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凱棟:什么塑造了中國工業的內生生命力?
作者:封凱棟,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長聘副教授
編者按:新興大國力量迅速發展,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全球化退潮,歐美國家社會動蕩和政治沖擊頻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這樣的大變局時刻,強大的實業、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保持我國經濟的韌性發揮了關鍵作用。本文從歷史視角梳理我國工業內生生命力的源泉,探討后發國家如何實現工業追趕的成功。本文是封凱棟教授為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實業強國:中國制造自強之路》一書所寫的序言,現發出,以饗讀者。
“不同時期的建設者,都在共同推動著漫長的工業追趕歷程。而未來中國的年輕人將繼續開啟新的征程。他們必將笑著、跳著,跨過我們向前進,繼續去創造新的世界!”
——封凱棟
工業追趕需要一系列“創造性毀滅”的過程
在國家發展的漫長歷程中,偉大的時代必然開拓了新的經濟結構,并為后續的革新積蓄了勢能。
20世紀中葉,格申克龍(當代“經濟追趕”學術研究的開拓者)在思考后發展國家的工業道路時敏銳地意識到,在先行者(如英國)成功地開創了現代工業經濟霸權之后,追趕者們已經無法再簡單地套用英國的工業化道路。
領先者不僅為后來者樹立了典范,同時也在通過競爭擠壓,甚至通過非經濟手段圍堵后發者的發展空間。這使得后發國家的工業追趕無法亦步亦趨地模仿先行者,而是需要不斷摸索和開拓新的空間。對于這一點,作為格申克龍的前輩,李斯特(德國)和漢密爾頓(美國)等人早已有了或深或淺的認識,并據此深刻地影響了19世紀大西洋兩岸的兩個新興經濟大國的發展道路。
成功的工業追趕者需要創造符合自身特征的發展路徑,這一判斷意味著我們需要形成以下三個緊密關聯的認識:
首先,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戰略和工業發展歷程的理解,必須要放到歷史情境中去。正如格申克龍的追隨者們所歸納的,“每一次成功的追趕都是獨特的”,因為后發國家無法通過簡單地模仿先發國家的經驗而獲得增長空間,它的成長歷程需要回應其特定的發展條件和外部環境。
而在工業陸續發展起來的不同時期,這些條件又會不斷地被改寫,驅使后發國家持續地自我革新以保證內生的發展動力。由此,只有回到歷史情境,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國家在特定階段的發展約束和追趕戰略。
其次,成功的追趕過程必定是一個不斷開拓的過程。只有前一階段為后一階段積累了勢能,創造了在后一階段開拓新空間的關鍵條件,持續的工業發展才能成為現實。它必定是一系列典型的熊彼特式“創造性毀滅”的過程:在戰略性愿景的指引下,一代代先驅者打破了先前的禁錮,創造了新的結構,解決了特定時期、特定工業體系中的問題,同時又為自己在下一個時期回應后來者挑戰積蓄了物質條件。
由此,工業追趕過程必然是由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所驅動的結構性調整,它們不能僅僅由簡單的市場合理性來解釋,否則,如果人們都屈從于中短期的經濟理性,那么為后一階段開拓新空間的勢能積蓄也就無從談起了。
最后,對于后發者來說,追趕過程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國家與社會層面的整體行動,無法簡單地還原為市場上的企業總和。
盡管成功的大企業或企業群往往是特定時代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同時它們又推動了時代的發展,然而新空間的開辟往往需要工業體系的構建、戰略性資源的動員、科技能力和勞動力水平的整體提升。這些都大大超出了單個企業的能力和活動范疇,需要政治性的戰略決策和廣泛的社會動員才可能實現。
可以說,工業企業的蓬勃發展為國家和社會積蓄了力量,但企業發展所依托的體系,卻需要由國家和社會來鍛造,并推動其持續轉型進步。
中國不能也不應該依靠金融手段來獲得發展
中國正在貢獻著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范圍內最重要、最深刻也最波瀾壯闊的工業追趕。
由觀察者網·科工力量欄目組編著的《實業強國:中國制造自強之路》為中國的大眾讀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歷史性的、國家與產業整體性的視角。這本書體現出了作者們對國家發展、本土工業的極大熱忱,為讀者們提供了從石油、煤炭到糧食,從化工、制藥到醫療器械,從軸承、精密儀器到工程機械等20多個產業的故事,更是包括了早已集聚世界關注目光的中國高鐵、大飛機、光刻機和稀土產業的發展故事。
全書數據翔實、內容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最難能可貴的是,寫作團隊不僅分析了實業翔實的發展歷程,還能從歷史視角來評價中國工業發展各階段所做出的貢獻、所面臨的瓶頸和挑戰,厘清了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出臺的外部約束和執行實踐。全書20多個章節的結合很好地為讀者編織了中國工業崛起、發展、遇困和突破的整體圖景,從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不同工業部門間彼此激發、逐步形成越發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的過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中國工業經濟內在韌性的根源。
科工力量欄目組的工作填補了大部分學術作品留下的空白,即面向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和解釋中國工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臨的挑戰。而且,相比部分晦澀的學術文章,本書采用了平實的語言來直擊中國工業實踐中的真實問題,反而能夠更好地引發讀者的共鳴,幫助讀者思考中國工業發展的前景。
事實上,社會大眾對實業的重新重視,本質上也是中國工業經濟動態發展歷程的一部分。今時今日,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讀者已經認識到,以中國的人口規模和中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不復制西方帝國主義模式),脫實向虛是無法支撐中國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全社會可供分配的財富,歸根到底來自實業所創造的產品;而中國這樣一個秉持社會主義理念的人口大國,既不該也不能依靠金融手段從其他國家、從人民身上攫取財富來獲得發展。只有實業才能將廣大的中國人民納入持續咆哮向前的現代經濟洪流,也只有實業才能為新科技的不斷誕生、新生產力的持續兌現提供平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一鳴 
-
12位中國導彈武器“兩總”首度公開
2022-04-24 21:17 中國軍工 -
我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
2022-04-24 08:35 航空航天 -
李三立院士逝世,其研制的超級計算機曾入選世界500強
2022-04-24 08:05 -
ACE系列“易”主,一加、OPPO融合進行時
2022-04-22 10:38 手機 -
NASA要將太空發射系統火箭撤離發射臺,展開維修
2022-04-21 09:53 航空航天 -
華龍一號海外首個工程在巴全面建成投產
2022-04-19 08:38 巴鐵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回應中科院停用知網:呼吁開放科學
2022-04-19 07:30 -
外交部: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來訪
2022-04-18 15:47 航空航天 -
圓滿成功!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三人組回家
2022-04-16 07:32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射中星6D衛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將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繞地球11圈,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將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個非人靈長類動物全細胞圖譜發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國科學家創造量子直接通信最遠紀錄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親俄?看看中國華為的下場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疊屏手機X Fold發布,售價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機 -
韓研究院:在納米技術等8個領域,中國高質量論文數量均超美國
2022-04-06 16:29 -
中青年科學家接連離世,學者呼吁關注科學家“早夭現象”
2022-03-30 15:30 -
臺灣“自造潛艇”6個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