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燦雄:東亞不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
【導讀】 本文作者從東亞各國對華軍事反應、經貿關系、東亞國家的“不選邊”原則,以及美國的影響等角度分析,指出并沒有充足的證據支撐所謂的“反華同盟”。大部分東亞國家希望同時與中美保持良好關系,并未對中國崛起發出挑戰。這些國家選擇盡可能地與中國進行經濟整合,調整并適應中國的崛起,進而尋求駕馭(manage)中國的崛起。
作者旨在呼吁美國決策者改變對東亞形勢的固有誤解,美國的決策精英應當盡早更新他們對東亞的認知。
本文原載于《華盛頓季刊》第45卷,2022年第4期;微信號“國政學人”編譯此文。觀察者網轉載,僅供參考。
【文/康燦雄,編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系理論與歷史專業碩士生、國政學人編譯員 王逸品】
東亞地區是否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證據表明,并不存在。然而,三十年來,眾多學者聲稱:中國實力的增長導致了東亞國家正在、將會,或是應該制衡中國,并加入美國領導的遏制中國同盟。
然而,以上這些主張多是基于臆斷,而非基于對東亞現實仔細的實證描述。支持這些遏制預測的證據仍然很薄弱。通過調查可以發現,中國實力的急劇增長幾乎沒有激起鄰國的反應。截至2022年,仍然不存在新生的東亞遏制中國同盟。此外,大多數東亞國家并未著手限制對華經濟互動,而是在穩步深化它們與中國的經濟、外交關系。
為何東亞不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東亞國家都不認為中國對其生存構成威脅,因此它們沒有過度反應。東亞國家的決策者與公眾認為他們面臨的最緊迫的是經濟與國內問題,而非軍事問題,并且不一定與中國有關。該地區的確存在一些有關中國的遺留問題,例如海上領土爭端,但并不攸關國家存亡,因而各國都不認為這些問題值得力爭。
因此,美國學界與政界仍然在誤解亞洲。有關對華政策的討論,應當從仔細研究亞洲地區與中國的互動開始。美國對東亞的任何政策都必須直接應對這樣一個事實:該地區尚未興起“反華同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于3月27日至4月1日對中國進行為期六天的正式訪問。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李顯龍首次訪華。
東亞不存在軍事制衡
“制衡(balancing)”的標準和最被廣泛接受的定義是:國家為了“將潛在實力轉變成軍事能力”而進行的投資(潛在實力可包括:經濟、技術、社會實力,以及自然資源等)。學界對制衡行為最常見的衡量標準是軍事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因為其反映了一國的財政優先級。
總體而言,在東亞,沒有任何國家認為有必要對中國重返中心地位進行軍事回應。由圖可見,如今整個地區的國防開支的經濟比例幾乎是1990年的一半,并且沒有顯示出增加的跡象。東亞國防投入比例的總體減少是廣泛的、世代性的現象。這不是由幾個特殊國家或特殊年份的造成的虛假結果。
圖片來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22, https://milex.sipri.org/sipri.
