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觀察者網:眾所周知,美國警方只有在校方發出請求后才能進入校園。前段時間,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卷入“反猶風波”,兩位校長在國會接受質詢后辭職。美國保守派對大學所謂“反猶主義”的施壓是否與這次學生抗議升級有關?
范鴻達:這是有道理的,除了那兩位被迫辭職的校長外,目前哥大校長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4月24日,眾議院議長約翰遜進入哥大校園發表演講時直接公開喊話,如果哥大校長不能平息混亂,就應該辭職。
約翰遜在表態前見了一些猶太學生,還表示對美國高校校園目前存在的所謂“反猶主義”感到十分震驚,要反對這種現象。
在美國社會中,反猶確實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目前親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中經常聽到一句口號,“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終將自由”,連這句話都已經被美國國會眾議院認為是“反猶主義”。
前面說過,美國東北地區的政治敏感性非常高,今年又是大選年,美國不僅要選總統,也要選國會議員。因此對于任何一位候選人,他都不敢得罪親以色列金主。
除了來自政界的壓力,美國大學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許多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都需要捐款,很多捐款人其實同以色列有很深的關系,或者有猶太裔背景。如果大學拿不出一個明確的態度,捐款會受影響。站在校長的位置上,他/她要考慮學校的發展,何況還有前車之鑒,如果不采取行動,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在美國東北地區這個猶太勢力存在感比較強的地方,他們還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校長職位,這是個比較為難的問題。
當然,最近哥大的校委會已經通過一項決議,批評校方決策不當,認為不應該暴力對待學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表達。所以在面對社會公認的準則時,校方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觀察者網:美國調查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4月中旬爆料,《紐約時報》的內部備忘錄要求記者報道巴以沖突時避免使用“大屠殺”、“種族清洗”等不利于以色列的詞匯。抗議學生提出的訴求也包括反對和揭露猶太游說集團對美國政界、新聞界與文化界的滲透與壓力。美國社會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范鴻達:美國國內對于美以特殊關系、美國的對以色列政策問題,實際上已經“脫敏”了。這是一個之前比較敏感、不讓討論的問題,但近年來在美國已經可以公開討論。而目前的趨勢是,批評美以特殊關系、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雖然美國官方的政策依然是強烈支持以色列,但是從學界到社會甚至是政府內部,批評聲日益強烈。特別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沖突爆發后,隨著傷亡加重、人道主義危機升級,美國內部對以色列的批評與譴責聲非常多。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不僅僅發生在大學校園里,也蔓延到社會面與學術界。我聯系過的一些美國學術界朋友,經常會在講座、會議等學術活動中公開大聲地表達這種意見。
我看到《紐約時報》那份內部會議的備忘錄在社交媒體上曝光后,也挺感慨。這某種程度上說明,去年10月7日以來,美國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行為的批評十分強烈,已經到了《紐約時報》不得不采取抑制措施的程度。畢竟這樣的美國私有媒體同美國政界的聯系比較多,也會受到一些勢力的影響。
此外,我個人感覺,包括這次的學生抗議活動所體現出來,“反猶主義”這個詞在美國被過度濫用了。
我和以色列朋友交流時也一直講,你們“反猶主義”的使用頻率太高、范圍太廣。就像兩個人聊天,我批評以色列政府的政策,認為它們有待商榷,不利于你們的國家。但是按照對方的觀點,我就是在宣揚“反猶主義”。這也是我在美國學界一些朋友所強調的,不要動不動給人扣上“反猶主義”的帽子。
眾所周知,“反猶主義”在部分歐洲國家有特殊地位,一旦你被扣上這頂帽子,就面臨違法。這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美國社會也有人被這件事困擾,或者是表達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自己在反對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不是反對某個身份或整個民族。
觀察者網:佛羅里達州一位共和黨眾議員在媒體上宣稱,中國“資助”了美國大學里的“挺巴”抗議。美國東北大學校方也表示,學生抗議背后有“外國(部)勢力”。作為中國的吃瓜群眾,我們該以什么心態看待這個問題?
