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未來造艦規劃一二談
關鍵字: 下餃子艦隊維持【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編者按:這是晨楓老師《再談中國海軍下餃子問題》系列之三“怎么下”篇,前兩篇“下什么”和“下多少”已經刊登在觀察者網軍事頻道專欄。
“下什么”篇上:http://m.rypyw.com/ChenFeng3/2017_04_28_405850.shtml
“下什么”篇下:http://m.rypyw.com/ChenFeng3/2017_04_29_406003.shtml
“下多少”篇:http://m.rypyw.com/ChenFeng3/2017_05_02_406354.shtml
有了艦艇數量的估計,就可以研究餃子怎么下的問題了。
“怎么下”,關系到科研和工業基礎。要避免大起大落,穩定海軍造艦的科研和工業基礎,穩定艦隊運作的人力物力資源要求。不能以建國初期到21世紀初的特殊情況來外推未來的海軍發展,就像不能用這一時間段的中國消費水平外推未來一樣。
艦船設計和建造都需要熟練人才。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空閑期間,產能和人員閑置,不僅在經濟上損失,還可能造成設施荒廢、人才散失。所謂閑的時候“養起來”,這是外行的想法。即使衣食無憂,只要有可能,有才賦的人是不愿意閑置和荒度時光的,只有混吃等死的人才樂意被養著。換句話說,單靠養起來的話,需要保存的人才大多保不住,保得住的大多是不需要保存的。
另外,對于人才和隊伍來說,用進廢退,只要有可能,應該保持穩定而且不間斷的實踐,這對維持水平至關重要。前一個設計完成的時候,是爐火純青的時候,有益的經驗和沉痛的教訓都還新鮮,接著做下一個設計,事半功倍。擱置一段時間再啟動,總是問題多多,很多“應該會的”都不會了,或者是淡忘了,或者是由于具體人員更替而散失了,作為機構和隊伍要重新學習一遍,重交學費。
1983年406艇交付后,中國的核潛艇工業一度停滯,以至于要靠生產民用壓力容器謀生
建造也是一樣。除了穩定人才和隊伍,首艦建造必然有很多磨合,連貫的建造有助于迅速度過學習曲線,避免接連交學費,提高建造速度和質量。反過來,很多做熟了不言自明的東西,放下了,手就生了,不言自明就成為不明就里了,要重交一遍學費,重新理順過程。建造過程中會隨批量而不斷改進升級,惡魔就在細節之中,熟悉和經驗有助于順暢地整合新技術。
另外,軍船不僅有技術要求,還有保密和安全管理要求,不是隨便招一批民工就能干的,也不是隨便調撥一個船塢就可以開干的。軍轉民還容易,民轉軍就要重新經過保密與安全審核和必要的人員、物流、設施隔離。軍船與民船不宜交替建造,穩定軍船的技工隊伍和產能十分重要。
“猛加油、急剎車”的造艦還有預算周期的問題。集中建造不僅一下子投資很大,運作費用猛增,還有到時候集中進塢大修和最終集中退役的問題,造成海軍造艦預算的大幅度波動,在投資和產能方面都不利,也不利于連貫地應用新技術。把建造、大修、升級、退役替換的周期均勻起來,有利于預算穩定,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
中國海軍由于有近年來大批量服役的054A型護衛艦和其他3000~4000噸級驅逐艦,歪打正著之下,形成了比較合理的軍官晉升通道
在人事方面,也有這樣的問題。大量新型大艦集中服役,必定要求大量軍官集中晉升,填充相關崗位。幾年后,這些集中提升的軍官將同時面臨進一步晉升的壓力,打破正常的金字塔結構,而是形成扭曲的“北海白塔”結構,不利于軍官隊伍建設。
中國水面戰艦的現有主要造船廠有上海滬東(054A、071、075)、江南(052C、052D、055)、廣州黃埔(054A)和大連(052D、航母、055)。大連最大的任務是航母,按照6艘航母的規模和40年使用周期來算,大約每7年建造一艘新的航母,中間交替對現有航母進塢檢修、中期大修和升級,這樣就可以保持航母建造能力的連貫。滬東廠如果主打兩棲戰艦的話,同樣以40年使用周期計算,6艘071和4艘075那就是10艘,平均每4年一艘,也是很可行的建造、升級周期。江南、黃埔繼續主打驅護艦的話,以60艘目標艦隊和30年使用周期計算,那就是各自1年1艘,加上維修和中期升級,也完全在中國造船工業的現有能力范圍之內。
今年3月的江南造船廠,圖中依稀可以看出2艘055、5艘726、2艘039B、4艘052D
