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維·韋恩斯坦:最懂奧斯卡的行家
關鍵字: 奧斯卡去年春天,當《藝術家》還不名一文的時候,法國制片人托馬斯·朗曼百般邀請,花了好大力氣才說動哈維·韋恩斯坦從紐約飛到巴黎,看一眼這部法國人向好萊塢致敬的電影。對朗曼來說,韋恩斯坦是不二人選——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制片人之一,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只要他愛上了某部電影,該影片就有可能出現在次年的奧斯卡最佳名單上。
盡管外界對韋恩斯坦的描述中不乏“傲慢輕狂,難相處,辦事無賴、無情”這樣的字眼(馮小剛曾稱他為“騙子”),但每年還是會有許多人投送于這個身材魁梧的美國大佬懷抱。韋恩斯坦清楚地記得,這部背景設在1920年代好萊塢的黑白默片幾乎在影片伊始就攫住了他的心。
“我坐下來,不超過五分鐘,就仿佛能預見它未來成功的樣子。”他當即決定買下影片在美國的發行權。其間他的一個助手對老板的這個決定憂心忡忡——畢竟,這是一部在21世紀拍攝的黑白默片。“你確信真的要這樣做嗎?”“我生命中從未對任何事情如此確信。”韋恩斯坦回答。一個多月后,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獲成功,男主角讓·杜雅爾丹成為新晉戛納影帝。而《藝術家》的騰飛之路也由此開始。
奧斯卡的一張王牌一年之后,《藝術家》成為出自韋恩斯坦之手的又一部奧斯卡得獎影片。2月26日晚,59歲的哈維·韋恩斯坦篤定地迎接又一個屬于他的夜晚。他出品的5部電影共得到16個獎項提名,其中《藝術家》包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六項大獎。除此之外,他制片的《鐵娘子》讓梅麗爾·斯特里普第三度成為影后。而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的《不可擊敗》,也出自韋恩斯坦之手。
在好萊塢,沒有哪個姓氏比“韋恩斯坦”更閃耀。迄今為止,他已獲得303個奧斯卡提名,69次擁抱了奧斯卡小金人。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性、謊言和錄像帶》起,他領導米拉麥克斯公司(Miramax)成功制作和發行了大量經典電影,為他贏得了“現代電影的挽救者”美譽。《英國病人》、《莎翁情史》、《芝加哥》、《猜火車》、《低俗小說》、《朗讀者》、《無恥混蛋》??那些最引人矚目和膾炙人口的電影,似乎總與韋恩斯坦的名字連在一起。
憑借《國王的演講》獲得去年奧斯卡影帝的科林·費斯評價說,“哈維有超乎常人的直覺。我是指他的判斷,他挑選的那些電影。”去年,韋恩斯坦監制的《國王的演講》一路橫掃BAFTAS和奧斯卡,今年他幾乎以同樣的方式把《藝術家》推上了頂峰。事實上從一開始,韋恩斯坦便毫不懷疑《藝術家》成功的可能性——對平均年齡高達54歲的奧斯卡評委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量身訂做的禮物:黑白、無聲、模擬好萊塢經典時代明星的舉手投足,邏輯簡單且恰到好處的片長(100分鐘),都非常適合他進行前期炒作。
更重要的是,韋恩斯坦為《藝術家》爭取到了“最長時間的最大曝光率”。自影片在戛納獲得好評如潮后,整個夏天,韋恩斯坦雅爾丹,導演米歇爾·哈扎納維希烏斯和女主角貝瑞妮絲·貝喬——以及那條在電影里出盡風頭的小狗Uggie,硬著頭皮到處參加放映和新聞發布會,接受記者采訪——即便那些問題大多雷同。如此進行到秋末冬初,當《藝術家》連獲美國和其他國家電影獎項之時,他們剩下的對手已經只有亞歷山大·佩恩導演、喬治·克魯尼主演的《后裔》了。
人們總以為韋恩斯坦不敗的秘訣在于厚臉皮的公關手段——“即便與人交惡,也要把事情搞定”。事實上,韋恩斯坦只是不惜一切血本保證6000名投票人全部看過他推薦的電影——要用到公關“伎倆”的地方,或許就在于全力杜絕有關電影的一切負面消息。他說:“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贏得奧斯卡,讓所有評委去看這部片子,如果他們沒看過電影,那他們絕對不可能為你的影片投票。就是這么簡單。人們以為我有魔杖,但獲獎歸根結底還是電影本身。要是你覺得公關是王道的話,那就是侮辱了學院的智商。”
