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小輝:樸槿惠更換幕僚能收拾住“閨蜜門”亂局?
關鍵字: 樸槿惠閨蜜干政崔順實門青瓦臺幕僚辭職樸槿惠更換幕僚樸槿惠民調支持率樸槿惠的人事調整措施在韓國人眼里只不過是一個華麗的“甩鍋”舉動。它擋不住支持率的繼續下滑,更擋不住彌漫全國上下的滔天民憤。
韓國的“閨蜜門”事件自10月24日之后不斷升級,沸騰的民怨一直包圍著總統府青瓦臺所在的首爾市中心。樸槿惠為了收拾亂局,于10月28日接受執政黨新世界黨黨首李貞鉉的建議,敦促青瓦臺一些核心幕僚辭職,希望能以“人事革新”來息事寧人,隨后她在10月30日下午接受了總統秘書室長和政策調整、政務、民政以及宣傳首席秘書官等人的辭呈;又在今天(11月2日)早間突然更換國務總理,這一突然襲擊式的人事調整連現任總理黃教安都不知道,據說他是在開會時突然收到通知短信的。
然而,在韓國檢方對崔順實和青瓦臺前幕僚們進行調查、韓國媒體不斷曝出新的干政和貪腐丑聞的情況下,僅靠“人事革新”真的能夠息事寧人嗎?
10月30日青瓦臺幾位幕僚辭職后,韓國人并不領情,而是進一步追問“總統本人呢?”或者干脆表示“然并卵”;對于樸槿惠進行大幅度人事調整、尤其是今天早間突然更換總理的行動,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所屬國會議員樸智元憤怒地表示,樸槿惠是試圖把“調查政局”轉變為“人事政局”,引開人們的注意力。
換句話說,樸槿惠的人事調整措施在韓國人眼里只不過是一個華麗的“甩鍋”舉動。它擋不住支持率的繼續下滑,更擋不住彌漫全國上下的滔天民憤。在過去的一周里,包括工會團體(反對現政府推進的勞動市場改革)、歷史學界組織(反對現政府在2015年秋天強行公布的“教科書國定化”方案)和世越號沉船事件遇難學生家長(要求徹查世越號事件背后真相)聯合會等在內的韓國各界人士不斷發表呼吁樸槿惠下臺、要求徹底調查真相的時局宣言;截止11月1日,各大學學生會發表的時局宣言已突破100件。示威者中還有人打出了“把失去的四年還給我們”的標語,把樸槿惠上臺以后、崔順實在幕后操縱國政的四年(從2013年初至今)稱為“失去的四年”。
“把失去的四年還給我們”
同一天,根據韓國民調機構The Opinion公布的調查結果,樸槿惠的支持率再創新低——直接降到了一位數:9.2%。而一個月前是34.2%。在任總統遭遇一位數的支持率,這在現代韓國民選政治史(1992年以后)上是第二次。第一次是金泳三(任期為1992-1997),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幾乎面臨國家破產的極端困境下出現的。也難怪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社會學系一位教授表示,這是政府“統治能力上的(1997)金融危機時代”。
韓國媒體評論說,這實際上意味著樸槿惠已經失去了執政基礎,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將很難再以樸總統為中心來安撫民心、收拾亂局。根據同一份調查結果,高達80.9%的受訪者認為人事革新收拾不了目前的亂局;高達67.3%的受訪者認為樸槿惠應該下臺。連在她的政治故鄉大邱廣域市、慶尚北道——在這些地方她素來享有穩如磐石的最低底線維持在30%以上的支持率——她的支持率也降到了8.8%;50歲至59歲的人和60歲以上的人——這些人群具有較強烈的保守傾向,通常都是樸槿惠的穩定支持者——支持率也分別降到了7.9%和20.8%。韓媒評論說,這意味著在樸槿惠的核心支持者中,有三分之二都背離了她。韓國保守派元老們的一個組織“創造新韓國的國民運動”在11月1日上午于首爾市中心的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敦促“樸總統退出新世界黨,組成舉國中立內閣,協助調查”。
根據韓國《文化日報》委托另一家民調機構所做的調查,主張樸槿惠下臺或朝野聯合對樸槿惠進行彈劾的受訪者達48.2%;另有26.1%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由朝野(執政黨和在野黨)協作共同推薦國務總理人選,然后樸總統把權力大幅移交給新任總理,由新任總理組建和領導舉國中立內閣。而一位與韓國政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年長學者在聊天時告訴筆者,在人心已經嚴重背離的情況下,收拾亂局的最理想的方案是由執政黨和在野黨聯合推薦新的總理人選,由樸總統任命為新總理;隨后由新總理舉薦內閣成員,樸總統按照新總理意見來任命內閣成員,組成舉國中立內閣;新總理帶領舉國中立內閣開展各項工作,平息亂局、穩定經濟形勢;樸總統則應該從總統職位上退下來,接受調查。按照目前的情況,她留任越久,韓國社會將越混亂,甚至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
盡管不知道這位長者所說的理想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現實——畢竟涉及明年大選,背后的各方角力波譎云詭,形勢復雜多變——但現在的韓國經濟狀況確實令人擔憂。根據《朝鮮日報》10月31日的報道,在南大門市場——位于首爾市中心的一個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集散地——隨處可見關門大吉的店鋪,南大門市場商人會會長金某說“最容易吸引顧客的一層的店鋪(也)陸續出現關門現象,有時候連續三四個月都找不到新的租賃人”,經濟停滯的光景不是一般的堪憂。還有一家化妝品賣場的店員告訴記者說“除了中國游客外,買東西的人并不多”。而最能反映日常消費情況的零售業,即商場、超市、便利店、小型專賣店和餐飲店等9月份的消費指數都出現了五年七個月以來最大的下滑幅度。經濟學者預測在消費—生產—投資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下,第四季度消費可能會進一步萎縮、經濟增長率也許將僅能略微高于0%而已。
