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渲染:和中國的不對稱斗爭中,立陶宛已成“有毒標簽”
-
夏雨學然后知不足
最后更新: 2022-02-23 18:20:49(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2月21日,《紐約時報》以“在與中國的不對稱斗爭中,立陶宛成為有毒的標簽”為題發表文章,稱允許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惹怒中國后,立陶宛對華進出口都遇到困難,甚至只要與立陶宛沾邊的商品都有被禁止進口的風險,立陶宛已成“有毒”的標簽。
文章還稱,對于立陶宛的處境,歐盟和美國僅提供口頭支持,“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讓立陶宛自生自滅”;面對這種情況,立陶宛總統和民眾似乎越來越懷疑政府的政策。
《紐約時報》截圖
文章開頭先講了一家位于立陶宛的芯片制造商Brolis集團的故事,稱去年立陶宛與臺灣地區接近導致立陶宛奶制品等對華出口受阻時,這家公司并沒有太擔心,因為其不對中國出售產品。
“但這只是個開始”。《紐約時報》引述Brolis集團創始人克里斯蒂安·維茲巴(Kristijonas Vizbaras )的話說,任何帶有“立陶宛痕跡”的東西,無論多么微小,都有被中國禁止進口的風險,比如使用了立陶宛制造的小型部件的德國汽車。
“不幸的是,立陶宛已成為一個有毒的標簽”,維茲巴感嘆,中國的經濟實力使其對全球供應鏈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因此,有能力在供應鏈上與立陶宛有關的任何地方進行打擊。
Brolis集團工廠的員工 圖源:紐約時報
報道稱,考慮到其外國客戶想要避免被列入中國的黑名單,Brolis集團最近放棄了在立陶宛建造一座5000萬美元的工廠的計劃,轉而希望在比利時建廠。
《紐約時報》稱,立陶宛允許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中國對此感到憤怒并停止從立陶宛進口,這并不令人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國也停止了對立陶宛的出口,使制造商無法得到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對此,文章引用立陶宛經濟部副部長內利烏普西內(Jovita Neliupsiene)的話稱,“理性來講,一個國家禁止自己的出口是非常不尋常的”。
報道舉了個例子,立陶宛一家小型滑翔機制造商所需的大部分材料來自德國,但也需要中國的一些小卻重要的零件,但中國供應商拒絕向其出售。當該公司轉向愛沙尼亞的一家公司訂購這些零件時,供應商很快發現最終買家在立陶宛并停止了銷售。這家公司老板慨嘆,“任何與立陶宛有聯系的人都不能向中國出口或從中國進口”。
這種時候,屢次力挺立陶宛的歐盟和美國似乎都消失了。
今年1月,歐盟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出申訴,稱中方對立陶宛的行動“非法且具有歧視性”,但《紐約時報》評價稱,“除此之外,它在很大程度上讓立陶宛自生自滅”。
文章稱,盡管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曾公開承諾支持立陶宛,私下卻敦促立陶宛將代表處改為“臺北”。美國也曾承諾與立陶宛一起對抗中國,但幾乎沒有提供具體的支持。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圖源:澎湃影像
文章還提到,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也是立陶宛與臺灣地區更緊密關系的推動者, 1 月曾前往法國參加歐盟外長會議,但除了模糊的團結承諾外,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支持。
《紐約時報》認為,中方不僅是向立陶宛還向整個歐洲集團發出一個直截了當的信息。它引用布魯塞爾的俄羅斯、歐洲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費倫(Theresa Fallon)的話稱:“用中國人的話說,他們這是在殺雞儆猴”, “許多歐洲領導人看著立陶宛說,‘天哪,我們不要做任何讓中國不高興的事情’”。
瑙塞達 圖源: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
《紐約時報》稱,來自中國的不斷打擊甚至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開始質疑立陶宛對臺灣地區的政策。瑙塞達一月份接受電臺采訪時表示,以“臺灣”命名代表處是一個“錯誤”。
文章還提到,雖然許多普通立陶宛人為立陶宛在蘇聯解體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感到無比自豪,但卻認為與中國對抗是愚蠢的。立陶宛外交部委托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只有13%的受訪者支持立政府的臺灣政策。
上文提到的滑翔機制造商老板也嘲笑立政府與臺灣的接觸,稱其“注定失敗”,“我們是一個小國,改變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紐約時報》最后稱,“目前為止,唯一提供可靠幫助的地方是臺灣地區”。臺當局1月份宣布將設立2億美元的基金,用于對立陶宛和該地區其他有需要的國家進行投資,另外還計劃花10億美元資助聯合項目。臺當局還開始進口大量立陶宛商品,主要包括食品和朗姆酒。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立陶宛- 責任編輯: 夏雨 
-
烏克蘭反對黨:澤連斯基,下臺!
2022-02-23 17:54 烏克蘭之殤 -
加拿大宣布向俄邊境增兵
2022-02-23 17:43 烏克蘭之殤 -
莫斯科千人迎接俄奧隊凱旋,俄副總理:制裁令我們更強大
2022-02-23 17:24 北京冬奧會 -
烏軍自稱1死6傷,召集預備役
2022-02-23 17:16 烏克蘭之殤 -
馬杜羅發聲挺俄:烏克蘭幾乎是歐美殖民地
2022-02-23 17:11 烏克蘭之殤 -
韓青瓦臺稱不考慮派兵介入烏克蘭問題
2022-02-23 16:50 烏克蘭之殤 -
華春瑩:北約東擴至俄家門口,是否想過把一個大國逼到絕地的后果?
2022-02-23 16:24 烏克蘭之殤 -
中方是否會制裁俄羅斯?華春瑩四個反問
2022-02-23 16:12 烏克蘭之殤 -
日增首超17萬例,韓政府:長遠看將有利于恢復日常
2022-02-23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德國“自戕”,梅德韋杰夫:歡迎來到漲價3倍美麗新世界
2022-02-23 16:03 -
拜登與烏克蘭:2014年的記憶揮之不去
2022-02-23 15:59 烏克蘭之殤 -
普京稱承認兩“共和國”對烏東兩州的領土主張
2022-02-23 15:56 烏克蘭之殤 -
烏克蘭外長:不尋求美國出兵
2022-02-23 14:23 烏克蘭之殤 -
拜登:靠中國提供“動力”,就沒有“美國制造”的未來
2022-02-23 13:57 中美關系 -
蓬佩奧將竄訪臺灣,國臺辦:他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
2022-02-23 11:55 臺灣 -
頓涅茨克市一電視中心發生爆炸
2022-02-23 11:52 -
英國1290億英鎊“新冠緊急貸款”,損失160億
2022-02-23 11:47 不列顛 -
拜登警告美國油價或上漲,“捍衛自由需要代價”
2022-02-23 11:45 烏克蘭之殤 -
韓國日增新冠確診首超17萬 預計最大峰值或達27萬
2022-02-23 11:4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俄媒:超9.35萬人從頓巴斯進入俄羅斯,含近6萬名烏克蘭公民
2022-02-23 11:06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評論 75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評論 19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90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19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90最新聞 Hot
-
“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
特斯拉歷史首跌,比亞迪緊追
-
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慈善英雄”還是合法避稅?
-
“兩起事件嫌犯在同一基地服役過,在同一年被派往阿富汗”
-
對峙5小時后離開,韓國公調處暫停執行尹錫悅逮捕令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