有些人認為,由于中國是在近年來才變得愈發強勢(assertive),因此任何反應都應該在近期才會呈現。然而,即使是最近幾年也鮮有證據表明任何接近區域平衡或遏制的跡象。
有學者主張,衡量絕對軍事支出(absolute military spending)比衡量軍事支出在經濟中的比例更為重要。然而這種主張極具誤導性,并且缺乏理論基礎。廣泛的解釋是,軍事支出比例的減少是威脅感知(threat perceptions)降低的指標。至少,在大多數國家都在降低軍事支出比例的地區,無論絕對增長多么巨大,都可以看出沒有軍備競賽正在發生。
還有人認為,東亞國家的總體低軍事支出掩蓋了不對稱的“豪豬”策略(porcupine tactics)和快速的軍事現代化。然而,支持這一說法的證據很少:
相較之下,中國有6艘核動力潛艇,53艘戰術潛艇,80艘主要水面戰艦。美軍希望在距中國1000公里以內部署遠程導彈。然而,在第一島鏈的美國區域合作伙伴可能沒有一個愿意以其國家基礎部署遠程導彈。
因此,東亞沒有軍備競賽。除此之外很難推測任何其他事情。這些(東亞)國家已經證明,如果愿意,它們有能力為其軍隊投入更多資源,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沒有優先考慮對中國做出軍事回應。
東亞不存在經濟遏制
遏制(containment)同樣包含“通過使用廣泛的經濟限制,削弱戰略挑戰者的物質能力”。在東亞,一個日益融合而互動的區域正在出現,這一區域希望美國的參與,但也越來越多地尋找替代和互補的制度安排。該區域與中國互動,因而并未脫離對華經濟關系——從斐濟的橋梁建造,到太平洋地區的教育合作和發展援助倡議。
中國是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中國已經同區域伙伴簽署了9項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而美國簽署了3項。2017年,中國在東亞提供了價值360億美元的海外發展援助,而美國僅提供了30億美元。
圖片來源:The regio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defined by the World Bank,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WITS). https://wits.worldbank.org/.
由圖可見,到2019年,與中國的貿易占據了全部區域貿易的27%。如果把港澳地區包含進中國的數據之中,那么大中華區的東亞貿易份額將幾乎抬升至35%。
在區域多邊機構層面,中國和其它十四個東亞國家在2020年11月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而美國選擇了不加入。RCEP是首個同時包含了中、日、韓三巨頭的貿易協定。在2021年9月,中國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作為展現意圖的一大指標,中國對CPTPP的加入申請表明:其在國內改革的速度比任何人在十年前所設想的都要快得多。
盡管美國聲稱華為公司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并已禁止華為參與美國5G建設,但亞太國家的反應較為錯雜:
總而言之,過去30年來,東亞地區與中國愈發經濟融合。該地區的國家與中國穩步經貿往來,并進行了更多的投資,少有跡象表明各國以任何一致的方式從中退縮。而中國自身也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區域機構。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將于本周訪問中國,交通部長隨行或討論新隆高鐵項目合作。
- 原標題:康燦雄:東亞不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烏克蘭稱已收到英美德坦克和戰車
2023-03-28 07:36 烏克蘭之殤 -
內塔尼亞胡宣布推遲司法改革立法
2023-03-28 07:21 -
韓正會見洪都拉斯外長雷納
2023-03-27 22:27 中國外交 -
中方關閉一美企北京辦事處拘留5名中國籍員工?外交部回應
2023-03-27 21:57 -
“俄可能就‘北溪’管道爆炸索賠”
2023-03-27 21:32 俄羅斯之聲 -
“內塔尼亞胡或同意叫停司法改革”
2023-03-27 21:30 觀察者頭條 -
美國槍擊暴力事件頻發,中使館發布提醒
2023-03-27 17:58 美國一夢 -
阿臨時政府稱擊斃極端組織“呼羅珊省”二號頭目
2023-03-27 17:09 阿富汗 -
外交部再回應:打壓別人,不能讓自己更強大
2023-03-27 16:46 中國外交 -
普京:我在馬里烏波爾只違反了一個規定
2023-03-27 16:29 -
外交部回應日本男子在京被捕
2023-03-27 16:19 依法治國 -
美國在臺協會酸了,毛寧回應一句詩
2023-03-27 16:18 中國外交 -
推特麻煩不斷:源代碼被盜,估值腰斬
2023-03-27 15:52 觀網財經-海外 -
以色列總統罕見發聲:立刻停止司法改革,恢復理智吧!
2023-03-27 15:26 -
泰國兩名部長辭職,加入他信小女兒陣營
2023-03-27 14:15 泰國政局 -
馬來西亞總理將訪華,新隆高鐵項目或將重啟
2023-03-27 14:08 中國外交 -
克宮回應“俄羅斯有點羨慕中國”
2023-03-27 14:04 俄羅斯之聲 -
“這太法國了”
2023-03-27 13:19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