該報道指責說,消費的嚴冬已經到來,但政府的應對卻不溫不火慢慢騰騰。雖然韓國聲勢浩大地舉辦了號稱“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戰”的“Korea Sale Festa”,即2016年購物旅游節(09.29-10.31),但僅僅吸引來了中國游客,未能吸引韓國國內的消費者。韓國小商人聯合會會長崔某告訴《朝鮮日報》說,在購物旅游節期間,雖然大型超市或商場從中國游客那里得到了好處,但傳統市場的小商人或超市、餐飲店等卻未能——換成中國網友的話說——均沾雨露。
但是,在政局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又怎能指望政府能統一各方步調、拿出有效的應對方案呢?目前,崔順實干政的“閨蜜門”事件還在不斷發酵,各方勢力——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執政黨內部親樸派與非樸派之間,兩大在野黨之間,第一大在野黨內部親盧派與非盧派之間——仍在卯足了勁往來拼殺,比如執政黨新世界黨里的非樸派在11月2日上午以對丑聞負責為由要求以黨首李貞鉉為中心的親樸派領導人集體辭去黨的領導職務,雙方吵得不可開交。
而處于漩渦中心的樸槿惠在危機面前卻總是顯得進退失據,讓人感覺她似乎并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比如,10月25日她迫于輿論壓力公開向國民道歉,但道歉僅有90秒,像是在走過場,很多韓國人是在聽了這個沒有誠意的道歉后轉而反對樸槿惠或更加憤怒的;道歉之后,便沒有了下文——韓國人本來期待總統會采取實際行動來糾錯、補救自己的過失的;直到10月28日,新世界黨黨首李貞鉉與樸槿惠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單獨談話,當天晚上青瓦臺才發表聲明敦促幕僚辭職;但在組建舉國中立內閣的呼聲極高的情況下,樸槿惠卻在11月2日早間突然宣布要更換總理,對于這一決定不僅在野黨、連執政黨事前好像也不知道,大家都在好奇樸總統究竟是跟誰商議后做出的決定?
盡管樸槿惠內定的新總理人選金秉準——韓國國民大學教授,曾在盧武鉉政府時期擔任青瓦臺政策室室長、副總理、總統政策特別助理等,是盧武鉉的親密伙伴,被稱為“王的男人”——與第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盧武鉉生前所屬政黨)有“血緣關系”,與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本來正在計劃邀請金秉準做它的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也互相“看著順眼”,但樸槿惠并未按照正常程序事先與在野黨商討或提前通報,她的這一決定看起來更像是要打“金秉準牌”,而不是嚴正地面對問題本身,所以,她這一倉促甚至有些魯莽的舉措一下子激怒了在野黨,丑聞曝光后在言論和行動上本來一直比較克制的在野黨昨天直接公開要求樸槿惠下臺: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表示要下“重大決心”,首爾市長樸元淳呼吁樸槿惠下臺、不要再欺騙國民,國民之黨前黨首安哲秀則直接宣布說樸槿惠已經不是大韓民國的總統了。
青瓦臺處心積慮要把“調查政局”轉變為“人事政局”,沒想到卻弄巧成拙把“人事政局”激化為“下臺政局”。如今在野黨不僅決定要抵制新總理人選在國會中的人事聽證會,而且要聯合起來開展斗爭,要求樸槿惠下臺。誠如在野黨一位人士評論的,樸槿惠正在錯失應對危機的黃金時機,而這將可能把本就已經混亂不堪的政局推向更加不可控的境地。
據說今天冬天是個寒冬。對于韓國而言,除了難熬的低溫外,恐怕還有經濟上的苦寒和政治理想的進一步幻滅。
(文章轉載于微信公眾號“經略網刊”,ID:jingluewangkan)
- 原標題:樸槿惠更換幕僚能收拾住“閨蜜門”亂局?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56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150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評論 198“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評論 63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評論 175最新聞 Hot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
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
美印拒絕后,日本防相、外相:現在沒有在推進
-
美副總統辯論聚焦國內政策,涉華議題成少數“例外”
-
俄軍已控制烏東一重要城鎮,是“烏軍防御支柱之一”
-
瞄準石油設施?“將對伊朗發動重大報復”
-
上任當天,她被20多名美議員集體警告,事關中國
-
他倆正討論著“伊朗空襲可能性”,襲擊來了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