問題實際上是反過來的。在近十來年大干快上之后,已有 6艘052C、6艘052D服役,其中只有最早的2艘052C艦齡略微超過10年,其他都才3-4年。另有6艘052D已經下水但還沒有服役(尚在不同階段的舾裝和海試中),加上2艘052D和多達4艘055尚在建造中。已知的20艘054A中已有14艘服役,另加2艘沒有垂發的054,艦齡也大多不到10年。如果算上尚有至少十幾年剩余艦齡并正在改裝升級的167號、4艘“現代”級(136、137、138、139號)、2艘052B級(168、169號)、2艘051C級(115、116號),現有在役的驅逐艦中已有12艘接近全新,6艘接近服役,6艘接近下水,加上9艘新近或者正在升級;另有16艘相當新的護衛艦在役,至少6艘在建造中。換句話說,如果驅護艦總數需要為55-60艘的話,已有28艘接近全新、18艘在建和9艘升級,也就是說至少57艘已經確認。要保持不顯著超過55-60艘的總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有必要顯著降低新建數量,這將造成被迫的嚴重產能波動,對未來幾十年里中國的軍船產能管理是嚴重挑戰,不可輕視。
“造不起”,但戰時體制結束后“養不起”的典范
把已經建成和正在建造中的戰艦作為沉沒成本可以嗎?造艦開支反正是針對未來,已經投入的反正已經投入了,對未來造艦沒有影響,這樣是否就可以繞過已有戰艦數量的問題,繼續大干快上呢?這是不行的。造艦是一次性開支,使用則是經常性開支。使用開支不僅包括人員、燃油,還包括維修、備件、升級、彈藥,更是有間接的設施、軍人福利、退役軍人等開支。在某種程度上,海軍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瓶頸不僅決定于造艦,也決定于艦隊運作。造得起是可能養不起的,下文會談到。
潛艇方面則是反過來的。武漢是建造常規動力潛艇的主力,但地處深遠內地,只有長江水道與東海相連,可能不適宜作為萬噸以上的核潛艇的主要建造基地,還是應該以葫蘆島為主。以30年使用周期計算,假定攻擊核潛艇加上戰略核潛艇總數需要60艘,就需要每年2艘的建造速度,顯著高于美國“弗吉尼亞”級每年1艘的建造速度,但還是低于冷戰時代“洛杉磯”級幾乎每年4艘的建造速度,問題是葫蘆島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達到這樣的產能。
造艦只是海軍發展可持續性問題的一半,另一半是艦隊運作。由于缺乏中國海軍運作開支的數據,以2010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作為參照:
注:“佩里”級和“提康德羅加”級的單艦全壽命費用分攤在各種不同改型中,無法有意義地計算
顯然,造艦只占全壽命費用的2/5(低成本護衛艦)到一半(高性能驅逐艦或者巡洋艦)。艦隊運作費用是隨著戰艦數量增加而上升的,要到戰艦退役和服役數量達到平衡才相對穩定下來。按美國海軍現有85艘宙斯盾戰艦計算,并計入通脹因素,全壽命費用分攤到每艘每年約1億美元,扣除約一半的采購價格,85艘的年運作費用總計約40億美元。
考慮到中國的物價水平和走向,現階段中國戰艦的研發和采購/折舊可能低于美國,但在可預見的將來將迅速接近美國的水平。中國的人工費用低于美國,但隨著中國普遍生活水平和軍人待遇的提高,這部分可能是增加最快的。不過表內人工不是軍人工資,而是出海津貼和伙食等。中國的石油需要大量進口,燃油價格事實上高于美國。燃油消耗和維修與戰艦的使用量有關。
2015年10月12日,152濟南艦駛入基爾運河,訪問德國
中國海軍曾經以“星期出航”為主,現在已經改變了。052C型導彈驅逐艦濟南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益陽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組成的152編隊在2015年4月3日從浙江舟山起航,309天后返航,總航程達5.23萬海里。2017年4月23日,又一個遠航編隊從上海出訪20多個國家,將歷時180天。這樣遠航編隊還比較少,但“星期出航”不再會是常態了。海軍的意義在于戰時制海、平時存在。戰時就不說了,平時不常年在海上漂著,如何存在?因此,在短期內,中國戰艦的燃油消耗和維修費用占全壽命費用的比例甚至可能高于美國,推高全壽命費用。
戰艦本身的全壽命費用只是海軍開支的一部分。在缺乏中國數據的情況下,再次用美國海軍數據作為比照,這是2016財年的美國海軍軍費開支構成:
注:海軍部分加起來略超過100%,陸戰隊部分加起來略低于100%,這是因為一些開支把海軍和陸戰隊合并起來,算入海軍部分,但缺乏進一步細分的數據。就本文討論而言,這點差別并不重要
姑且不看陸戰隊,海軍軍人工資是海軍開支的一個大頭。如前所述,中國海軍目前這個占比或許還較低,但這個占比會隨時間顯著增加。美國海軍的最大開支來自于日常運作與維修,約422億美元,但也只占海軍軍費的30.8%。對于現有的85艘“提康德羅加”級和“伯克”級,年總計運作費用約40億美元,約占海軍總運作費用的10%。在美國海軍運作費用里,航母(含艦載飛機)與核潛艇的比例很大,中國還沒有到這個程度。中國核潛艇將迅速發展,中國海軍除艦載飛機外,還大量運作岸基飛機,總數并不小。中國的海軍人力開支現在顯著低于美國,但將按照近年中國社會一般人力成本的增勢外推。最終海軍開支結構會在可預見的將來就與美國海軍相似。
