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中國經濟季度觀察·圓桌縱橫談”(上):對經濟一腳“踩油門”一腳“踩剎車”,這車能不冒煙嗎?
最后更新: 2024-06-25 18:27:42·經濟內部是一種均衡狀態,要盡量確保政策的連續性
王慧:張軍老師有什么補充嗎?
張軍:我們剛才從消費談起,談到貿易、新質生產力,這些東西放在整個經濟里面,都是內生出來的。比如一談消費,大家就要看截面,看消費占比怎么樣,去跟發達國家比。
我覺得,如果了解消費的演變,會發現它的結構和我們的發展階段是有直接聯系的。比如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3萬美元,這時候消費增長最快的其實是服務性消費,商品性消費相對是比較穩態的。
所以在消費占比上出現的國與國之間的差別,背后反映的是所處階段的不同。從這個意義而言,中國現在可能處在兩個階段的過渡期,我們進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了,但要從門檻發展到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那在未來一、二十年里,中國的消費占比一定會增長,但這種增長主要是服務性消費拉動的。
因此,我們還得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如果拔苗助長,反而對整個經濟的其他方面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貿易結構也是這樣。比如,我們現在如果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提升高附加值行業,也許能在某些領域中做到這一點,但問題是中國的體制會出現大家都向這方面靠攏,各個地方都會去干同樣的事情,在當前勞動力就業壓力大的狀況下,就會產生沖突。如果各地都把主要精力拿去追逐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就業壓力會更大。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一般均衡的概念,經濟在一種狀態之下,它的各個變量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為什么今天我們需要擁有那么完備的供應鏈?因為在人口規模、勞動力規模大,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它可以創造巨大的就業需求。將來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高附加值產業存在,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方向,但現在也無需太焦慮,不需要通過出臺越來越多的產業政策去驅動這個領域過快發展。如果更多的資本都集中到這個領域,實際上會削弱整個經濟創造就業的能力。
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我認為,無論是談論消費,還是討論在外貿出口領域怎樣提升附加值,我們最優的政策還是要盡量確保政策的連續性,讓經濟的轉變不要因為政策的快速激進調整,而造成一些斷裂,欲速則不達。
我們一直說中國經濟韌性強,其實一個很重要的表現是中國經濟規模大、體量大,地區差距也比較大。所以,即便我們現在有過強的干預,干預市場在引領資源配置上的方向,希望將這個方向調整到能夠帶來更多附加值、生產更多高端產品的短期方向上去,但我相信在經濟的底部,絕大部分還是受市場驅動。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即便我們的產業政策發生了很大轉變,甚至強度很大的干預,但中國經濟的出口,比如在電動汽車這些領域,仍可以看出它的韌性。
為什么?就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底層實際上是遵循市場的方向,經濟還是帶有很強的競爭力,它并不完全跟著產業政策走。如果真的完全跟著產業政策走,我覺得現在這個斷裂會非常嚴重。
光伏板整齊排列在位于河北張家口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內 資料圖/新華社
遲福林:我認為中國的整個經濟轉型,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估計到2035年基本上要結束了,給我們留的時間有限。
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貿易結構、科技結構、能源結構等等,最多有10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球經濟下降的時候,中國要能抓住這黃金10年。除了剛才張老師講的,我覺得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這是符合趨勢的,即便你不讓它做,這個趨勢也有生命力,我們未來可能要抓住這10年時間。
張燕生:這里面可能會有一個問題:新質生產力包不包括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我覺得應該包括在內。新質生產力和就業之間,可能不是就業減少的過程,而是就業增加的過程,因為它的結構在轉換。
還有一個問題,全國統一大市場有三個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服務市場的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資源市場的市場化改革。這三個改革,從2000年到現在,20年了,還沒有攻下來。
·到底有哪些渠道來增加居民收入,應有更明確說法
王慧:關于消費,各位專家分享了很多觀點。我們要消費,其實很簡單的一件事,就是大家手上要有錢,目前我們國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是43%,這是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這是什么原因?有請李迅雷老師。
李迅雷:我看到的數據,美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是75%左右,印度是80%,日本是70%,都顯著高于我們43%的比重。
首先,43%這個數字是抽樣調查獲得的,我認為存在一定的低估可能性,尤其是中國的高收入階層,他們的實際收入到底有多少?比如像最近這段時間,一些一線城市豪宅銷售火爆,看得出還是有消費能力、投資能力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個數字還是偏低的,或者說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在整個GDP當中占比是偏低的。所以從政策角度來講,應該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尤其要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這些內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每次都會提,但提出來之后,到底有哪些渠道來增加居民收入,是否能夠有更加明確的說法?
