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楓:集結35萬人,以色列為什么按兵不動?
最后更新: 2023-10-27 09:02:55【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在以色列75年的歷史上,十月戰爭是至暗時刻,但現在可能更加危險。
1973年10月6日,埃軍和敘軍突然從南北兩個方向發難,以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色列差點被打滅了香火。
敘軍實際上突破了戈蘭高地的部份防線,前鋒坦克離海法只有不到兩小時的路程,而且大門洞開。但在敘軍自己猶豫不決和以軍小部隊佯動、唱空城計之間,敘軍錯失了戰機。回過神來的以軍迅速補上漏洞后,戈蘭高地繼續激戰,但敘軍的先機已經失去。
在西奈方向,埃軍成功地突破了運河防線,負責日常守備的以軍西奈師已經被打殘,運河到內格夫沙漠之間同樣是無人之境。但埃軍轉入就地防守,最終和姍姍來遲的以軍增援部隊打消耗戰,直至最后以軍渡河反攻。
敘軍的戰役目的不超過收復戈蘭高地,結果前鋒突出戈蘭高地后,反而不知所措了,直到被以軍堵回來。在埃軍方面,薩達特本來的目的是要收復西奈半島的,但總參謀長沙茲利的作戰計劃是一渡過運河就轉入就地防守。這個決定既帶來了埃軍初期的輝煌勝利,也鑄定了最終的失敗。
十月戰爭是歷史學家一直在研究的話題,反以色列的人也在研究歷史教訓。難說哈馬斯10月7日的行動是否是基于這樣的研究,但對以色列來說,現實比十月戰爭的時候還要險惡。不同的是,十月戰爭意圖以雷霆一擊摧毀以色列,現在則是以鈍刀子耗死以色列。
哈馬斯從來不乏勇武之舉,但歷史上魯莽有余,縝密不足,效果差強人意。10月7日的行動則相反,規模龐大,計劃縝密,行動協調,取得了超出世人預料的震撼性效果。以色列在第一天就有1300多人喪生,200多人被帶回加沙作為人質。這是十月戰爭期間都沒有過的,雖然十月戰爭喪生的總人數更多,但畢竟戰爭打了20天。
哈馬斯在初步得手后,迅速轉入防御。內塔尼亞胡馬上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大量預備役被征召回來,以軍在加沙外圍迅速集結了35大軍。但兩星期過去了,除了大規模轟炸和小部隊掠襲,以色列政府高調威脅和世界上普遍期待的大規模入侵并沒有發生,為什么?
受到哈馬斯突襲后,以色列已經陷入“甩鍋大戰”。內塔尼亞胡急需把缺乏預警和戰爭準備的責任推到軍方和情報局。在戰爭期間搞這種政治齷齪,必然導致軍政不和,互相推諉,決策延遲。但戰爭現實也確實使得以色列猶豫不決。
在軍事上,入侵加沙是大難題。阿勒頗、巴赫穆特證明了密集城市里的巷戰之艱難,哈馬斯還在加沙構筑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密集、最復雜的地道體系。在地道戰中,以軍的火力、機動、防護和信息優勢統統發揮不出來,不僅可以期待很大的自身傷亡,還很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加沙平民傷亡。
另一方面,以色列被哈馬斯打了一悶棍,急欲報仇,不打進加沙、徹底消滅哈馬斯,在政治上不可接受。同時,還在以色列建國時代,猶太人就堅信“加倍奉還“原則。猶太人把歷史上的苦難歸結于“絕不軟弱,軟弱就要受欺負,只有加倍奉還才能斷絕進一步受欺負”。在歐洲沒法實踐這一新發現了,在巴勒斯坦倒是屢試不爽,直到打出一個以色列來。以色列的獨立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反擊阿拉伯聯軍的過程中,猶太人大片蠶食了按照聯合國第181號決議規定為阿拉伯人的土地。
這種“得勢不饒人”的代價,是以色列-阿拉伯沖突的死結越打越深,思維定勢也使得以色列不可接受遭到阿拉伯人重創而不加倍報復。以色列也堅信不加倍報復,必將招來更多的突襲。
但打進加沙不僅不可能消滅哈馬斯,還有日后“非哈馬斯化”的加沙管理問題。
以色列已經不可能長期占領加沙了,連美國都不答應。以軍撤出加沙后,把加沙留給巴勒斯坦人自我管理的話,基本上肯定是哈馬斯復生,畢竟哈馬斯本來就是加沙“土生”的。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不僅以色列不信任,實際上也缺乏管理能力。哈馬斯是否能在西岸壯大到對法塔赫取而代之都是一個大問題。以色列扶植一個傀儡政府更不可能,想找傀儡都沒人愿意(或者膽敢)干。
據說美國和以色列正在積極游說阿拉伯國家政府,試圖推銷“聯合國授權、阿拉伯托管”的解決方案,但阿拉伯國家到目前為止毫無興趣。
“阿拉伯托管”的加沙倒是不會成為托管國的經濟負擔。為了以色列的和平,美歐會揮霍各種經濟援助,只要托管當局能確保加沙不再成為反以熱土。但這正是托管國家做不到的。
如果世界上有反以熱土的話,75年的血海深仇使得加沙成為最熱的熱土,約旦河西岸都比不上。除非對加沙巴勒斯坦人進行“大換血”,否則誰也改變不了加沙這個反以熱土。但要同為阿拉伯人的托管當局對加沙巴勒斯坦人刀槍相見,這不僅是政治自殺,也是肉體自殺。
更重要的是,反以不僅是巴勒斯坦人的強烈情結,也是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情結。哈馬斯突襲的第二天,亞歷山大的一個羅馬遺跡處就發生埃及武裝警衛向猶太人旅游團開槍射殺的事情,兩名猶太人游客和一名埃及導游身亡,多人受傷。
20世紀70年代末,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后,美國承諾向埃及提供經濟援助(圖源:路透社)
埃及與以色列在1978年就達成《戴維營協議》,此后埃及成為以色列游客熱衷的目的地,距離近,物價便宜,古埃及和羅馬遺跡、紅海度假村都是熱門旅游目的地,還有大量圣經遺跡。有說法沙姆沙伊赫和赫爾戈達最多的就是以色列游客。埃及民眾在表面上對以色列友好,但一有火花,還是會爆燃。