范鴻達:當那個政客講中國“資助”時,主持人馬上追問他是否有證據,結果他說不出來。我想他們說出這樣的話并不奇怪。一方面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兩黨競爭比較激烈。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來,包括從上一屆大選中能明顯觀察到,美國總體來說自信心不如從前了。我在與美國學者打交道時,也有比較明顯的感受。過去美國長期認為自己強大到不必擔心外國的影響;但是近年來,美國對于“外部干預”的敏感性越來越高。
其次,這也體現了美國國內嚴重的社會與政治分裂。特別是特朗普任期內,他對美國社會、對美國政治的負面影響非常大,甚至無法預測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種影響。一些美國人在交流中都表示,盡管過去美國的政客也很虛偽,但還是有底線的。可特朗普總統在位時突破了美國的底線,大家都不知道政客能做到什么程度。
前天晚上和一幫美國朋友聊天時,他們聊到大選的問題,都表示堅決不給特朗普投票,否則會拉低美國的整個“道德水準”。但是美國當前的各種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其實是領先拜登的。
被問到是否掌握中國“資助”美國親巴勒斯坦抗議的證據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希門尼斯拒絕明確表態 視頻截圖
此外,美國現在將中國視作頭號競爭對手,從美國決策者、政客的角度來說,不管俄烏、巴以沖突要牽涉多少精力,他們始終認為中國是對美國威脅最大的國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當美國國內出現一些問題時,他們下意識就要找那個“最大的敵人”來轉移視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校方提到的“外部因素”,既可能指來自外國的因素,也可能指學校以外、美國國內的因素。
比如我很清楚地記得,紐約大學包括紐約市市長都在發言中表示,有確鑿證據證明來自美國其它地方的人,卷入了紐約大學校園里的抗議。他們強調是紐約州以外的美國人。
去年12月份我剛來美國沒幾天,正好趕上伯克利校園里舉行一場規模比較大的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我在現場就明顯感覺到一些人不是在校學生的模樣,于是就和旁邊的安保人員聊天。我問他,這些參與者都是學生嗎?對方表示,如果都是學生,自己就不用那么緊張了。所以言下之意還是有校外的人來參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武契奇:習近平主席是塞爾維亞“真正的朋友”
2024-05-02 08:03 中國外交 -
哥倫比亞要與以色列斷交:巴勒斯坦亡了,人類就亡了
2024-05-02 07:56 拉美左翼 -
內塔尼亞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會接受
2024-05-01 23:04 巴以恩仇錄 -
當眾批特魯多“瘋子”,他被逐出議會...
2024-05-01 22:03 -
“反對!那更比不上中國車企了”
2024-05-01 21:21 中美關系 -
昔日華人首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在美被判4個月
2024-05-01 20:27 -
“這是美國自信心下降的表現”
2024-05-01 18:52 美國一夢 -
“相比中俄,美國的內部敵人更危險”
2024-05-01 18:19 特朗普 -
他卸任前最后一次重要演講:新加坡成功完全因為制度優秀
2024-05-01 18:05 新加坡 -
“德國拖歐洲的后腿”,又怪中國?
2024-05-01 16:04 德意志 -
美軍一架F-16戰機在新墨西哥州墜毀
2024-05-01 15:40 美國政治 -
中法高級別人文論壇在巴黎舉行,促進中法文明交流
2024-05-01 15:12 -
“美國沒料到遇上中國這樣的對手,出現戰略失誤”
2024-05-01 15:11 中美關系 -
歐盟官員嚇得提包就跑…
2024-05-01 13:58 巴以恩仇錄 -
針對新疆,美國又找新借口
2024-05-01 11:49 中美關系 -
“美國搞的鬼,針對中國”
2024-05-01 10:16 中美關系 -
來硬的?她威脅:不排除禁用TikTok
2024-05-01 08:55 -
英方將完全移除敏感場地中國監控設備,中方回應
2024-05-01 08:22 中國外交 -
“中方不得不投了棄權票”
2024-05-01 08:07 非洲之窗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