剛才也提到,我們講到困難的時候,從上到下都是口徑一致,但這個困難是如何形成的,沒有一個具體的討論。如果不討論困難如何形成,那么解決困難的手段恐怕也很難有具體落實。
我的建議是,還是要從財政支出的角度來看。我前面也提到,我們的財政支出主要偏向企業,偏向地方政府。比如,2019年以來對企業的減稅降費和出口退稅規模都非常大,(2023年)給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超過10萬億,但這其中最終落到居民部門的補貼到底有多少?
我認為還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加可以是直接的,就像在疫情期間,不少國家采取發消費券、直接發錢的方式,也可以增加社會保障。前面老師們也提到,隨著老齡化的加速,我們的社保缺口越來越大,這個缺口如果沒補上,怎么讓居民敢消費、想消費呢?
廣西南寧市一家農貿市場,消費者選購蔬菜。資料圖/新華社
此外,鼓勵消費要多樣化。現在提到的以舊換新,這是一種促消費的手段,但手段還可以更多,比如服務性消費偏低,那么在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養老、游戲這些方面,政府的干預是不是可以少一點?
我們要看看民間資本都投到什么地方,他們之所以愿意投,是不是代表這些地方有更多的機會?比如現在引以為傲的“新三樣”,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新三樣”大都以民營企業為主,國有占比很少,這說明民間投資還是在尋找機會,而且很有競爭力。然后,我們再看看為什么有些領域民間投資不愿投了,其障礙、堵點在哪里?
總體來看,我覺得應對當前有效需求不足,有多種辦法,我們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很多,但這些工具用得恰當不恰當、到位不到位?比如發消費券,它的乘數可能是3倍,發一塊錢的消費券,可以產生三塊錢的消費,而搞基建投資可能乘數效應是0.5,投下去一塊錢產出只有5毛錢。什么樣的投向更合理?我覺得在這方面需要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而不是一拍板大家就這么定了。總之,政策工具箱的工具越多,越是要審慎。
【未完待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OpenAI收緊區域限制,大量中國開發者收到警告
2024-06-25 17:21 觀網財經-科創 -
美國科技巨頭警告:封禁TikTok將損害我們的業績
2024-06-25 11:41 觀網財經-海外 -
深度分析618:時間是經營本質的朋友,卻是流量思維的敵人
2024-06-25 09:45 -
昨夜,英偉達崩了!“史上三天市值跌幅之最”
2024-06-25 09:40 觀網財經-金融 -
26省前5月賣地收入下滑,其中廣東跌57.5%
2024-06-24 16:00 觀網財經-房產 -
專家:三季度或開啟新一輪存款降息,下調空間將有所收窄
2024-06-24 14:53 金融觀察 -
廣東多家典當行不再接受茅臺酒典當業務
2024-06-24 14:38 觀網財經-消費 -
美財政部發布對華投資限制擬議規則,商務部回應
2024-06-24 12:47 中美關系 -
“若我勝選將廢除教育部,各州自己教學生”
2024-06-23 15:34 特朗普 -
“不讓我和女兒進董事會?”富豪怒告上市公司
2024-06-23 14:04 -
茅臺回應“自制假茅臺被鑒定為真”
2024-06-23 09:34 觀網財經-消費 -
微信正在適配“純血鴻蒙”
2024-06-22 22:39 觀網財經-科創 -
發改委主任晤德副總理:中國新能源產業不是“補”出來的
2024-06-22 14:36 -
安徽鳳陽:放棄宅基地安置并進城購房的農村居民,獎勵5萬
2024-06-22 10:27 觀網財經-房產 -
小米副董事長林斌回應減持股票
2024-06-22 10:19 -
歐美主導操作系統內核的歷史結束
2024-06-21 21:57 觀網財經-科創 -
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下降28.2%,商務部解讀
2024-06-21 21:18 觀網財經-宏觀 -
如何推進高質量普惠金融體系建設?農發行、交行、穆迪、匯豐高管熱議
2024-06-21 20:48 金融觀察 -
李強將出席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2024-06-21 15:21 觀網財經-金融 -
這個618之后,沒人會說淘寶船大難掉頭了
2024-06-21 10:32
相關推薦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51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0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2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8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