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Opinion more
-
“近期臺海爆發熱戰的可能性不大,但中美兩國都無意認輸”
米爾斯海默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大國政治的悲劇》
我不認為臺海戰爭近期會爆發,但沖突爆發的地點更有可能在南海,而且會同時牽涉中美兩國。[全文]
-
統一難題系列三:中國幾乎沒有導彈防御系統?
雁默臺灣自由撰稿人
即使是鴿派學者也注意到了,中美雙方愈談,就愈暴露出巨大分歧,這可不是什么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實證經驗。若目標是冷和,其先決條件就是保持距離。對美國這種對手,示弱是下策,讓對方摸不清你的行為模式才是上策。[全文]
-
我們不僅要聽美國怎么說,還要看美國怎么做
吳海龍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前駐歐盟大使
有人建議中俄結成軍事同盟,但我認為這并不符合中俄的利益。中俄結盟必然造成以中俄為一方,以美西方為另一方的兩大陣營的全面激烈對抗,世界將會陷入分裂,并會迫使全球南方選邊站隊,這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災難性的。[全文]
-
美國要想彎道超車中國,倒是有一個辦法
彼得·考伊《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彭博商業周刊》經濟編輯
中國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優勢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根本無法想象美國會追上中國。不過我很樂于看見美國的電池產業能夠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我認為美國要想彎道超車中國,最可能的辦法是通過新技術,比如鐵-空氣電池。[全文]
-
美聯儲降息,給中國多少政策空間?
萬釗經濟學博士,資深經濟分析師
美聯儲本次降息背后,蘊含著一個現實,就是降通脹和穩就業之間,已經難以兼得。[全文]
-
美國大眾比過去更關心中國,卻被“指引”到了歧途……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
白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很多中國學者看到美國可能會覺得“你們是不是瘋了”?有時候貌似我們已經到了邊緣,但實際上并沒有像外部人們所想得那么糟糕。對于東亞秩序,可能美國人看到日本、中國時,會覺得你們就像是“仆人”一樣,實際上這并不是在中國和日本發生的真實情況。[全文]
-
下一代美國年輕人如何真正客觀地認識中國?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
馬克·羅澤爾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政策與政府學院院長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年輕人可能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他們已經從不同信息來源那里有自己的理解框架了。[全文]
-
中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等了七十多年,已經非常耐心了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
馬丁·雅克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前高級研究員
美國會繼續在經濟上給中國制造一些挑戰。中國對此的回應非常直接,就是中國一定能夠找到一個解決方案,而中國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全文]
-
中國對美國總統候選人有選擇偏好嗎?
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今天世界所面臨的所有關鍵問題,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經濟貿易,中美兩國都很難獨善其身。也正因為這樣,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問:在兩位總統候選人之間,中國應該選擇誰?[全文]
-
沙利文見王毅,讓我想起多年前給導師交博士論文的那個下午……
沈逸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你出現了挺好的,終于知道要到老師這兒來了。”[全文]
-
美國用蹩腳的戰略理由,為自己阻礙中國統一的行為辯護
傅立民美國前駐華公使,尼克松訪華時美方首席翻譯
華盛頓的一些人用蹩腳的戰略理由為他們反對中國實現統一的行為辯護。美國非但沒有后退一步,讓兩岸通過政治對話處理分歧,反而通過實際行動支持臺灣方面采取對抗姿態。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到最后可能給所有相關方帶來悲劇。[全文]
-
對中俄而言,重大危機處理與全球轉型存在怎樣的聯動關系?
馮紹雷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俄羅斯內部體制轉型與對外關系之間的緊密相關性,看似充滿戲劇性,但并不是特例。相反,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其他大國關系之間。這就提醒人們,雖然各國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國內體制,這是不可動搖的準則,但不容忽視的是,各國國內體制演進,不可避免地會在國家間關系中得到反映。[全文]
-
拿著手諭出宮辦差的沙利文,對中國的基本認知還沒校正過來
沈逸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沙利文的角色大概就相當于古代中國的“欽差大臣”。美國擺出一副“軟飯硬吃”的模樣,希望中國“無私奉獻”的同時甘之如飴,覺得能被美國剝削是一種榮幸。[全文]
-
中美兩國可以在減少核威脅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周波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期防范核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不是限制核武器的數量,而是管控核武器使用的政策。在這方面,有核國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似乎是減少核威脅升級的最現實途徑。[全文]
-
哈里斯,下一位尼克松?
