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看到林徽因,我頭腦中有一道閃電劃過
當地時間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韋茨曼設計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賓大正式向林徽因頒發建筑學學士學位,以表彰她作為中國現代建筑先驅的卓越貢獻。畢業典禮現場,林徽因外孫女于葵代表林徽因,從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里茨·斯坦納手中接過了這份遲到近百年的學位證書。觀察者網就此事背后的更多細節,連線了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斯坦納。
觀察者網:斯坦納院長您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賓大正式向林徽因頒發建筑學學位的新聞在中國建筑學界引發了熱議,同時在歷史學界也掀起了一場圍繞林徽因的“歷史鉤沉”熱潮。公開信息顯示,您是林徽因學位追授的第一位也是主要的倡導者,一開始有什么因緣際會促發了這個想法?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魏茨曼設計學院之前有過一次展覽:“中國建筑:一個世紀的現代建筑對話”,其中的亮點之一是一幅15英尺長的畫板,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間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專業的23名學生。林徽因太特殊了,她是那23名學生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也是唯一的一個沒有拿到建筑學士學位的。
當時我的頭腦中猶如一道閃電經過。我發現在林徽因畢業十年后,才陸續有女性學生開始進入美術和景觀建筑專業,我決定要追尋一下背后的故事,做一種修復和彌補。
觀察者網連線了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斯坦納
觀察者網:當時您提出這個倡議之后,就得到了同事們的積極響應?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是的,我得到了各級院系的大力支持,而且我發現,當時除了兩門課以外,林徽因課程修習和男同學一模一樣,應該得到應有的學位。
觀察者網:賓大建筑、設計學院確實在性別平權領域中做出了表率。目前學院的男女學生比例如何?在提高女生學習、就業比例方面有沒有針對性的安排?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目前我們學院60%的學生都是女性,女生確實占了多數。我們學院下轄五個專業,建筑系(Architecture),景觀建筑系(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規劃系(City Planning),歷史建筑保護系(Historical Preservation)和純藝系(Fine Art)。這五個系中有四個系的系主任都是女性。女性在院系的競選活動中也處在主導地位,可以說我們學院有著非常強大的女性教師代表。
觀察者網:林徽因不僅在建筑學方面功勛卓著,而且還在文學、詩詞等等領域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同時她在上世紀中國積貧積弱時期展現出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表率,“重新發現林徽因”需要多維度的研究視角。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這就是為何林徽因的故事有如此的吸引力,如此引人入勝。她在建筑、藝術、詩歌等多個領域都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別說是女性了,就是把男女性綜合起來看,也極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觀察者網:我看到有一種評論認為,林徽因的成就某種程度上受益于當時教育體系和學科設置?,F在大學課程都在高度專業化,“通才”很可能是上世紀某個年代的時代特色。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林徽因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1920年代對中美兩國來說都處在一種特殊狀態,現在我們的學科專業肯定和當時不一樣了。但我剛才說,建筑學院也分有好幾個系,學生可以在各個科系自由選課。建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但林徽因的精神不僅僅屬于那個年代。我在三四個星期前去了中國一次,和中國的畢業生們做了很多互動,他們在跨學科的知識獲取方面讓我感到很驚奇,做得很棒。
2024年賓大韋茨曼設計學院畢業典禮上,賓大正式向林徽因追授建筑學學士學位(左為林徽因外孫女于葵,右為院長斯坦納)
觀察者網:現在大學生在選專業,或者畢業后找對口的工作,建筑學,土木工程學很可能不是一個能高薪,輕松體面工作的選擇方向,不知道美國這種情況如何?
弗雷德里克·斯坦納:在美國,建筑學的就業前景時好時壞。一般情況下,當基礎設施建設大發展時,對建筑的需求就很大,建筑系的就業就會相對好一些。所以我認為總體來看,就業環境會時好時壞。
另外一點我必須要指出的是,美國和中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中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兩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如果我們要為地球的未來做點什么,建筑學是一個很好的拓展方向。總體來看,中美兩國50%的溫室氣體其實都來自建筑物,25%-30%來自交通系統。而且從更宏觀視角看,75%到80%的溫室氣體產生與建筑環境緊密。如果我們要解決或應對氣候變化,那么就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設計整個建筑環境,這對建筑師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就不是僅僅需要建筑學本身的知識了,還必須具備城市規劃、景觀建筑以及其他人的專業知識來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多低碳綠色空間。可以說,低碳環保是未來二三十年建筑學重大的發展機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武守哲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相關推薦 -
親歐派贏了,她還特意用俄語說… 評論 112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在京舉行:不應也不會“脫鉤” 評論 42“美國關稅緊咬,中國太陽能企業找到新路子” 評論 133德國經濟停滯,“執政聯盟內訌升級,可能垮臺” 評論 144成功著陸!神十八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評論 192最新聞 Hot
-
親歐派贏了,她還特意用俄語說…
-
舌戰沙利文妻子,美華裔共和黨女議員火了
-
孟加拉國拖欠8.5億美元電費,印度前首富上手段了
-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在京舉行:不應也不會“脫鉤”
-
“史無前例,簡直荒謬!”瑞士高校加強對中國學生審查引爭議
-
“這個問題的決定權在中國不在美國”
-
“特朗普民意基礎更好,但……”
-
猶太人掌握美國?“這個說法有點夸張”
-
“美國關稅緊咬,中國太陽能企業找到新路子”
-
德國經濟停滯,“執政聯盟內訌升級,可能垮臺”
-
“他極度親中,或擔當中美關鍵對話者”,可前提是…
-
塞爾維亞總理:我們不會逃避責任
-
“特朗普要這么干,沒準會成第二個肯尼迪”
-
“伊朗這次計劃使用更強大的彈頭”
-
“美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公司”
-
“特朗普若贏了,歐盟將被迫改變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