按照公開數據,2016年中國的國防預算為9543億人民幣。現在各軍兵種都在現代化的轉折點,都在特別吃軍費的時候,而且都十萬火急,拖延不得。技術軍兵種本來就是投資密集型的,投資相對不密集的陸軍則體量更大,因此假定國防預算在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之間/戰略支援部隊之間均勻劃分,那海軍軍費就是約2500億人民幣,12%的造艦經費就是約300億的年度造艦經費。
有說法052D的單價約為40億人民幣,數據可靠性未知。為便于討論,就用這數據為討論基礎,那300億人民幣造艦經費可建造7.5艘。2012財年“伯克”級單價為18億美元價,算入約3%的平均通脹率,166億美元相當于8.5艘。中美差別其實并不大。
美國海軍SSN-788“科羅拉多”號攻擊型核潛艇,該艇是弗吉尼亞級的15號艇,造價約26億美元
其他主力戰艦造價依然用美國數據作為參照。以“伯克”級驅逐艦作為基準造價,航母造價約6倍,但要分攤到7年建造周期;兩棲攻擊艦約為2倍,需要分攤到4年建造周期;攻擊核潛艇約1.5-2倍(比照“弗吉尼亞”級和“海狼”級)。考慮到未來造艦以高端為目標,中國應以055級的造價為基準,這也與“伯克”級更加可比,因此驅逐艦等效的基準造價比052D會有相應提高。考慮到噸位差別,中國的基準驅逐艦造價應該調整為約55億人民幣。換句話說,300億造艦經費可造5.5艘驅逐艦等效。
參考美國造艦成本數據,前述艦隊規模的年度造艦要求可換算為2艘驅逐艦+0.15艘航母+0.25艘兩棲攻擊艦+2艘核潛艇,或者折算為約6.5-7.5艘驅逐艦等效。超過了現預算中的5.5艘等效,但這不是調整造艦經費比例不能解決的,也在單價和預算估算的誤差范圍內。換句話說,上述目標艦隊尚屬可持續的艦隊規模,但顯著大于這個規模,或者驅逐艦等效的基準造價顯著低估,就可能有可持續性問題。中國的軍費確實在隨GDP逐年增長,但扣除通脹和人力成本上升之后,實際增加幅度不能過度期望。
對于中國制造的低成本也不宜有過度期望。先進戰艦不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中國在高技術產品方面并沒有特別的成本優勢。中國制造已經碾壓世界,但民品產量大、工業基礎寬厚對軍品成本只有間接影響,要不德國坦克得益于德國汽車,早就應該是白菜價橫掃世界了。民品技術對軍品技術也是間接影響,要不法國戰斗機得益于空客飛機,也應該與F-22稱兄道弟了。反過來,民品工業一向糟糕的蘇聯根本就不應該在軍品里有一席之地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制造的成本是在穩步提高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更快,但這不改變中國制造的成本提高這一事實。這對中國軍品也是一樣,包括戰艦。
除了造艦開支,艦隊運作開支是經常在坊間討論中受到忽略的問題。參照美國數據,艦隊運作開支約占海軍開支30%。照搬到中國,這就是每年約750億人民幣。同樣參照美國驅逐艦造艦與運作成本相當的數據,30年里全壽命運作的基準開支也是40億人民幣,換算到每年每艘就是約1.8億人民幣,60艘驅逐艦約為110億。比照美國海軍驅逐艦運作開支占總運作開支約10%,這相當于中國海軍艦隊運作總開支將高達1100億,超過現有預算。考慮到美國海軍里更加費錢的航母運作比例較大,中國海軍驅逐艦運作開支占總運作開支可能定為15%更加合理,那中國海軍艦隊運作總開支就為約750億。換句話說,如果對驅逐艦等價的基準全壽命開支和預算的估計準確的話,中國海軍目標艦隊已經處在可持續發展的極限,難以可持續地大幅度超過這樣的規模。
這些估算沒有包括戰略核潛艇。參照美國數據,戰略核潛艇的造價約5倍于驅逐艦,但使用壽命也達到40年。由于負擔沉重,美國海軍只得要求國會另外撥款,而不至于占用正常造艦經費。中國正在打造海基核力量的關鍵時候,也有同樣的挑戰,或許要走同樣的路,當年打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時候就是舉國工程。
擴建后的中國渤海重工,該廠是中國唯一的核潛艇制造廠
對于中國制造的低成本也不宜有過度期望。先進戰艦不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中國在高技術產品方面并沒有特別的成本優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但民品產量大、工業基礎寬厚對軍品成本只有間接影響,要不德國坦克得益于德國汽車,早就應該以白菜價橫掃世界了。民品技術對軍品技術也只是間接影響,要不法國戰斗機得益于空客飛機,也應該與F-22稱兄道弟了。反過來,民品工業一向糟糕的蘇聯根本就不應該在軍品里有一席之地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制造的成本是在穩步提高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更快,但這不改變中國制造的成本提高這一事實。這對中國軍品也是一樣,包括戰艦。