斯蒂芬·羅奇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
哈里斯和沃爾茨都認識到,對于挑戰重重的中美關系,需要正視采取糾正路線的迫切需求。 這正是1972年的尼克松能暫時放下意識形態偏見,與中國開展接觸的原因。沃爾茲也許有可能協助哈里斯一舉扭轉對華政策的僵局。[全文]
-
美國不值得為了臺灣開戰
道格·班多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曾任里根總統特別助理
從美國安全的角度來說,這座島嶼的價值在于“妨礙”中國,而不是保護美國。臺灣不值得美國開戰,不值得美國與一個帶著民族主義抱負且關系到其重大安全利益的核大國開戰。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將別人的敵人當成美國的敵人。[全文]
-
我是西方“瀕危”的“中國樂觀主義者”,美國嚴重低估中國
馬凱碩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注重任人唯賢的機構之一,這一點是任何西方人都不會公開講的。如果比較一下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在很多情況下,中國決策者的思想水平高于美國甚至歐洲決策者的水平,部分原因是,在中國能夠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進入政府工作。[全文]
-
美國人很關心中國更喜歡特朗普還是哈里斯?但其實……
王緝思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創始院長,教授
胡然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趙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大多數中國觀察家不期待美國的對華政策會發生重大轉變,但他們在努力探究當前美國政策圈中的哪種思路最終可能成為主流。[全文]
-
美國砍向中國的“三把斧”,是在自斷其臂
程亞文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軍事凱恩斯主義再次在美國被激活,從美國主流精英中流轉出來的一種聲音,是主張動員、整合各種資源,與中國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全面競爭,甚至在必要時與中國“不惜一戰”。[全文]
-
一周軍評:轟-6K參加中俄聯合巡航,有幾重暗示?
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未來某個關鍵時間點,如果中美俄之間的緊張態勢發展到某種程度,北極上空開始頻繁出現中國戰略轟炸機,那對于美國的壓力自然也會比我們的戰略轟炸機在本土上空盤旋給到的壓力更大[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中國海警現身阿拉斯加附近,“打亂美國布局”
-
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
中美商務部長即將通話
-
中美衛生部門同意加強機制性對話
-
美宣布將對臺提供5.67億美元軍援,外交部表態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
中美舉行新一輪外交政策磋商
-
駐美大使:連友好都被視為禁忌,只會導致惡性循環
-
王毅會見布林肯:美方不能總是以“兩副面孔”對華
-
這位“反華先鋒”竟稱:上次面臨中國這樣的挑戰,還是獨立戰爭
-
美駐華大使挑釁:未來十年,中美是“系統性競爭對手”
-
離譜!耶倫稱:雖然加稅,但中美更親
-
美國國防部回應了:收到通知,這是好事
-
國防部:敦促美方嚴格約束一線兵力活動
-
反華情緒蔓延,“美國方向錯了”
-
美眾議院委員會著急:對華得想想辦法,不然就自掘墳墓
-
“去年中國拿下1500個新船訂單,美國才5個,想當年咱們…”
-
“中美雙方進行了坦誠、專業、務實交流”
-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銷!
-
拜登聯大告別演講,為這事“贊賞”中國
-
-
· 中美關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國,東岸是新興的世界大國;如今,西岸是新興經濟體的最突出代表,東岸卻顯出衰退的跡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沒有中國的聲音;如今,無數的聲音卻在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沒有之一。遺憾的是,盡管維護、發展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大洋彼岸卻總會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做出不恰當的舉動。
-
事關中國起訴美國,WTO設立專家組
-
南部戰區司令員吳亞男率團赴夏威夷參加印太國防軍司令會議
-
外交部回應:這瞎話,連美媒都不信
-
謝鋒: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誰的“恩賜”
-
中美經濟工作組舉行第五次會議
-
何立峰會見中美經濟工作組美方代表團
-
美國考慮在日本部署中程、短程導彈,外交部回應
-
“針對中國隊的檢測要求并非出自WADA,而系某些國家背后施壓”
-
謝鋒:中國不干涉美國內政不賭美國輸,美國也應該尊重中國
-
中美舉行第18次國防部工作會晤
-
中國商務部、貿促會發聲
-
解放軍中將贈送美前官員書法條幅,上面寫著三個大字
-
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媒體對于“紫薯臉”問題的質疑是合理的
-
無視呼聲確定加稅,但美車企卻用行動展示了現實
-
中國駐美大使:從來沒有誰高誰一等,從來沒有誰能壓垮誰
-
美、俄等國部分專家學者已抵達會場
-
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希望美方做出切實努力,而不是對中國的真誠努力攻擊抹黑”
-
中美兩軍舉行戰區領導通話
-
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會議在京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