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平:中國科研要培養創新人才,不能用“人海戰術”?
【視頻/陳平】
知彼知己,縱橫天下,我是眉山劍客陳平。今天我準備講,馬克斯普朗克經濟研究所帶研究生的方式和中國有多大的差別,和美國有多大差別。
他們的研究所有多大呢?事實上就是一個樓,還有一個小的房子,主要就是一個食堂,請了一個炊事員,她也兼任總務管家,不像中國有一大堆官員。他們就一個人,管理非常嚴格,每一個人下個禮拜要吃什么飯,得提前一個禮拜預約。
另外一個樓是住多少人呢?教授級別的就只有三個人,他們只有辦公室,常駐的就是博士后研究生,大概只有十幾個人。剩下來的都是空的房間,給川流不息的請來的訪問學者、邀請來講演的人。我到德國去工作,根本不需要像國內那樣忙著找旅館,申請經費等,他們經費就是現成的,房間自己就可以進去,沒有人接你,全部都是自動的。
一層樓里面有一個公共房間,里面可以燒飯,可以微波爐熱飯,整個一層樓只有一臺電視機,為什么?德國人不鼓勵看電視,覺得看電視會分心,就不能專心研究。不像我們國內,現在別說電視,整天看手機打游戲。
他們的圖書館里面訂了幾十種各個學科的雜志。它厲害的地方是,每個月都會舉行講座、國際研討會,而國際研討會的規模,每次請來十幾個人,這十幾人都是跨學科的、世界上最前沿的人。我在德國開復雜科學的研討會,得到的知識比我在美國參加美國科學的年會、經濟學的年會,或者中國的各種各樣的會議信息要濃縮得多,要前沿得多。這也就是我講的,為什么要建議把最高端的研究中心、國際研討會,放在山清水秀的小城去開,而不是放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去開,那是在做營銷,不是在做科學討論。
如果請來一個人,底下有博士后或者研究生對你的工作感興趣,和你討論,那是什么規模呢?是一對一的規模。如此,我才了解德國的研究生制度和美國、中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講的因材施教。
第一,德國招研究生根本不會像中國和美國一樣進行統考,看成績,批量生產,需要個別申請。他們招研究生,不是像我們中國的學生找老師,老師久仰久仰,我要跟你做學問。德國的老師問你自己想做什么,如果你想做的這個問題,別人已經做過了,那你去找別人。你做的事情沒有人做過,教授認為你想的問題非常有意思,就會問你的動機,你怎么想到,然后了解你的知識背景。
第二,老師答應收你當研究生了,會為你量身定做一套你的學習計劃,根本沒有課上,就是一個讀書計劃,他認為要解決你的問題,不僅需要經濟學,而且需要學心理學,學生物學,甚至物理學、歷史等等,他會給你建議,和你討論,當然也要得到你的同意。
第三,研究方向確定了,他和你討論,在這個領域里面,全世界最好的學者在哪?當然為了省錢,老師會考慮德國有沒有?歐洲有沒有?有的話,你可以到旁邊的大學去選修,自己跟那個老師談,你要當他的學生,你去聽課、去討論就好了。
當時面對我的老師普里戈金,我提出一個問題,普里戈金說你這個問題很好,他認識心理學的皮亞杰,皮亞杰去世了,他的助手還在,我給你出錢,你到瑞士去一趟吧,到瑞士去討論這個問題。
我在普里戈金那里,雖然經濟待遇非常低,干活拼命死去活來,住醫院住了十幾次,但是知識上的發展空間很大,這是在美國其他的大學,或者同樣的德克薩斯大學其他的教授那里得不到的機會。因此,第一是要有“伯樂”支持欣賞你的研究方向。第二是他給你指導,把前面已經做過的東西,可能對將來發展有關系的推薦給你,你去補需要的知識。
國內批量生產的東西,比如說國內最流行的曼昆經濟學,曼昆在美國是一個三流經濟學家,因為沒有原創的貢獻,但是寫教科書賺了大錢。哈佛的學生在金融危機以后都拒絕上他的課,但是在我們國內,他就是大師級的人物,是大家追捧的對象。
我們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學生里面,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年輕人,數量比我在美國碰到的還要多。1996年,我下定決心回到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但回來以后又非常失望。我只能給改革的政策獻計,做科學普及,要想培養獨立研究的人才,發現培養一個,畢業難,找工作也難。
中國的大學想要辦成研究型的大學,最難的是要擺脫中國小農經濟的傳統、靠人海戰術,結果就是他們只會艱苦奮斗,不會獨立創新。目前,在德國、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做科研,比在北大復旦做出來的機遇要大,原因是中國大學里面科研以外的任務太多了,提職稱、配資源、招研究生等等,全是跟獨立科研沒有關系的任務。