在法國參加完奧斯卡慶功宴后,韋恩斯坦在法國總統府從薩科齊手中接過了象征至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勛章”(Legion of Honor)。薩科齊碰巧也是個不折不扣影迷。據韋恩斯坦回憶,薩科齊甚至在談話中引用了他與馬丁·西科塞斯合作的那部長達五小時的紀錄片中的臺詞,還盛贊了丹麥電影大師卡爾·西奧多·德雷爾(CarlTheodor Dreyer)早年拍攝的默片。 “他幾乎每天都會看一部電影??他懂得電影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韋恩斯坦如此評價這位熱愛電影的總統。前不久,薩科齊政府剛通過了一項反盜版法案,杜絕網絡非法下載。盡管外界對這項法案褒貶不一,但韋恩斯坦贊同薩科齊的做法,認為這項法案加上《藝術家》的成功,將極大地振興法國電影業。“在全球競爭下,法國的電影業正前所未有地穩健發展。”他對薩科齊預言道,“法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天使與惡魔韋恩斯坦說,《藝術家》讓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它把我帶回過去。那正是《藝術家》優秀的地方——它把所有人帶回童年。看的時候你會五味雜陳,就好像突然之間,你經歷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韋恩斯坦的過去幾乎勾勒了美國獨立電影的大半歷史。他的父親麥克斯是一名二戰老兵,曾做過珠寶生意,母親米拉姆是一名秘書——他們的名字構成了美國最聲名卓著的電影制作公司米拉麥克斯。1979年,他與弟弟鮑勃·韋恩斯坦從大學退學,在曼哈頓一個小房間里開設一家物流公司,而它便是米拉麥克斯的前身。 1970年代,美國一些受過電影學院正規訓練的“電影小子”們(代表人物有馬丁·西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哈爾·阿什比和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發起并參與了“新好萊塢運動”(1967-1976),他們歷經毒品、歐洲電影、反戰運動的影響,窮盡岌岌可危的制片廠體制的所有資源,試圖拍攝出20世紀后半葉美國最優秀的電影。同樣的情景在1990年代又一次重演。
“那代人一出場就拿出新穎、獨特、成熟的作品。美國電影經歷了長達10年的平淡無奇之后,在他們手中再次得到復興。這是自1960年代以來第一個真正的美國新浪潮運動。”演員愛德華·諾頓曾如此評論。這便是獨立制片電影現象的起源。其中,羅伯特·雷福德創立的圣丹斯獨立電影節和韋恩斯坦兄弟運營的米拉麥克斯公司便是獨立電影制作人背后的兩個最大的助力引擎。 1989年,米拉麥克斯——當時還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以10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史蒂文·索德伯格在圣丹斯電影節上的得獎片《性、謊言和錄像帶》,上映后投資回報率極佳,從而把米拉麥克斯推上了征服世界的旅程。
后來,韋恩斯坦兄弟發現了賺更多錢的絕招,即買下歐洲導演執導的價格便宜、有深度、甚至帶點軟色情的藝術類電影,然后再重新包裝行銷,以迎合美國市場的口味。所謂“重新包裝”,在哈維·韋恩斯坦看來便是“剪輯”。他對歐洲電影肆無忌憚的刪減讓他得了“剪刀手韋恩斯坦”的綽號。在《性、謊言和錄像帶》獲得成功后,米拉麥克斯又相繼推出英國導演邁克爾·卡頓·瓊斯執導的《丑聞》和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丹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的《我的左腳》,但都在片子上動了不少“刀”。惠勒和卡頓-瓊斯——《丑聞》的兩位劇作者覺得哈維簡直瘋了,他們不想剪掉任何一組鏡頭,感覺就像被迫吞下一顆毒藥——之后有許多導演都有類似的感受。
在一些非美國導演眼里,韋恩斯坦就是“惡魔”的代名詞。宮崎駿曾在接受《衛報》的訪談時說,《幽靈公主》在美國發行時,他曾郵寄給韋恩斯坦一把武士刀,刀刃上寫著赤裸裸的一行字:“不得刪減!” “我是一個出生于皇后區的孩子。我可能會喜歡這些影片——特呂弗、費里尼、德·布羅卡、維斯孔蒂(Visconti)——為什么一個來自堪薩斯的小子就不能喜歡這些影片?為什么要搞得那么難呢?”韋恩斯坦說。他永遠不會忘記看《現在我的愛》時的情景,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導演克勞德·列奧奇(Claude Leouch)拍的。但電影院里,一些留著長發的觀眾不停地嘲笑和尖叫:“他媽的,這是什么電影,媽的??這么多字幕!”從那時起,他便知道,如果他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把外國影片改造得適合美國觀眾。
“沒有人知道普羅菲姆是誰,也沒有人知道克莉絲汀·基勒是誰。”他對導演說,“你對付的是美國人!你得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怎么回事。” 在手下員工的眼中,韋恩斯坦兄弟倆性格迥異,但出色的談判技巧、對電影和權利的控制欲卻如出一轍。哈維愛出風頭,他聰明,巧舌如簧,翻臉比翻書還快,其商人個性讓他在發行和制作領域游刃有余;而鮑勃則更像是幕后軍師,他躲在暗處,沒人能揣測出他的心思。