在埃及、約旦之后,很多大中東國家已經與以色列簽訂合稱《亞伯拉罕協議》的和平協議,正在關系正常化。如果不是當前的加沙沖突,沙特阿拉伯可能也簽訂在即。但這只是表現了大中東從政府到民間已有的、很深的反以疲勞,并不等于存在幫以色列去鎮壓巴勒斯坦人的任何想法。事實上,任一個阿拉伯政府膽敢走出這一步,首先過不去的坎還不一定是在加沙,而是在自己的國家。
所以以軍如果想要打進加沙,掃清哈馬斯、建立“對以色列友好”的新加沙,是一個從難于上青天到徹底不可能的愿望清單。
所以,進攻或者不進攻,對以色列來說在政治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這都不是以色列眼下最大的問題。
哈馬斯在主動突襲之后,轉入防守。以軍必將大規模報復,這是用膝蓋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以哈馬斯對10月7日突襲的周密計劃和協調執行,哈馬斯不可能對防范以軍轟炸和地面入侵沒有充分準備。部分地道被炸毀,部分彈藥和物資被炸毀,部分官兵被炸死,這些都是可以預料的。但連以色列都不可能指望這就能打垮哈馬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法國派出兩棲攻擊艦,“為加沙醫院提供援助”
2023-10-27 08:50 巴以恩仇錄 -
非洲多國頻發惡性安全事件,我使館緊急提醒
2023-10-27 08:35 -
李強會見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
2023-10-27 07:19 中國外交 -
李強出席上合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
2023-10-27 07:19 上合組織 -
韓正會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2023-10-27 07:19 中日關系 -
國合署:中方將繼續向加沙地帶提供1500萬元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2023-10-27 07:19 中國外交 -
以軍:將繼續對加沙地帶進行有限的地面襲擊
2023-10-27 07:19 巴以恩仇錄 -
李強會見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
2023-10-27 07:17 上合組織 -
中國在AI專利領域日益擴大優勢,去年近乎兩倍于美國
2023-10-26 22:46 科技前沿 -
美國第三季度實際環比年化GDP增長4.9%,創近兩年新高
2023-10-26 22:43 美國經濟 -
歐爾班發言引口水戰,“沒人逼匈牙利留在歐盟”“我們會比你待得久”
2023-10-26 22:15 歐洲亂局 -
巴勒斯坦總統將于近期訪俄并與普京會談
2023-10-26 22:09 俄羅斯之聲 -
“我不確定中國肯定會來,但我們一定要請”
2023-10-26 21:57 不列顛 -
“怕遇難后面目全非,加沙人開始戴這個”
2023-10-26 21:40 巴以恩仇錄 -
無視禁令,歐冠賽場被巴勒斯坦國旗“淹沒”了
2023-10-26 19:17 巴以恩仇錄 -
商務部:石墨管制物項有進有出,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
2023-10-26 19:00 產業萬象 -
日本預計于11月2日開始核污染水第三輪排海
2023-10-26 18:46 日本 -
這一幕讓韓網友怒了:尹錫悅,握一次梨泰院遇難者家屬的手有這么難嘛?
2023-10-26 17:38 三八線之南 -
國防部回應美方: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2023-10-26 17:38 中國外交 -
中方將再向加沙地帶提供1500萬元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2023-10-26 16:48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征訂教輔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輔緣何變“教腐”? 評論 127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評論 158特朗普想“開疆拓土”,這也能扯上中國? 評論 84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評論 78“如果我是特朗普,就再搞‘尼克松訪華’行動” 評論 272最新聞 Hot
-
埃爾多安最新警告:放下武器,否則將被埋葬
-
距離導彈30米!差點打下第二架...
-
“他們對自己國家都沒辦法,就別說‘自由世界’了”
-
美情報官員聲稱:派兵援俄是朝鮮主動提出的
-
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
效仿特斯拉,豐田欲在華獨資建廠?
-
“中國衛星給美國帶來一場壯觀的燈光秀”
-
又污蔑!特朗普內閣人選:就是停止資助中國
-
特朗普話音剛落,丹麥:北極國防開支得加大
-
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
“如果我是特朗普,就再搞‘尼克松訪華’行動”
-
“君主制廢除50年了,還有人鼓吹高貴血統…”
-
他將被引渡至美國,曾因訓練中國飛行員遭“誘捕”
-
中國AI幾個月就弄通了,“我們很驚訝”
-
“特朗普: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全都要,買買買”
-
美政府審查最后一刻仍無共識,球踢給拜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