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后世命運為何迥異?
此外,這個時期羅馬帝國的語言遠不止拉丁語一種。由于羅馬文化是承襲希臘文化而來,比如羅馬皇帝馬庫斯·奧勒留就是用希臘語寫下了著名的《沉思錄》。所以希臘語在整個羅馬帝國時期一直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帝國東部廣泛使用。除了希臘語外,布匿語、科普特語、阿拉米語、敘利亞語、凱爾特語的文字也在帝國境內使用。這可以從出土的大量的銘文和書信中看到。
所以,羅馬帝國是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征服體系,這個體系由亞平寧半島上的以羅馬為核心的城邦國家與45個行省共同組成。羅馬行省(跟中國元代形成的行省概念完全不同)是羅馬在意大利半島之外所征服和控制的地區。Province 一詞的起源就是古羅馬的拉丁語:pro-(“代表”)和vincere(“勝利”或“控制”)。羅馬行省是西方古代的殖民地單位,近代西方的殖民地colony一詞就是來自古羅馬時期的colonia,指是羅馬帝國在殖民地區的前進基地。從這意義上說,也可以說羅馬帝國是以羅馬為中心與被征服的殖民地共同組成的一個政治經濟共同體。
在羅馬帝國的征服體系內,有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身份的群體。在帝國統治的五千多萬人口中,真正使用拉丁文的羅馬公民長期以來一直占很少的比例,整個帝國嚴重缺乏民族認同感。其實,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在面臨越來越多的蠻族入侵時,也發現帝國境內的人民對羅馬缺乏認同感,這對維系帝國的穩定很不利。
公元212年,羅馬帝國皇帝瑪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努斯為了加強帝國內部的認同感,頒布了《安東尼努斯敕令》(Constitutio Antoniniana),給與羅馬帝國境內所有出身自由的男性以公民權。
出土于卡拉卡拉浴場的安東尼努斯雕像
但是,民族與國家認同是一個長期的同化過程,而不是一張敕令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結果,《安東尼努斯敕令》的頒布反而適得其反,在帝國境內造成了很大混亂。敕令原意是想加強人民對帝國的認同來抵御外敵,結果反而造成帝國內部的混亂與沖突。《安東尼努斯敕令》頒布后,帝國境內的蠻族開始在內部進行奪權,而講希臘語的東部離心力越來越強。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的崩潰跟不合時宜的《安東尼努斯敕令》是有關系的。
很多把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或者加上之前的秦王朝進行比較時常常說秦漢帝國在時間上與羅馬帝國差不多,這個說法并不全面。的確,從二者所處的時間段來看,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正好處于歷史的同一時段。但是,有一點必須指出,把有著二千多年傳承的秦漢王朝從中國歷史中切割出來,與只有五百年歷史的古羅馬進行比較,這顯然是不夠全面的。
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即使從第一個世襲朝代的夏朝算起,在漢王朝之前已經存在了近兩千年。到了漢王朝,華夏民族已經在中原大地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成為了古代中國占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漢王朝時期的華夏民族早已形成了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享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而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五千多萬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有著民族認同感的國家。
華夏民族能夠在漢王朝時期發展到五千萬人,跟古代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的特點有很大關系。羅馬帝國是靠軍事征服擴張擴大疆域,但種族、血緣和出生地等因素,把帝國境內的五千多萬人分成了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所以羅馬帝國無法靠軍事力量把疆域內的人民形成一個共同體,《安東尼努斯敕令》的失敗證明了這一點。
在古代社會,每個國家都會有血緣主義的因素,但中國古代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非常淡薄。中國古代雖然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在現實中實行的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這是華夏族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華夏文化在中原地區一直居于領先與主導地位,從而形成了一種通過文化認同來界定民族的特點。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這是韓愈對之前中國民族融合的一個概括。
中華文明基于華夷之辯觀念的文化認同,推進了古代中國的民族融合
武王伐紂推翻商朝之后,周人不僅以封建的方式建立起一個大規模國家,而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文化,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對西周政治文化進行了深刻論述。所以,從西周開始,華夏民族的制度文化就大大領先于周邊的其他民族。當時的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春秋戰國時期成為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第一個高峰。
秦始皇兼并六國后,廢除了西周建立的分封制,漢王朝進一步在全國實行編戶齊民制度,中國形成了一個沒有血緣等級的平民社會,大大地增加了漢民族的凝聚力。漢王朝之后,華夏民族自稱漢人,而之后的兩千年雖然發生過多次異族入侵,但最終所有進入中國的異族都被中國文化所同化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所以,漢王朝與羅馬帝國雖然都有相近的五千萬左右的人口規模,但前者是具有高度民族認同感的國家,后者只是一個靠武力擴張建立起來而難以融合的征服體系,而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標簽 中西歷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義正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