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熱議林毅夫文章《我們的理論自信還不夠》
關鍵字: 林毅夫理論自信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三個自信道路自信中國模式1月21日,觀察者網刊發林毅夫文章《我們的理論自信還不夠》,引發觀察者網讀者以及@觀察者網 微博粉絲熱議。
林毅夫在文中指出,國內外不少人把我國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一切問題都歸結于沒有按照西方主流理論進行改革所致,對我國的道路和制度存疑。事實上,我國的改革開放并沒有照搬西方主流理論所倡導的“休克療法”,而是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科學發展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讀者熱議林毅夫文章《我們的理論自信還不夠》
對此觀察者網讀者認為,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事實面前,理論創新迫在眉睫。
網友@不斷完善 表示這二十年其實做了兩年事。一、放開大部分領域,讓民間的財富創造力釋放出來。二、大把花錢,提高了國企的裝備水平。其它方面的改革都是把雙刃劍。下一步我覺得應該在技術創新、工藝管理和工程、產品質量上突破,國企、民企并進來實現。
網友@過路雨來也 說:理論的適用性決定于條件的相似性,即使在發達國家適用的理論,拿到發展中國家來也常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缺憾——說得好啊!中醫的“辯癥”也是類似意思,不同的病因,哪里能用同樣的藥方啊!要不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產黨連延安都保不住,還不要說經營到現在的盛世景象了!
網友@磚瓦匠泥水工 說:毛澤東思想是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是理論創新,是適用于中國國情的民族化創新,非此不能成功。
網友@可欣809 表示:應當摒棄國與民的偏見,只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無償不可,事實上不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有發展提高的問題,國企不是天然的低效率,民企也不是天然的高效率,從西方的實踐來看,自由發展的民企無不走向壟斷而自我禁痼并走向反面;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與自身的復雜性,決定了中國具有豐富的層次性,產業的成熟過程快速而粗仿,缺乏堅實的技術基礎,造成浪費與環境問題,使后發優勢大打折扣。
網友@zhaosd008 認為:新的理論來自于新的現象,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理解出現在我國的新的社會經濟現象,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新理論。
讀者熱議林毅夫文章《我們的理論自信還不夠》
更多關于“理論自信”的話題討論可以在相關文章中點擊查看,您也可以在@觀察者網 微博上留言,同時也歡迎您給我們投遞稿件進行交流:pr@guancha.cn(編讀往來投稿請隨信附上您的姓名、住址、郵編,我們將會在10個工作日內通過平郵給您寄出一份最近一期的《社會觀察》雜志。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朱八八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