希望大家想一想我們討論的問題。我認為重要的是錢學森問題,中國有沒有可能培養獨立創新的人才,中國有很多獨立思考的人才,能不能找到能夠識別人才的領導,誰能當伯樂,像聶榮臻元帥那樣給他們當后勤部長,給他們當政治的后盾,把他們推到科研的第一線。我還要加上毛主席給年輕人說的話,世界是你們的,未來是你們的,你們能不能解決錢學森、饒毅和我都沒有能夠解決的任務,希望在你們身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中國想辦研究型大學,培養創新人才,就不能亂搞人海戰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電視劇太降智,網友都看出了“劇怒癥”
2021-06-09 18:04 中國電視劇 -
觀眾愛開兩倍速?白玉蘭獎評委:別水詞兒
2021-06-08 13:47 觀察者頭條 -
7億!疫苗接種跑出“中國速度”
2021-06-03 19:3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海軍陸戰隊某旅:從兩棲勁旅到全域精兵
2021-06-03 09:09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稱中國是“戰狼外交”?想起魯迅的“友邦驚詫論”
2021-05-27 07:59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公然為邪教組織張目!中方制裁1名美官員
2021-05-26 16:35 中國外交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
2021-05-22 13:48 觀察者頭條 -
“請多給我們10分鐘”,“不行”
2021-05-16 14:42 巴以恩仇錄 -
我駐印大使:中企正加緊生產4萬臺制氧機,爭取盡快交付印方
2021-05-02 11:0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東京奧運測試賽:中國女排3比0完勝日本隊
2021-05-01 20:20 -
日增超40萬例,莫迪跑去祈禱
2021-05-01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湯蓓:新冠病毒溯源,該做的中國政府都做了
2021-04-27 09:13 中國論壇 -
澳方撕毀“一帶一路”協議 外交部:澳方自身信譽嚴重受損
2021-04-22 15:43 中國外交 -
中國考慮派維和部隊?美國防部這回答…
2021-04-20 22:01 美國政治 -
未婚才能演,合理嗎?
2021-04-20 19:43 -
71集團軍某合成旅穿戴新單兵作戰系統演訓
2021-04-19 16:52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FBI前翻譯暴露了:我們想要再打造一個臺灣
2021-04-12 22:58 中美關系 -
“世界將為之顫抖”,記者到場一看…
2021-04-12 16:41 美國一夢 -
BBC“自曝”式提問,華春瑩笑了…
2021-03-26 17:05 -
華春瑩: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超越自我
2021-03-26 16:38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歐盟進口天然氣單季總量,俄羅斯反超美國了 評論 40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評論 364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評論 244“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評論 161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評論 224最新聞 Hot
-
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
朔爾茨:令人痛苦
-
0.5m影像超90%,中國民企發布世界首張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
-
美媒改口:烏空軍F-16墜毀可能并非“友軍誤擊”
-
人命都不管合理嗎?“總理想干什么都行!”
-
特朗普賓州集會,突發這一幕
-
波蘭怒了:烏克蘭人還想不想入歐?
-
滯留3個多月后,波音“星際客機”發出異響
-
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
反恐轉向對華!美國想用這個新項目修補“漏洞”
-
“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
“執政聯盟的災難”,德國選擇黨首次贏得州議會選舉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
涉及中國,美國二度推遲“重大貿易決定”
-
來真的,左翼聯盟“刺頭”推出彈劾馬克龍草案
-
“柯文哲在地下候審室過夜”,法院預計今晚開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