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人:為什么西方大學越來越不擅長提高生產力?
【文/經濟學人,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
“他們總是在生產一些沒人知道該如何運用的知識。”
近幾十年來,大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全球高等教育機構聘用的研究人員已經從1980年的400萬人增長到1500萬人左右。這些研究人員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大約是過去的五倍。各國政府都加大了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投入。某種程度來說,這種快速擴張遵循了合理的經濟原則。大學本應該產出更多思想和科研領域的突破,能夠應用在商業活動、政府決策與普通人的生活中。新產生的創意被置于公共領域,所有人都能引用。因此,理論上來說,大學應該是生產力提升的絕佳動力。
然而,現實中,在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同時,(西方)生產力提升的速度卻在放緩。上世紀50到60年代,西方富裕國家工人的每小時產出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十年里,每年增長1%已經成為常態。即使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浪潮推動下,生產力的增速依然疲軟,根據粗略估計,現在是每年不到1%,這對經濟增長來說是個壞消息。阿希瑟·阿羅拉(Ashish Arora)、莎隆·貝倫松(Sharon Belenzon)等五位經濟學家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大學的高速擴張與富裕國家生產力的停滯可能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要了解其中緣由,應先回顧歷史。二戰結束后,高等教育在促進創新方面發揮的作用一般。企業承擔了更多實現科研突破的責任:在1950年代的美國,企業在科研上的時間投入是大學的四倍。當時,美國電話與電報公司(AT&T)與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企業既注重商業盈利,也重視學術科研。在1960年代,杜邦(DuPont)化學公司的研發部門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論文要比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加起來還多。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曾經隸屬AT&T公司旗下,那里有十多位研究人員日后獲得了諾貝爾獎。
巨型企業實驗室的出現部分源于美國嚴厲的反壟斷法。這些法律往往令某家公司很難購買另一家公司的發明成果。因此,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靠自己去開發創意。到上世紀70至80年代,隨著美國限制競爭政策的放松,企業實驗室的黃金時代也隨之落幕。與此同時,大學科研的發展讓許多老板們相信,他們不再需要自己砸錢搞研發了。如今,只有少數幾家大型科技公司與大型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能夠與歷史上的杜邦公司相媲美。
阿羅拉先生與他的同事們發表的論文,以及2019年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作者略有不同)均提出了一個微妙但殺傷力極大的建議:在實際提高生產率這方面,過去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科研模式要勝過新時代以大學為主導的模式。這些作者引用了大量數據,從博士學位數量統計到對參考文獻的分析等。為了確定公共科學與企業研發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采用了一種復雜的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變化。
原文提及論文中,關于美國40年多來大學理工科論文發表等數據的統計 圖自:《公共科學對企業科研的影響》 The Effect of Public Science on Corporate R&D.
總的來說,他們的結論是,在若干年內,公共機構取得的科研突破“很少或根本沒有引發行業資深企業的回應”。大學實驗室里的天才大腦們可能會發表一篇又一篇精彩的論文,推動學科前沿的發展。然而,這些對企業自身的科研發表、專利申請數量或科學家雇傭人數往往沒有產生影響,唯一例外的是生命科學領域。這反過來表明,大學對整個經濟層面的生產力提升影響很小。
為什么企業如今很難利用大學產生的創意?企業實驗室的消失是部分原因,那里曾經是思想家與實干家緊密配合的樂土。20世紀40年代的貝爾實驗室擁有一支由化學家、材料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足以應對開發晶體管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理論與實踐問題。現在,這種跨學科專業知識的運用已經基本消失了。
另一部分原因同大學有關。擺脫了企業界大老板的需求,大學科研工作現在更偏重滿足科研怪才們的好奇心,或者是提高論文被引次數,而不是探索能夠改變世界或賺大錢的技術突破。適度地“為了科研而科研”并非壞事:有些科學領域的突破,比如青霉素的發現,幾乎要歸功于一場意外。但如果每個人都在爭論那些浪費時間卻沒有實際價值的話題,經濟發展就會受影響。
當高等教育機構確實產出了與現實世界更相關的研究成果時,其后果反而令人擔憂。論文作者們發現,隨著大學培養出更多新畢業的博士生,企業似乎認為發明新東西比過去更加容易。然而大學申請的專利卻產生了抵消效應,導致企業減少自己的專利注冊。這可能是由于已經入場的企業擔心來自大學科研機構衍生品的競爭,所以減少對該領域的研發投入。雖然沒有人了解這些相互對立的影響該如何平衡,但論文作者們指出,如今企業每年注冊的專利數量凈減少了1.5%。換句話說,投入到公共科研機構上的大量財政資源,有可能導致整個西方富裕世界的企業創新能力下降。
如果你這么聰明,為什么你沒有賺大錢?
