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克·布萊恩特:當美利堅合眾國不再偉大(二)
關鍵字: 特朗普里根美國如果是在冷戰時代,美國國會是否仍然會以“與實習生有染”為名彈劾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在冷戰那個彌漫著緊張空氣的年代,這樣的事情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個人私事,絕不會被拿到臺面上熱炒。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卻并非例外,他之所以因水門事件受到國會彈劾,實在是因為這件事已經違反法律,其程度與犯罪無異。
克林頓總統遭到彈劾是一個信號,它說明“在任總統不一定享有權威”這樣一個新的政治趨勢正在逐漸形成,而民主、共和兩黨都在其中學會了該如何為自身攫取利益。民主黨人將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Bush)的當選視為非法,因為是艾爾·戈爾(Al Gore)最后贏得了大多數直接選票,而聯邦最高法院在佛羅里達州重新計票問題上做出了有利于共和黨的極具爭議性的判決。
由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發起的“birther運動”試圖以似是而非且充滿種族偏見的立場指控奧巴馬總統,稱其出生地并非夏威夷。而最近,民主黨人也來質疑特朗普取得的勝利,部分原因在于特朗普并未贏得大多數直接選票,另外還因為有人指控他贏得的這場勝利背后其實是有克里姆林宮的人在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政治話語也開始變得激烈起來。1984年以廣播脫口秀節目起家的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如今已成為右翼夸張低俗廣播節目之王(shock jocks,美國近十幾年來出現的新詞匯,指一種特別的廣播雜談節目主持人。他們吸引聽眾的手段是故意使用在廣播節目中聞所未聞的侮辱性的、粗俗不堪的語言,以達到讓聽眾震驚的效果——觀察者網注)。福克斯新聞(Fox News)于1996年正式開播,與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是在同一年,而后者作為進步陣營里的一員已成為前者的老對手。互聯網的出現大大加快了新聞行業的新陳代謝,很多此前難以公開發表的充滿仇恨的言論如今在網絡上也找到了發聲的管道。
談起杰瑞·施普林格(Jerry Springer)風格的政治新聞節目,其實這個風格可以追溯到《德拉吉報道》(the Drudge Report)首次披露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與克林頓總統之間性丑聞的年代,當時《新聞周刊》曾就是否披露這個爆炸性新聞猶豫不決而被《德拉吉報道》搶了先。《德拉吉報道》的成功證明,那些發布不符合主流媒體價值觀的新聞的新興媒體也可以在短期內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無疑,曾任《德拉吉報道》編輯的安德魯·布賴特巴特(Andrew Breitbart)從中學到了寶貴經驗,他后來創辦了著名右翼網絡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最初以能夠將人們聚合在一起的終極工具自詡,但實際上,它們已經成為憤世嫉俗者、分裂社會者和陰謀論者抱團取暖的樂園。在互聯網的作用下,美國社會已經變得越來越原子化了(“社會原子化”是指由于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社會聯結機制中間組織的解體或缺失而產生的個體孤獨、互動失序、道德解體、人際疏離、社會失范的危機——觀察者網注)。
正如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在他1995年發表的一本影響深遠的著作《獨自打保齡球:美國社會資本的衰減》一書中所指出的,美國人在工會、家長協會、童子軍和女性俱樂部等組織中的參與率一直在下降,這導致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缺乏溝通,社交活動也變得越來越不活躍。
從經濟角度來說,在這一時期,“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現象開始凸顯,人們在工作收入和總體財富方面的不平等狀況持續加劇。從1979年到2007年,家庭年收入位于前1%的美國家庭,其收入增長了275%;而位于后20%的美國家庭,其收入僅增長了18%。
在克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金融業解除了管制,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開始施行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終于被廢止,這在當時堪稱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此外,在這一時期,關于解除“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金融衍生品——觀察者網注)監管的立法也得以完成。
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破壞性的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了美國工廠的生產方式,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也受到極大影響。在這一時期,自動化而非全球化使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大大減少。從1990年到2007年,自動化生產技術導致美國僅在制造業一個行業就失去了67萬個工作崗位。
來自“鐵銹地帶”(the Rust Belt,在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中西部水運便利、礦產豐富,因此成為了重工業中心。鋼鐵、玻璃、化工、伐木、采礦、鐵路等行業紛紛興起。匹茲堡、克利夫蘭、芝加哥、布法羅、辛辛那提等工業城市也一度相當發達。然而自從美國步入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之后,這些地區的重工業就紛紛衰敗了。很多工廠被廢棄,機器上布滿了鐵銹,因此那一地區被稱為“鐵銹地帶”——觀察者網注)的叛逆情緒曾助力特朗普入主白宮,有人指出這一地區的叛逆情緒本質上應被視為對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的反抗,不過當地人卻并不這么認為。在富人的宣傳之下,該地區的很多人將自身的困境歸咎于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以及涌入美國的大量外國勞工。
類鴉片藥物危機可以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醫生曾普遍開出過量的止痛藥。從1991年到2011年,止痛藥處方用量增加了200%。美國似乎已經被冷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此后,美國人帶著20世紀未盡的眩暈感,開始了第二個16年的曲折歷程。
特朗普的美國
在過去幾個月里,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我曾多次乘飛機向西飛往加州。在加州上空,我禁不住問自己:一個涉世未深的16歲少年會怎樣看今天的美國呢?他會像我小時候那樣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嗎?當他透過飛機舷窗望向夕陽映照下的太平洋海面時,他會認為太陽僅是為了照耀美國而存在嗎?
這個少年會怎樣看當今美國社會頻發的槍擊事件呢?最近在拉斯維加斯發生的“大屠殺”凸顯了這一美國社會頑疾的危害。當然,大規模槍擊事件在美國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1984年,就在我從英國啟程赴美之前幾天,一個持槍者走進圣迭戈郊外一家麥當勞餐廳,當場打死了21人。這在當時被稱為美國現代歷史上最慘烈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今天與那個時候相比,區別僅在于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的頻率。
在今天的美國,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已經太過頻繁,人們聽到相關報道時,其震驚程度已經無法與30多年前相比了。不過,在拉斯維加斯大屠殺慘案中,還是有一點令人十分意外,那就是針對打死58人、打傷數百人的槍手,美國人竟然在全國范圍內沒有進行任何認真的討論。在過去,此類惡性槍擊事件發生時,全國都會深受震動,而如今對于那些與此案無關、坐在電視機前的美國人來說,他們的情緒甚至已經很難因之產生什么波瀾了。拉斯維加斯慘案發生僅僅一個月之后,這件事就變得好像從未發生過一樣。
- 原標題:尼克·布萊恩特:當美利堅合眾國不再偉大(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力
- 最后更新: 2018-04-02 08:20:20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