用民標計算兩棲攻擊艦的造價是不可行的,中國海軍為生存性戰爭而打造的主力戰艦用民標建造,根本沒有這個可能。這要也行,不如航母也按民標建造,那節約的造價可就多了去了。說到底,驅逐艦都能按民標建造,丹麥的“伊維爾·胡特菲爾德”級就是按民標建造的,很受歐洲國家甚至加拿大的追捧。但這些國家的安全環境和國家定位與中國根本不可比,民標不能成為中國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標準。
軍標與民標相比,對抗沉性、適航性、損害管制、防火等有更高的要求。對軍標有懷疑的話,比較用軍標建造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與按民標建造的三倍噸位的集裝箱船“大西洋運送者”號在馬島戰爭中各挨了一枚“飛魚”導彈后的損害狀態和沉沒過程就知道了;對美英軍標有懷疑的話,比較噸位相仿的“謝菲爾德”號與海灣戰爭期間“斯塔克”號的遭遇也不難明白。軍標不是不會沉沒,世界上沒有打不沉的軍艦,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無缺的軍標,但按照軍標建造的艦船的生存力比民標更高是沒有疑問的,都算到運氣頭上,就只能哈哈了。要是不放心,還可以搜索一下美國海軍的震撼試驗(shock test)。每一級新艦都要經歷震撼試驗,用威力巨大的水中近炸實際測試船體和艦載系統的抗打擊能力,這是美國海軍驗收的關鍵項目,也是其他國家海軍沒有的項目,更是民船建造時根本不用考慮的問題。
CVN-68“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1975年服役,距今已有42年
這里是以航母、兩棲攻擊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40年、驅逐艦和攻擊核潛艇30年的設計壽命為基礎的,中國戰艦的設計壽命要求不一定一樣,但造艦質量不應該是因素。中國已經成為造船大國,有經驗、有技術,只要有要求,撥款到位,造艦質量不是問題。另一方面,大型戰艦是投資巨大的主戰裝備,使用周期也長,不宜當作消耗品來設計、建造,不僅應該達到足夠的使用壽命,還應該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就預留余地,便于維修、升級、延壽。追求裝備質量,減少重復建設,這正是美國在冷戰中贏得勝利而蘇聯歸于失敗的重要經驗之一。昂貴耐用物品用幾年就扔,換新的,這是居家度日都不會做的事,但坊間有些談論對此很輕松,這不僅是輕率,也是對國家開支分配缺乏理解。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政府開支中的民生開支的比例會持續增加,這不僅包括社保、醫保、教育等開支,更有基礎建設更新周期和經濟轉型的投資。在政府開支中,軍費比例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在軍費開支內部,人力和保障開支的比例也會穩步增加。這是發達國家共有的問題,中國不能免俗。以美國政府預算為例,美國在西方國家里屬于社會福利較低的,但在2017財年的美國政府開支中,涉及低保、醫保和國債利息等所謂“強制性開支”已經達到預算的73%,國防預算、政府運作、教育、科研等屬于“酌情性開支”。按照法律規定,任何申請人只要服符合要求就能自動得到支付,只要法律不變,這就是剛性支出,獲得國會的自動批準。需要國會批準的只是“酌情性開支”,其中國防預算略超過一半。
特朗普為了維持甚至增加軍費,在上任后第一個預算草案里就大刀闊斧,砍掉很多科研、環保甚至國務院的經費,才勉強保持年度預算赤字沒有增加。問題是,美國依然需要向外國(尤其是中國)大量舉債,才能維持政府開支。預算赤字使得特朗普在很多關鍵的競選口號上都被迫退步,包括美國-墨西哥邊境的隔離墻,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提了。預算赤字甚至綁住了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手腳,用貿易戰懲罰中國進口的話,就談不上中國用順差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的財政困難更大,增加美國就業的遠水都救不了這個近火,且不說到底能不能增加美國就業。