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和企業界之間的合作會變得更加有利可圖。更嚴格的限制競爭政策會強迫企業表現得更像二戰結束后的時期,加強對內部的研發投入。如今是企業的研究人員,而不是大學,正在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蓬勃創新:在一部分案例中,企業實驗室已經從廢墟中重新崛起。不過,到了某個時刻,政府必須要回答更棘手的問題。在一個經濟增長乏力的世界里,為大學提供如此豐厚的公共資源似乎是一種缺乏正當性的奢侈。
(原文于2月5日發布在英國“經濟學人”網站,原標題:“大學正越來越不擅長提高生產力。” Universities are failing to boost economic growth.)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他出院了,將居家辦公
2024-02-14 07:40 -
烏軍新總司令稱已由進攻轉向防御
2024-02-14 07:13 烏克蘭之殤 -
“我們非常依賴中國市場,很想看到它回來”
2024-02-13 23:00 中美關系 -
“整個歐洲不寒而栗:只靠北約這一份保險不行”
2024-02-13 21:01 歐洲亂局 -
“首個外國領導人”,俄羅斯宣布通緝
2024-02-13 19:37 俄羅斯之聲 -
拜登開通TikTok賬號,白宮不知情?
2024-02-13 16:19 美國大選 -
凌晨突發車禍,福茂集團董事長兼CEO趙安吉離世
2024-02-13 15:57 -
“德國民眾眼中最大威脅已不是俄羅斯,而是它...”
2024-02-13 15:13 德意志 -
亞美尼亞稱阿塞拜疆在邊境開火,已致亞方2人死亡
2024-02-13 13:54 -
以色列對拉法發動大規模空襲,外交部:中方高度關注
2024-02-13 13:52 巴以恩仇錄 -
朝鮮勞動黨代表團赴俄參加反對新殖民主義斗爭支持者論壇
2024-02-13 11:08 朝鮮現狀 -
“普京愿意在烏克蘭問題上妥協,只有美國不愿意”
2024-02-13 11:01 觀察者頭條 -
拜登見完他表示:預計至少停六周…
2024-02-13 10:43 巴以恩仇錄 -
約旦國王親自乘機向加沙空投醫療援助物資
2024-02-13 09:54 巴以恩仇錄 -
中方:各方應反思新明斯克協議后烏克蘭局勢發展
2024-02-13 08:42 烏克蘭之殤 -
以稱將提供撤離拉法的安全通道,巴方:無稽之談
2024-02-13 08:23 巴以恩仇錄 -
“執行近9萬次行動,逮捕7275人,繳獲毒品量超48噸”
2024-02-12 23:16 -
北約秘書長怒了:任何競選活動都不能成為玩弄聯盟安全的借口
2024-02-12 22:53 特朗普 -
不顧多國警告,以軍攻打加沙“最后的避難所”
2024-02-12 21:23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烏克蘭要求墨西哥:逮捕他 評論 30“超級神秘的中國太空飛機飛越歐洲” 評論 143“百地騷亂之夜”沒發生,另一場游行先爆發了 評論 245下不來上不去,NASA:考慮備用方案,明年2月回 評論 343“強烈呼吁加大對美田徑運動員興奮劑檢查頻率” 評論 515最新聞 Hot
-
“打哭”對手陷性別疑云,她下一把對中國
-
伊朗為何按兵不動?美情報官員:在等這個會開完
-
“超級神秘的中國太空飛機飛越歐洲”
-
“百地騷亂之夜”沒發生,另一場游行先爆發了
-
“以軍性虐待巴囚犯監控”曝光,美方:震驚
-
英國跳水隊負責人實名慕了:但我們做不到照搬中國模式
-
“這是重大挑釁!”
-
哈西娜之子:美國喜歡聽話的外國政府,但我母親不樂意
-
下不來上不去,NASA:考慮備用方案,明年2月回
-
菲副總統怒斥:馬科斯“跪得真快”
-
若特朗普敗選美國能否和平過渡?拜登:我完全沒底
-
“若韓國造核武,韓美關系就完了”
-
泰勒演唱會因恐襲威脅取消,奧地利總理:避免了一場悲劇
-
“以色列暗殺哈尼亞后立即通知美國,白宮氣炸了”
-
撲朔迷離!埃及稱因伊朗軍演“禁飛”,美國稱伊朗“改變想法”
-
韓國教練哭了:20年了,每次都輸給中國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