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吸猴腦,吃螺螄?5000年前的中國人怎么實現吃肉自由?
最后更新: 2023-03-07 11:18:14【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保爾】
近期,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點項目進展工作會。其中,云南晉寧古城村遺址的一項發現引起了許多朋友的興趣——倒不是這里發現了重要的青銅器或王侯墓葬,而是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商周時期古人吃完留下的厚達數米的螺螄殼。
消息一經傳出,無論是火爆螺螄肉的愛好者,還是廣西螺螄粉的追捧者,頓時都來了興趣,仿佛在味蕾中找到了與先民的共鳴。這種古今聯系當然只是玩笑,但幾千年前的人們如何飲食,確實是一個既有趣又嚴肅,并且需要考古證據與想象力的話題。
先秦古人吃什么
談起古人的飲食,首先要講的自然是他們吃什么。在中國歷史上,由于漫長的先秦時期極少有可信的文獻資料,所以考古發現尤為重要。
在南方,河姆渡遺址中已經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稻米,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前,先民就已經開始培育、種植水稻作為主要食品。在時段更晚的良渚文化區內,各種與水稻有關的發現更是層出不窮。比如金壇三星村遺址發現了顆粒鮮明的炭化稻粒,吳縣草鞋山遺址發現了人工開墾、修治的稻田遺址,寧波慈湖遺址發現了用于給水稻脫殼的陶質研磨器,錢山漾遺址更是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由此可以肯定,早在五千年前,稻米就是農業種植的主要作物,也必然是主要的食物。
《史記》記載,古代江南人“飯稻羹魚”,就“飯稻”而言顯然不假。是否還有以魚類為代表的副食品呢?還要看考古的發現。
在河姆渡出土的動物遺骨中,水生動物確實占有了相當大的比例。據考古報告介紹,河姆渡遺址中的許多烹飪里都有龜、鱉、蚌、魚等動物的遺骸,灰坑中更是有難以計數的魚骨、龜殼、鱉甲。在一次考古清理中,人們就數出了超過1500個龜類個體。
這么看來,從良渚的魚鱉到云南的螺螄,似乎先民都頗有些“美食心得”,懂得品味河鮮。其實,這種判斷完全是基于當代生活經驗的錯覺。只有不被饑餓困擾的人,才會琢磨美食的滋味。
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在良渚先民的飲食結構中,肉類占比其實并不高,人們的大部分能量來自于植物。偶爾有肉類的補充,先民也會優先選擇“吃得過癮”的陸地動物,這一點從祭祀的選擇中就可以看出。在良渚,魚鱉等水生動物固然是重要的食物來源,但吃得并不講究,大概率只是為了攝入蛋白質。至于新近發現的“云南螺螄”,雖然考古工作者還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但可以推測,這些螺螄應該也是先民獲取動物蛋白的途徑,至于做火爆螺螄、螺絲粉,估計先民們既沒有這個心思,也沒這個能力。
考古發現的螺獅殼
在河姆渡發現的動物遺骸中,最引人注意的其實并非魚鱉,而是有別于野豬的豬,在后來的河姆渡考古發掘中,還找到了圈養家畜的證據。這說明在河姆渡時期,先民就已經人工養豬作為肉食。但是,河姆渡時期的養豬規模非常有限,無法穩定、大量供給飲食。據統計,整個遺址中發現的動物遺骨以鹿科等野生動物的比例最大,是豬的好幾倍。雖然先民已經有了人工圈養的家畜,但其肉食來源還是以野外捕獵為主。河姆渡先民還有一些偏門的飲食取向,比如遺址中出土了不少猴頭骨,從頭骨的破碎情況分析,很有可能在七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有了吸食猴腦的吃法。
進入良渚文化早期,家畜的占比開始顯著上升,在蘇州龍南遺址、上海閔行馬橋遺址中,以豬、狗為代表的家畜占比顯著提升,都超過了六成。隨著良渚文化的持續發展,家畜在飲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到良渚后期,人工圈養的家豬已經成了最主要的肉食來源。
在北方,與良渚處在同一時期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許多關于飲食的痕跡。
與當今“北面南米”的飲食習慣不同,小麥其實是外來物種,大約距今五千年前,河西走廊地區才出現了種植小麥的痕跡。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北方的農作物主要是稻和粟,另有少量的黍、大麥、小麥和大豆。魚類遺骸同樣見于仰韶、大汶口以及北方各處的龍山文化遺存中。而且與南方相似,北方飼養的家畜也有豬、狗、羊、雞,并且通過捕獵補充肉食。
在仰韶文化北首嶺遺址中,考古工作者不僅發現了完整的雞,還有四十余枚獐牙,顯然是捕獵的結果。另一處元君廟墓葬中有家養的豬和捕獵的鹿,還有完整的鳥類骨骼。在仰韶文化遺址中,體肥毛厚的竹鼠也留痕了。顯然,無論家養、野生,還是飛禽、走獸,只要能抓得到、能吃得下,先民都不會放過。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可能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技術,并且制作了相應的器物。良渚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為數不少的酒器。這說明當時的先民已經具備了深度加工食品,進一步制作飲料的能力。
