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立民:美國用蹩腳的戰略理由,為自己阻礙中國統一的行為辯護
最后更新: 2024-08-29 16:22:208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新一輪戰略溝通,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
“中美兩國之間沒有必要陷入對撞”,“憑借戰略眼光與嫻熟的外交手段,我們可以設法將中美關系和平地過渡到基于平等與互利的軌道上”。8月26日發布在香港《南華早報》英文網站的訪談中,美國前資深外交官查爾斯·弗里曼(中文名傅立民)分享了他關于中美關系、美國外交與自己職業生涯經歷的獨到觀點。
本文翻譯有刪節,未經作者審閱,僅代表受訪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
南華早報:您曾形容,美中關系已經從過去的良性競爭轉變成一種帶有敵意、“非常不健康的競爭”。隨著雙邊關系陷入下行螺旋,兩國輿論對彼此認知日益強硬,您是否擔心“新冷戰”正在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一邊是美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等盟友,另一邊是中國、俄羅斯、伊朗與朝鮮?我們距離您所描述的災難性敵對階段還有多遠?
傅立民:(中美)競爭至少可以呈現出三種形態。相互較勁(rivalry)的形態屬于良性競爭,因為它能激勵每一位參與者提升自己的表現,以便在賽道中超越對方。不共戴天(enmity)的形態意味著追求徹底消滅對手,在核武器時代是非常危險的。處于兩者中間的一種形態,我稱之為“惡意競爭”(adversarial antagonism),這種形態依靠的不是自我提升,而是妨礙你的對手——限制對手取得進步,甚至令其發展倒退,而不在乎自身的進步。美國和中國目前正處于惡意競爭這個中間階段。
但我認為世界并不會像你提問中所假設的那樣分裂。中國、伊朗與俄羅斯均反對他們眼中來自美國的威脅,致力于維護基于《聯合國憲章》原則與國際法的國際秩序,而非美國霸權主導的世界秩序。但除此之外,這三個國家幾乎沒有太多共同利益。中國是全球性大國,俄羅斯是一個強國,伊朗是一個區域大國,朝鮮則是世界事務中一個不屈從于任何人的“游離在外”的國家。美國和英國將這四個國家渲染成某種“軸心”,忽視了他們之間的許多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那些美國的長期盟友外,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拒絕在美國、中國或俄羅斯之間選邊站。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曾經的美國盟友都不再站隊美國。就如何看待世界甚至歐洲事務這方面,北約成員國遠沒有達成一致。面對將被前任保護者美國所拋棄的可能性,許多國家都在未雨綢繆。很少有國家選擇同伊朗結盟,更沒有國家會依賴朝鮮。
在今天這個時代,中等實力的國家不會被“霸主”所驅使,他們堅信應該獨立自主地決定本國的前進方向,拒絕向超級大國稱臣。這與冷戰時期的情況完全不同。
南華早報:作為一名資深“中國通”,您對美國過去十年的對華外交政策有相當多的批評。您認為華盛頓的決策者應該在多大程度上為美中關系的惡化承擔責任?
傅立民:我認為兩國都有責任。但是,貿易戰與科技戰是美國主動發起的,不是中國。削弱世界貿易組織(WTO)作用的是美國,不是中國。美國堅稱要基于站不住腳的國家安全擔憂來管理國際貿易,取代了比較優勢與純經濟層面的考量。
中國繼續與其他國家談判開放市場的協議。美國則擁抱了保護主義,不再開放市場。如今美國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由制裁組成,其目的是削弱中國的出口與科技進步。
傅立民(資料圖)美國外國記者協會
南華早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楊潔勉去年曾提出,美國以自我為中心、“自戀”的歷史觀是華盛頓轉向日漸對抗中國的核心理由,因為美國希望維持其霸權,或者至少是推遲霸權的衰落。這與中國政府的觀點基本一致。您同意這種觀點嗎?
傅立民:我非常尊敬楊博士,遺憾的是,我基本同意他的分析。換位思考是成功開展外交的基礎,而目前的美國政府卻不懂換位思考。
南華早報:您曾主張,美國應該通過減少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的方式,施壓臺灣當局同中國大陸談判,形容“臺灣(問題)曾是美國過往外交政策的一個成功典范,但它的保質期似乎正在接近尾聲”。去年,您說美國浪費了1972年出現的、促進中國大陸與臺灣當局和平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呼吁華盛頓利用其影響力推動臺灣當局同北京談判達成協議。能否解釋這些政策建議背后的理由?
