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中英教育取向不同 英國孩子愿當木匠電工
關鍵字: BBC中國式教學紀錄片中國式教學紀錄片BBC中國式教學中國學校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道,BBC拍攝反映中國教師在英國漢普郡博航特中學教學,表現中英教學差異的紀錄片《中國學校》再次掀起了中英教育話題討論,這次英國和中國媒體都參加了對紀錄片本身和中英教育話題的討論。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2日報道稱,中英教育話題比這部紀錄片反映的內容要大得多。紀錄片僅僅描述了英國一個中學的一個班聽中國老師講課的內容,并沒有英國教師在中國學校課堂講課的內容,也沒有總體上對比兩國學生的表現,比如在課堂外,社會上和家庭中的表現。紀錄片沒有反映的東西也很多。
中國媒體也對英國播出的紀錄片做出反應。中國網絡報道稱BBC制作的電視片在內容上有夸大和取舍。例如有報道說,在電視制作方的要求下,加入了做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和升旗等中國元素。但這可能更多說明了電視媒體的特點,即通過鏡頭剪輯作取舍達到強化重點的效果。
有報道說,在電視制作方的要求下,加入了做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和升旗等中國元素。
報道稱,電視媒體一方面比廣播和紙面媒體更能傳播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但另一方面也掩蓋了同真實的距離。當然這并不是說BBC這部紀錄片不真實,第一集紀錄片突出了中國式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和對學生長時間反復練習的要求,也突出了英國學生課堂的自由散漫。盡管有突出和渲染,但基本事實應該不錯。
報道稱,希望也能有人拍部英國教師在中國學校課堂講課的紀錄片,讓大家對兩國學校和學生對比有更全面的了解。但即使沒有這樣的電視片,人們也對中國一條龍的教育方式能有大致的了解:學生在家長的關懷和壓力下,從上小學,升初中,考高中,進大學,一連串埋頭苦讀。許多人又再接再厲地考研,考博,博士后......
從小學開始,中國學生一天花在功課上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會超過了一份全職工作。有得必有失,如此一來,中國學生就要犧牲正常的課外活動和正常生活。
這種教育流水線的背后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一個曾經在中國讀過小學的英國學生講過一個有趣的事情:中國小學生在講述自己志向的時候,大多都會說要當科學家,還有要做宇航員的,但沒有人像英國小學生那樣說長大要做自己父親做的職業,比如木匠、電工、水暖工……
不同的志向和教育價值可能反映了社會價值的不同和社會運作的不同。英國學校初中后就把升高等教育的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分流,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諸如電腦、會計、水暖工和其他技工等職業發展途徑。在他們同齡人大學畢業面臨就業的時候,職業培訓的學生往往已經開始就業并取得了經濟獨立。往往在大學生還在求職或工作還學生貸款的時候,他們進入職業教育做建筑工人或汽車修理工的同齡人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住房,有的已經結婚生子。
但講究讀書高人一等和要專業對口的觀念又不利于讓大學畢業生去填補藍領工人的需求缺口,特別是眼下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成年子女向父母伸手或依賴父母已經成了新常態。有條件的中國家庭對子女“啃老”的容忍度要遠遠高出英國家庭。
- 責任編輯:孫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