據說,米拉麥克斯的員工們常常議論鮑勃和哈維誰更壞,但結論往往是兩人不相上下。盡管如此,米拉麥克斯仍然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地方。美國資深影評人彼得·畢斯肯德(PeterBiskind)在他的著作《低俗電影》(Down andDirty Pictures)中引用了前米拉麥克斯員工的話:“大家討厭在那里工作,但都欣賞米拉麥克斯所堅持的理念,他們熱愛自己在獨立電影界創造的這個奇跡。那是一種非常令人陶醉的感覺。”而對于哈維·韋恩斯坦最中肯的評價,莫過于“哈維這家伙只不過是既真心喜歡電影,又熱愛金錢和美名罷了”。他對畢斯肯德說:“鮑勃跟我從來都是在低人一等的環境下長大的,如果說我們的電影有什么主題的話,它就是局外人可以登堂入室,并且改變世界。”
王者回歸 1993年,在成功發行一系列獨立電影后,初露頭角的米拉麥克斯被迪士尼以6000萬美元收購。《低俗小說》、《英國病人》、《心靈捕手》等經典影片便是在那時發行的。也正是在那個階段,獨立電影運動真正從邊緣走向了奧斯卡領獎臺。其中,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以另類黑幫風格席卷戛納電影節,但在“最佳影片”上輸給了同一年的《阿甘正傳》。而米拉麥克斯贏得的第一個奧斯卡于1996年來臨——《英國病人》在第69屆奧斯卡上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女主角提名。然而,我行我素的米拉麥克斯和保守的迪士尼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前者的超前眼光和百無禁忌的選片原則讓迪士尼頭疼不已。
當米拉麥克斯一意孤行發行了矛頭直指美國政府的影片《華氏911》后,韋恩斯坦兄弟知道自己到了離開的時候,轉而創辦維持至今的韋恩斯坦影業(TheWeinstein Company)。米拉麥克斯的輝煌沒有在韋恩斯坦自己的公司得到延續。很快,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兄弟倆負債累累,一度瀕臨破產。“我已經習慣了20年長盛不衰。在我生命中,從來沒有一次不賺錢——大把大把錢的時候。我們曾擁有無與倫比的成功。”韋恩斯坦說。導致韋恩斯坦失敗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由網絡導致的DVD租賃市場萎縮,而另一個原因在于韋恩斯坦自己——“我曾一度對電影制作感到厭倦。”他說。
為了扭轉局勢,他相繼開了幾個小公司,包括一個時尚品牌Halston,一個社交網站asmallworld.com,和一個藝術有限網絡Ovation,但沒有一個逃過失敗的命運。“我沒有做出任何一個正確的選擇。我完全不能勝任,更不用說大規模運營。所以結果是,我的好奇心傷害了整個公司。那是不對的。我想挑戰自己的智慧,但事實證明我并不擅長。”韋恩斯坦說。毋庸置疑,韋恩斯坦最擅長的仍然是電影。經歷了無數波折后,韋恩斯坦終于在2010年迎來了涅槃。
《國王的演講》在韋恩斯坦團隊的運作下一路擊潰《社交網絡》,最后獲得12項奧斯卡提名,并獲得其中四個最重要獎項。加上今年的《藝術家》,一代梟雄哈維·韋恩斯坦近回歸了。作為美國電影史上頗受爭議的人物,韋恩斯坦60年的人生本身就像一部電影一般傳奇。事實上,加拿大導演巴里·阿維里奇(BarryAvrich)的確拍攝了一部名為《未經授權:哈維·韋恩斯坦的事業》(Unauthorized: The Harvey WeinsteinProject),于去年在加拿大HBO電視臺上映。“不管愛他或是討厭他,在某種程度上說,韋恩斯坦確實是以一種少有的方式改變了好萊塢,”阿維里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對獨立電影有著里程碑般的影響。他是一個男人,也是一張王牌。”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雷霆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85“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95“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7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6“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3最新聞 Hot
-
她又來:我們憑啥給中國“割地”?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總不回家,“粘人”的世界首富在“宇宙中心”租房住?
-
特朗普表態,“避免一場大戰”
-
“西方給了你一切,但我不是你仆人”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