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默波| 澳大利亞朋友問我:如果中國強大到跟美國一樣,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導讀】 11月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大會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共邀請400余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主題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在分論壇四“學術的演進:代際傳承與范式轉換下的中國學”中,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高默波教授就改革開放以來英美國家的中國研究的特點演變做了發言。以下為演講整理稿,未經作者審定。
高默波:
在談本場分論壇主題世界中國學的代際傳承與范式轉變之前,我想先談幾點關于中國道路的看法。
學者甘陽受公羊學“通三統”理論的啟發,提出新時代的“通三統”,即一是中國傳統的儒學、道家思想,二是中國1949年革命的傳統,三是西方的傳統。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道路是在這三者之間摸索選擇,比如傳統民本思想,即使是對中國最不友好的人,也該承認中國取得了1億貧困人口脫貧的偉大成就,這跟民本思想有一定關系。
關于中國革命的傳統,比如現在農村雖然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但土地仍是集體所有制,這是中國革命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很難一下子把它丟掉。
至于西方傳統,中國也講市場經濟、個人自由、“good government”(好政府)等等,怎么實現一個“好的政府”?西方當然會說用民主的方式,但我們中國有中國的方法來使政府成為一個好的政府,比如反腐,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接下來,談談漢學的問題。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要厘清的是漢學跟中國研究是兩個概念,漢學“sinology”的歷史很長,中國研究“Chinese studies”更傾向現代,主要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包括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等,這是中國研究囊括的范圍。那么,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研究有些什么特點?我今天的討論把這個定義范圍縮小一點,一是只講改革開放以來的時段,二是只限于英語國家的研究。
為什么要把范疇設定在改革開放以來,我覺得國外的中國研究是跟中國國內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內發生的變化,深刻影響了國外的相關研究。
如果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由于“文革”的過激政策引起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界的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就出現了類似“傷痕文學”“告別革命”“啟蒙與救亡”等觀點,這些思想都影響了國外對中國的研究。因為國外研究者要從中國取材,在此過程中就會影響他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比如其中一種中國研究模式,就是以權力斗爭的視角來解釋中國當代的政策,這種視角影響了國外的一批研究。
第二個時期是中國正在崛起,在這一期間,中國對國外學者開放,很多人跑到中國來搞田野調查,比如今天上午做報告的學者——牛津大學的雷切爾·墨菲教授,她就是來到中國做田野調查,博士論文寫的是農民工改變中國農村,這本書讓她一舉成名。有了田野研究,就會牽涉到更多方面,婦女問題、勞工問題、民族問題像西藏、新疆等,所以這就不僅僅是漢學研究了。
第三個時期,是大概從新冠疫情前的兩三年開始,一直延續到新冠以后,疫情期間整個學術界幾乎處于“冬眠”狀態,不能旅行也不能跨國做研究,看似是封存了幾年,但同時埋在地下的暗流一直在涌動。
這種暗流是什么?就我的理解、觀察和親身經歷,就是對中國的焦慮。中國的崛起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這么大的一個國家、以這么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可以說西方國家兩百年來的變化,在中國只用了幾十年就發生了。
我的孩子在澳大利亞長大,他們的同學都是本地人,其中一個同學,他母親的母親是意大利人,父親是法國人,一個標準的西方家庭;我跟他們比較熟,有一天他的家人問我:默波,如果中國強大到跟美國一樣,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有可口可樂、好萊塢等這些很熟悉的事物,雖然常有抱怨,但已經很習慣了。那么,如果中國強大到可以影響世界的話,生活會變成什么樣?他們很焦慮。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及其背后主要資助來源(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該智庫近年來時常發表一些反華報告。資料圖
而這種情況反映到學術界又是如何呢?現在媒體和智庫的發言權越來越大,它們受到政府的影響,政府則受到軍情機構的極大影響,中國是不是很危險,要怎么處理中國威脅的問題,等等。海外研究中國的學者在這一時期都在不斷思考究竟要怎么處理、怎么解決中國問題,怎么做中國的研究,這是一種非常不安的狀態。
至于年輕學者、年輕一代,他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中國有很多問題,普通人對中國有很多不滿之處,甚至但凡是亞洲面孔就會感受到來自周遭的不信任或被歧視。
過去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為西方提供廉價產品,現在中國科技升級之后,也有一個問題,我在澳大利亞觀察到的是:凡是中國生產的商品價格都很低廉,而且越來越低,凡是中國從外面進口的,像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農產品,則價格越來越高,現在中國的科技實力上升以后,中國的產品還是沒有更高的價值,無論是政治界、商界還是學術界都有非常擔憂的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英美國家的中國研究學者來說,怎么來接近中國、研究中國,是一個艱難的問題。
謝謝大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每平方米最高不超過2.8元!廣州明確物業費指導價
2023-11-29 07:05 -
世界首例!空中轉體成功
2023-11-28 20:02 國企備忘錄 -
張春林任山西省委副書記
2023-11-28 19:49 高層人事 -
黑龍江一煤礦發生事故,已遇難11人
2023-11-28 19:32 安全生產 -
黑龍江一煤礦發生事故 已有多人失聯
2023-11-28 16:53 -
書香之城丨復旦舊書店:用心留住那一縷書香
2023-11-28 16:43 -
習近平:加強涉外法制建設,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
2023-11-28 13:34 -
投資7.8億、竣工后長期閑置,省委書記暗訪
2023-11-28 11:00 基層治理 -
龍芯上新!“無需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
2023-11-28 10:43 科技前沿 -
“海底長城”,主線貫通!
2023-11-28 10:17 超級工程 -
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應邀訪問香港澳門
2023-11-28 09:56 -
余華英拐賣兒童案今日二審開庭,楊妞花等被害人將到庭參加訴訟
2023-11-28 08:34 -
四川達州渠縣通報:腳手架觸碰高壓線,4人身亡
2023-11-28 07:05 -
女子被高空拋磚砸中離世案開庭,死者親屬:檢方建議死刑
2023-11-28 07:03 -
“滴滴崩了”沖上熱搜,回應來了
2023-11-28 06:59 -
涉及臺當局,“希臘曾這樣警告官員”
2023-11-27 22:47 臺灣 -
原保監會深圳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輝燁被查
2023-11-27 18:49 廉政風暴 -
代理律師未到庭致敗訴,律所及律師被判賠委托人600萬元
2023-11-27 17:16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
2023-11-27 15:3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
2023-11-27 15:03
相關推薦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17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1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7狂砸9億、站隊成功,馬斯克成最大贏家? 評論 260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