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鴻斌:日本用什么來取代出口主導戰略?
此外,化工產品2022年的進出口也出現了收不抵支,這是20年來的第一次。今年上半年的趨勢與去年類似,全年大概率將再度出現逆差。化工產品貿易中突出的是醫療設備和藥品的進口大量增加,過去10年內其進口額增加了4萬億日元。
目前,在主要工業領域,日本出口仍明顯大于進口的,就剩下汽車及其零部件這一個行業了,幸虧該行業還能保持順差,從而使得日本出口行業免于陷入全軍覆滅的困境。但由于日本汽車行業墨守成規,仍然不合時宜地堅持燃油車路線,該行業也開始遭到中國新能源車的猛烈沖擊。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取代其頭號汽車出口大國地位,就已經為日本這一碩果僅存的順差行業拉響了警報。
與此同時,日本的進口食品支出也持續有增無減。這是一點沒辦法的,因為日本耕地面積有限,而農業生產人口稀少,所以60%以上的糧食依賴進口。2022年盡管日本的食品出口額創下了新高,但食品進出口逆差仍高達8.4萬億日元,這也改寫了1988年以來的記錄,其逆差額僅次于能源產品。過去10年內日本的食品貿易逆差增加了近3萬億日元,雖然出口額增加了8000億日元,但進口額卻增加了3.6萬億日元。在食品貿易中再細分的話,則可以看到肉類的進口增勢最猛,全年進口額增至8700億日元。由于今年8月日本開始將核污水排海,導致其水產品出口遭遇極大壓力,此舉無疑將會推高今年的食品進出口逆差。
雖然日本能夠出口的農產品相對有限,但日本農業部門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增加出口,例如聲譽卓著的“和牛”就是日本傳統的出口拳頭名品。此前中國也曾進口相當數量的日本和牛,但2001年發生“瘋牛病”后,中國海關加強了進口檢疫,禁止進口日本牛肉。但日本顯然不愿失去如此巨大的市場,于是便想方設法轉道柬埔寨,披上一件“馬甲”后曲線進入中國市場。2021年日本對柬埔寨出口的牛肉占其總額的29%之多,由于相關部門加強了監管,日本今年向柬埔寨出口的牛肉大幅下滑。
食品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而能源也與每家每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諸如電、煤氣等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這些大宗產品的進口持續增加,勢必推高日本的物價,從而影響日本國民的基本生活。今天電費上調,明天地鐵票價上漲,接下來又是沒完沒了地食品漲價,日本消費者當然要怨聲載道。
在日本進口產品迅猛增加的同時,日元匯率也一路下滑,今年截至9月底日元對美元匯率降低了13%,而除日本以外全球的核心通脹率超過5%,即這些進口產品在出口國國內已有不小的漲幅,再加上匯率因素,導致進口產品在日本市場上的價格漲勢驚人。截至今年9月,日本物價已連續25個月上漲。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日本的CPI同比上升2.8%。
由于今年夏天氣溫異常偏高,導致菜價一路飆升,西紅柿、蘿卜、胡蘿卜和大蔥等價格扶搖直上,西紅柿價格居然猛增1.8倍之多,這讓消費者如何受得了?前面提及的日本和牛出口,其實并非日本國內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是因為和牛肉質細膩鮮美,因此售價高昂,普通日本消費者已根本無力問津,所以只能轉向外銷。
從1989到2018的平均薪資變動統計
日本勞動者6月的實際工資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6%,連續15個月減少,工資沒跑贏物價(圖源:NHK)
日本的工資已經30年沒漲過,最近18個月更是持續負增長,物價再這么持續走高,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怎么維持?于是日本消費者只能盡可能減少開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今年9月日本的實際消費支出同比下降2.8%,已連續18個月低于上年。在這一背景下,岸田政府的支持率怎么可能提升?