總體上說,在五、六千年前的中華大地上,原始貴族們應該已經實現了“酒肉自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女性,被低估的職場生長力
2023-03-07 10:00 -
劉元春:民間投資低迷,有三大原因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劉元春:消費投資哪個重要?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羅思義:為什么美國經濟刺激計劃成了一場“全球災難”?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羅思義:為經濟復蘇“開藥方”,中國的這個決定性優勢不能忽視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大衛·戈德曼:美國這么做,會讓全球出現兩條芯片供應鏈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大衛·戈德曼: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的想法十分愚蠢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大衛·戈德曼:美國可以盡情說中國壞話,東南亞沒人聽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管濤:全球央行“狂囤”黃金,金價會不會大漲?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管濤:美聯儲加息何時休,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2023-03-07 09:50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 -
有人問:過去技術企業“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現在怎么辦?
2023-03-07 08:22 -
老人稱申請退還跟團游定金被告知等三年,涉事旅行社屢遭投訴
2023-03-07 07:37 觀網財經-消費 -
全國人大財經委依法開展2023年計劃、預算審查工作
2023-03-07 07:17 2023兩會 -
“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逝世,享年84歲
2023-03-06 23:14 -
中央網信辦:多家平臺近一周累計攔截涉網暴違法違規信息401萬余條
2023-03-06 21:05 網絡戰線 -
周桐宇代表:建議出臺支持數字企業“出海”的國內監管政策
2023-03-06 20:56 觀網財經-宏觀 -
專訪政協委員郭御風:國產CPU多條路線前進,未來應如何發展?
2023-03-06 20:12 觀網財經-科創 -
受實體清單影響,浪潮信息再跌停、成交額超百億
2023-03-06 16:53 觀網財經-科創 -
宣傳員工“餓出胃病”“18年從未請假”? 云科電子回應
2023-03-06 15:35 -
ofo因15萬行政處罰案件被限制消費
2023-03-06 12:30 觀網財經-消費
相關推薦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評論 114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評論 55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評論 268“一個西方關鍵盟友要倒向俄羅斯” 評論 148最新聞 Hot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
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
全球AI換臉色情人物一半是韓國人!韓方找法方:要和“電報”談
-
委內瑞拉遭遇全國性停電,“反對派干的”?
-
柯文哲被當庭逮捕
-
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
柯文哲被帶走調查,住所遭搜查數小時,走時說“我非常坦蕩”
-
“金磚鼓舞非洲:勇于挑戰西方霸權,不要怕被制裁”
-
馬科斯聲稱:重要時刻
-
“若我當選,會讓共和黨人入閣”
-
“塞爾維亞軍隊首次裝備西方戰機”,向歐盟靠攏?武契奇回應
-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第二次到期,還能否續簽?
-
他拒絕參會后,韓國政府緊急增加6名女性嘉賓
-
“一個西方關鍵盟友要倒向俄羅斯”
-
空襲美國救援組織車輛致5死,以軍解釋了…
-
英國首相訪問德法,卻遭警告:不能繞過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