傅立民: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朝鮮戰爭與冷戰的歷史遺留。它并不是美國在1971年至72年與中國破冰后才出現的。《上海公報》以及之后的兩份聯合公報都建立在“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上。美國接受了兩岸之間達成的每一份協議,但這并沒有解決雙方的分歧。在我看來,由兩岸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既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利益。但是美國的政策、聲明與行為事實上起到了阻礙兩岸實現和解的作用。
現在,華盛頓的一些人用蹩腳的戰略理由為他們反對中國實現統一的行為辯護。美國非但沒有后退一步,讓各方通過政治對話處理分歧,反而通過實際行動支持臺灣方面采取對抗姿態。如今大多數美國人認為,臺灣已經變成一個純軍事問題,臺當局也持同樣的態度。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到最后可能給所有相關方帶來悲劇。但未來短時間內,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變化。
南華早報: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將如何影響中美關系與臺灣地區的未來?您曾說,11月大選到明年1月的就職典禮之間的過渡期可能是最危險的時期,假如美國再度陷入政治混亂,各國(包括中國)可能會有“動機”去挑戰美國。您建議中美兩國應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傅立民:美國正陷入一個日漸發酵的憲法危機中,隨著11月5日開始大選投票,直到明年1月20日舉行新總統就職典禮,這個憲法危機將會達到高潮。
有一部分人認為,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道路不再行得通,而終結國家分裂狀態的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訴諸武力。在我看來,這將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華盛頓的文官政府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解體,但美國的武裝部隊不會。假如美國民眾認為中國大陸對臺海戰爭“負有責任”,他們會把矛頭指向中國大陸。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商務部:初步認定歐盟進口白蘭地傾銷,暫不采取反傾銷措施
2024-08-29 16:03 -
美國總統氣候特使擬于9月初訪華,外交部回應
2024-08-29 15:52 中美關系 -
中方是否正在考慮對大排量燃油車提高關稅?商務部回應
2024-08-29 15:52 -
中美商務部擬于9月7日在天津舉行工作會議
2024-08-29 15:11 -
中國連續第二年超美登頂,“了不起的成就”
2024-08-29 14:24 觀察者頭條 -
又一拉美國家斥責美國干預內政,還停了引渡條約
2024-08-29 14:19 拉美左翼 -
“有房子、組家庭、享退休”,美國夢越來越難
2024-08-29 13:47 美國一夢 -
“涉及對華關稅,特斯拉曾找過加拿大政府...”
2024-08-29 11:36 -
“小李子”用餐后給近40萬小費,服務員激動哭了
2024-08-29 11:27 -
“重大戰略轉變”,印度汽車巨頭向中企購買
2024-08-29 11:05 能源戰略 -
中使館反問:難道忘了死于日本軍人刀下的冤魂嗎?
2024-08-29 10:25 南海局勢 -
前NHK中國籍員工最新發聲
2024-08-29 10:15 中日關系 -
保釋金500萬歐元,他被禁止離開法國
2024-08-29 09:04 法國見聞 -
“沙利文訪華隨行人員幾乎都會說中文”
2024-08-29 09:00 中美關系 -
“若扎克伯格再兩面三刀,余生請在監獄指教”
2024-08-29 08:41 特朗普 -
中國—薩爾瓦多自由貿易協定首輪談判在京舉行
2024-08-28 22:57 -
王毅:當前中日關系處在承前啟后、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
2024-08-28 22:46 中國外交 -
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批準澳大利亞警務倡議,中方回應
2024-08-28 22:45 -
他倆通話后,“白宮簡報漏了這段內容”
2024-08-28 21:39 -
英首相訪德,“不想重蹈德國覆轍”
2024-08-28 21:20 不列顛
相關推薦 -
“以色列陷入更大規模戰爭,正合他意” 評論 127“中國這一龐大建設覆蓋率達9成,遠超美國” 評論 94大眾CEO最新表態:與其對華搞懲罰性關稅,不如… 評論 122“以軍10月7日前后將擴大行動,包括對伊朗的報復” 評論 193以軍首次襲擊黎巴嫩北部,超20萬人逃往敘利亞避難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中國這一龐大建設覆蓋率達9成,遠超美國”
-
特朗普重返“未遂暗殺”事發地,馬斯克登臺助陣
-
出生率創新低,“不生孩子的該加稅”
-
大眾CEO最新表態:與其對華搞懲罰性關稅,不如…
-
內塔尼亞胡痛罵馬克龍:可恥
-
“以軍10月7日前后將擴大行動,包括對伊朗的報復”
-
“拖欠工資、卸磨殺驢!”美特勤局面臨20年來最嚴重人員流失危機
-
以軍首次襲擊黎巴嫩北部,超20萬人逃往敘利亞避難
-
他還在拱火!“以色列應該攻擊伊朗核設施”
-
“把中國人趕回國!”這則謠言遭日本警方數據“打臉”
-
“感謝中國朋友,讓人仿佛置身瑞士”
-
中東將滑向全面戰爭?拜登:還有救,但…
-
美軍方才反思:增兵中東是遏制戰爭,還是煽風點火?
-
“俄羅斯將把阿塔移出黑名單,可合作打擊極端組織”
-
大轉彎!米萊對美惱火,向中國“求和”
-
“跟中國打‘冷戰’,歐洲經濟要完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