在安倍執政時期,為了增加企業盈利,日本政府設定了物價上漲2%的政策目標,但卻怎么也無法達到。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日本卻為控制物價而絞盡腦汁,這一切就發生在一轉眼之間。
貨物貿易出現逆差,服務貿易也同樣如此。從2020年到2022年,3年之間日本的服務貿易逆差增加了4.3萬億日元,其中約一半即2萬億日元是由于疫情導致各國游客無法前往日本旅游,相關酒店、餐飲和交通行業因此收入銳減。服務貿易逆差增加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支付海外網絡廣告費、購買國外的游戲和音樂產品等費用有增無減,此外還有云服務、視頻會議等相關支出。諸如谷歌、亞馬遜、微軟和奈飛等美國巨擘,都從日本賺得缽滿盆滿。
過去,美國企業欲在服務領域獲取收入也并非易事。但在網絡社會,即便并非身在美國,通過網絡享受美國相關企業的服務已輕而易舉。雖然中老年人對相關網絡服務的需求相對有限,但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網絡服務就像衣食住行一樣,是根本不可或缺的,他們甚至寧可節衣縮食,也要不能停止這樣的網絡服務,這一塊也增加了日本的貿易逆差。
由于日本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節節敗退,而進口潮越來越洶涌,如今日本政府已不對在貨物貿易領域扭轉頹勢抱有希望,于是開始實施“觀光立國”戰略,而且主要是希望通過吸引更多外國游客(inbound)來增加國內相關行業的收入,以此來彌補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的逆差局面。在疫情前這一戰略還一度奏效,2009年前往日本的外國游客僅為679萬,2019年已猛增至3188萬,其中中國游客占到1/3之多,而且中國游客的人均消費能力遙遙領先,日本各大百貨公司和免稅店都為迎接中國游客做足了功課。
2011年至2023年,訪日旅客人數統計
然而一場疫情不期而至,日本旅游行業重新進入寒冬。由于疫情已基本受到遏制,今年日本的外國游客有所恢復。此前中國政府將日本列入第三批出境游名單,日本旅游部門對此欣喜若狂,準備抱上大金娃娃。然而由于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將核污水排海,導致眾多中國游客被迫取消日本行的打算。何時能重現疫情前外國游客摩肩接踵的旺盛局面,日本各相關部門在苦苦期待。
但即便疫情前日本吸引的外國游客呈現出井噴態勢,但顯然還遠不到“觀光立國”的程度。因為2019年接待外國游客的收入才4.8萬億日元,而2022年的外貿逆差高達21.7萬億日元,兩者差距懸殊,旅游收入只能起到彌補作用而已。
今后,日本應實施怎樣的發展戰略來取代此前的出口主導戰略,日本經濟產業省和相關專家們都在苦苦思索,但卻始終未能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案。雖然日本政府已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日本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為中國的1/228!即便按人均計算,日本也不到中國的5%。而日本根本沒有能源,卻在能源轉型問題上如此無動于衷,屆時怎么實現碳中和?過去日本一直炫耀其節能技術世界一流,在化石能源的前提下陶醉于所謂“節能”技術,那不過是小修小補,根本無濟于事。日本已喪失了很多重大歷史機遇,看來它還沒有汲取教訓,那就只能繼續走下坡路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拜登敦促國會批準向以色列出售45000枚坦克炮彈
2023-12-09 08:50 巴以恩仇錄 -
“歐盟達成‘歷史性AI立法’”
2023-12-09 08:44 人工智能 -
國家安全部:國家安全機關嚴格依法辦案,加方間諜內訌自我打臉
2023-12-09 08:37 國家安全 -
哈馬斯:擊退以色列營救企圖,一名人質死亡
2023-12-09 08:17 巴以恩仇錄 -
“7枚迫擊炮彈落在美國大使館院內”
2023-12-09 08:07 -
朝媒發表文章譴責美國對朝發射衛星采取雙重標準
2023-12-09 07:34 朝鮮現狀 -
美國投下唯一反對票,中方:極大的失望
2023-12-09 07:33 巴以恩仇錄 -
“加沙男子遭脫衣羈押”畫面瘋傳,以軍遭批“只為了羞辱”
2023-12-08 23:07 巴以恩仇錄 -
“在下一代核電技術上,中國一騎絕塵”
2023-12-08 22:58 科技前沿 -
他放狠話:若真主黨挑事,將把貝魯特炸成加沙
2023-12-08 22:58 巴以恩仇錄 -
他宣稱“只有美國在努力減輕加沙民眾痛苦”,評論炸了...
2023-12-08 21:52 美國一夢 -
“南美不想要戰爭!”盧拉進一步表態:巴西愿主辦會議調解
2023-12-08 21:27 拉美左翼 -
他在北京表態:永遠別押注中國衰弱
2023-12-08 20:46 -
世界如此混亂,出路在哪里?他們提到同一個詞
2023-12-08 20:29 觀察者頭條 -
普京將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
2023-12-08 19:37 俄羅斯之聲 -
為迎接普京,沙特王儲“冷落”了英國?英國議員:得反思
2023-12-08 19:18 俄羅斯之聲 -
中方中止拉美與臺灣關系卻沒兌現對拉美國家的承諾?外交部回應
2023-12-08 17:57 -
菲眾議院決議稱中國在南海“非法行動”,中方駁斥
2023-12-08 17:06 南海局勢 -
哥斯達黎加總統污蔑華為,我使館強烈駁斥
2023-12-08 16:17 華為 -
中國與周邊國家互免簽證范圍擴大,外交部回應
2023-12-08 16:15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