2017年4月26日,美國華盛頓,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左)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右)公布特朗普的減稅和稅收改革計劃,美國正在計劃發行100年國債
國債是另一個問題。在奧巴馬的8年里,美國國債從10萬億飆升到20萬億。這當然是小布什任期內的2008年經濟危機的后遺癥,但美國的國債危機是從里根時代開始的。里根時代以軍備競賽為特征,但最后為擴軍踩剎車的正是預算壓力,而不是里根-戈爾巴喬夫之間達成的緩和。在1981-85年間,里根把美國國債從GDP的32%增加到43%,同期國債利息支出從540億美元爆增到1300億美元,引起極大的不安。但按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計算,美國政府的社會開支將從2015年的2299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44120億,增幅達到92%;國債利息支出將從2015年的2230億增長到2026年的8300億,增幅更是驚人的272%。換句話說,僅國債利息開支就可能與國防預算相當。CBO是根據近些年的低利率推算的,如果美聯儲基準利率顯著提高,國債利息開支將進一步增加。到了這一天,可能連寅吃卯糧都吃不上了。
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程度越高,政府對民生的責任越大,開支越多,中國也不例外。在理想情況下,增加的開支來自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在現實中,政府開支較少在經濟發展高潮削峰,但必須在經濟發展低潮時填谷,造成不可避免的赤字和債務問題。中國政府預算的赤字率和債務率都不能與美國相比,但這是一個滑坡,必須小心腳下,踩穩了。“中國不差錢”的想法是在給腳底抹油,一滑就可能停不下來,必須小心避免。沒有不差錢的政府,只有大手大腳而誤事的政府。
在中國,尤其是涉及到政府投資的問題上,投資方和使用方都常有“現金為王”的想法,先抓住再說,以后可能就“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了。這種短期思維對于海軍(和其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很有害的。干事情不能大呼隆,要避免無序、無控的大波動,均勻、穩定、需求拉動、目標清晰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反之,在有機會的時候“榨”得越狠,到手頭緊的時候砍得越狠。
2014年3月,孟加拉國海軍接受了2艘中國海軍退役的053H2型護衛艦。對于孟加拉這種國家而言,這已經是“國之重器”了
那中國海軍是否可以把不再需要的艦艇轉讓給友好國家以騰出可持續發展空間呢?這不僅擴大影響,還可以從中回收一些投資。問題是,中國軍備的傳統受援國以亞非拉為主,大多經濟上不富庶,但心氣還很高,要從二手軍備中收回剩余價值,難度不小。更大的問題是,軍售(包括二手裝備)是敏感的政治問題,不光要考慮中國與受援國之間的關系,還要考慮中國對地區態勢的構想,低端裝備轉讓沒有太多禁忌,高端裝備就不那么隨意了。美國也一樣,“佩里”級護衛艦退役了隨便轉讓,贈送也可以;但“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就一艘也不轉讓了,寧愿用作靶艦打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更是直接栓到待拆解碼頭上生銹,再親近的盟國都是想摸都不讓湊近的。
中國也一樣,056到時候隨便轉讓,054A已經沒有那么方便,052D就幾乎沒有可能了。還有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受援國海軍的容量一般較小,中國海軍光056就現有三四十艘,未來總數可能達到60艘,加上十幾艘053H2/H3,約80艘022,在中國的主要受援國里分攤都難以消化這樣的數量,畢竟對方更希望以新銳裝備為主力,二手裝備只是作為補充。不能期望外援對中國海軍的可持續發展有多少影響。
海軍是中國軍事力量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海軍發展事關中國崛起大業,海軍戰略更是由中國的國家戰略決定,要有遠見和定力,要立足長遠。中國海軍的可持續發展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手書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