由沿途地方供給:這樣的結果是軍隊像大批蝗蟲般降落到城鎮和鄉村,不對對當地經濟造成破壞,而且對當地社區機構及其農田造成損害,民眾也跟著遭殃。強奸和擄掠司空見慣,在敵國領土,士兵的殘暴行徑罄竹難書。三十年戰爭的最惡劣事件就是前文描述過的1631年馬格德堡劫掠。
17世紀國家軍隊的規模是個明確標志,代表著他們所服務的國家的命運。在1600年,西班牙整個帝國中擁有軍隊20萬人,當時分散在從中南美洲到意大利和荷蘭等眾多地方。一個世紀之后,其陸軍不足規模最大時的四分之一,事實上曾經一度下降了很多;有人描述說在1640年葡萄牙人叛亂時,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半島本地招募1.5萬人的軍隊都困難重重。在1600年到1700年的同一個階段,荷蘭自由省的軍隊從2萬人增加到10萬人,法國路易十四當權的高峰時期,軍隊規模從8萬人增加到40萬人;英國軍隊從3萬人增加到9萬人(它比荷蘭更加依靠強大的海軍),俄羅斯的軍隊則從3萬人增加到17萬人。
路易十四當政時法國軍隊人數激增,這是導致歐洲幾乎所有軍隊都在這一時期大幅增加軍隊人數的主因。有些歷史學家提到法國軍力的快速增長是導致英國也成為軍事強國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英國內戰自身的原因,因為內戰中雙方都有14萬人的軍隊,這方面的影響不容小覷。來自荷蘭的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在1690年戰爭中投入了9萬人的軍隊。
那時,人們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組織嚴明,國力強大,它就能動員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參軍。這是國家財政被中央政府掌握和應用的反映,除了現有人力和國民意愿之外,金融當然是關鍵因素之一。更高的征稅效率以及因稅收而增長的財富是軍隊規模擴大的支撐因素,當時的國際局勢同樣需要國家擁有更大規模的軍隊。政權的稅收要求行政機器來管理,這臺機器的本質和效率與籌建和管理龐大軍隊的機器就有了可比性。
另外一個大變化是戰爭藝術本身以及可使用的武器。1600年,唯一擁有常規陸軍的國家是奧斯曼帝國。正是奧斯曼帝國的威脅讓歐洲各國意識到有必要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漸漸地,傳統的軍隊模式和封建制度被新組織形式取而代之。在英格蘭,從中世紀開始,每個男人都得服兵役和練習射箭,但是,新世界秩序的要求使這種備戰方式缺乏效率。在人口和領土迥然不同的神圣羅馬帝國,軍隊主要由雇傭軍構成,早期時他們是在夏季戰爭季節開始時受雇參戰,到了秋季時拿報酬解散。到了17世紀,這樣的做法已經被視為代價更高,效率更低;人們意識到支付整個冬天的軍餉維持訓練有素的軍隊比每年征兵和遣散士兵更劃算。
訓練軍隊要求紀律;紀律以及對國家或者國王的忠誠導致了軍隊制服的出現;事實上,軍裝代表了維持軍隊成本的節約,因為它們能夠按照統一模式大批量生產。為此,武器生產也必須標準化。國家成為服裝、機器、武器、糧食、馬匹、馬車、帳篷等眾多物資的買家,從而加速了歐洲經濟中商業、工業、貿易方面的變化。
軍隊訓練、裝備和管理方式變化的一個突出例子足以說明17世紀的戰爭局面在這方面造成的巨大差異。這個例子就是17世紀初荷蘭執政官納賽公國的莫里斯(Maurice)。他在堂兄弗里斯蘭省執政官威廉·路易斯(William-Louis)幫助下對聯合省的陸軍進行了改革,最終幫助荷蘭戰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并使得荷蘭永久性地一分為二。
莫里斯和威廉·路易斯對羅馬軍事方法重新發生了興趣并頗為關注,他們將這些方法應用在自己的軍隊訓練中。其中有些實驗失敗了,比如要求步兵攜帶盾牌。其他實驗則取得了成功:像羅馬人曾經做的那樣,訓練軍隊挖戰壕不僅證明在戰場防御中非常有用,而且在嚴格訓練的幫助下,對軍隊紀律和團體精神(esprit de corps)也非常好。他們還考慮了戰術和戰略問題,使用大量模范士兵來討論軍隊部署配置問題。他們將裝備尤其是武器標準化,將步兵團的武器減少到僅僅兩項:長槍和火繩槍步兵團一般分為若干軍團,在冬季營地繼續訓練過程中參加模擬戰爭。
更重要的是,莫里斯和威廉·路易斯非常迅速地引入他們認為能夠帶來實際用途的技術革新。其中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望遠鏡。據說莫里斯是第一個爬上教堂塔頂通過望遠鏡觀察敵軍的指揮官。他的軍隊擁有第一個真正實用的定時引信,用于延遲炸彈爆炸,因而最早擁有手榴彈。他下令騎兵裝備最近剛發明的馬嚼子(curb-bit)以便更好地控制馬匹,馬嚼子的杠桿活動原理是通過同時在馬頭上的柄和鏈在馬嘴的若干不同部位發揮作用的。年輕時,莫里斯受到數學家和工程師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的指導,上任之后他聘用西蒙·斯蒂文設計堡壘,并請他在萊頓大學創建新的工程系,讓他擔任陸軍軍需主任。
圖片來源:http://socrates.leidenuniv.nl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臺灣,“統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2019-12-11 07:16 臺灣 -
日本二戰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關于這支軍隊的史料甚少,但英雄與犧牲的故事動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陽首次公布“日軍制造平頂山慘案”歷史檔案
2019-09-19 07:42 國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放預約參觀,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這位“老地下黨”,94歲才恢復黨員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黃傳說背后的上古史實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則成已經犧牲!
2019-06-11 22:49 -
升溫10度曾滅絕95%的物種,我們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這個動作羨煞網友
2019-06-03 13:46 暖心聞 -
《切爾諾貝利》熱播,中國女生走進了真實的輻射無人區…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駭人視頻,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戰爭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蕩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