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哲:德媒觀察——德美情報危機背后
關鍵字: 間諜雙面間諜德國驅逐美國間諜德美關系默克爾奧巴馬棱鏡監聽門“德國扇了美國一耳光!”“德國之聲”7月11日如是報道。繼10日驅逐美國駐德國情報站站長后,德國政府又決定進一步“懲罰”美國,將德美情報合作降至最低限度。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華期間又遭遇美國“雙面間諜案”,不過,坐等美國總統奧巴馬道歉的默克爾,等來的或許只能是更多的失望——出面道歉的只是前國務卿希拉里。
德國時評人普遍表示憤怒
一直以來,美國人似乎總以天使般的形象出現在德國人面前。根據皮尤中心的一項德國人對美印象的調查顯示,2000年后,除去與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有關的部分年份外,超過50%被調查者對美國抱有正面、積極的印象,其中甚至有4個年份超過了60%。
德國人普遍對美國抱有積極印象
但正如美國流行歌手小甜甜布萊妮所演唱過的一首歌那樣:
Oops!
...I did it again.
I played with your heart.
Got lost in the game,
Oh, baby, baby.
Oops!
...You think I'm in love.
That I'm sent from above...
I'm not that innocent.
(參考譯文:糟糕!……我又干壞事兒了。我玩弄了你的感情,迷失在這游戲之中。哦,寶貝兒,寶貝兒!糟糕!……你以為我們相愛了。你以為我來自天上……我并非那么純潔。)
時評人Jacob Augstein在發表于《明鏡》的評論文章《德意志獵犬》(Der deutsche Dackel ,2014-7-10)中引用了這首歌。他對美國這一系列的情報行動感到出離憤怒:“布萊妮之前唱過這首歌。奧巴馬也可以在一只慰問包裹中向柏林寄送這支歌,向總理辦公室、向議會還有向各大報紙國際政治版的編輯部郵寄!”
除開上述憤怒的言論,他下面這段將德國自比為獵犬的話則顯得極具悲情:
“這只獵犬當下有兩個選擇:他接受他自己作為狗的存在。總是守望在那里——默默傳遞著消息——只為期盼裝滿的餐盤。或者我們把我們的命運——還有我們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由!正如格林兄弟當年所爭取的那樣,我們到處都可以找到比美國中情局更好的事物。我們期待艱難的抉擇。然而我們卻極度害怕,總理會臨陣退縮。”
不是只有他感到,德國已落入“狗”的境地。德國媒體人Berthold Kohler在7月10日的《法蘭克福匯報》上刊文《情報門升級:我們不是奧巴馬的哈巴狗(Eskalation in der Geheimdienstaffäre:Nicht Obamas Pudel):“華盛頓的行為不可饒恕,兩國擁有諸如價值觀、安全和經濟等方面共同點,但美國的行為正在對這些共同點造成嚴重損害。”
而面對奧巴馬非但不道歉,還聲稱自己對中情局監聽默克爾電話毫不知情的行為,時評人Hubert Wetzel表現出了強烈憤怒(《法蘭克福匯報》,2014-07-11,Präsident ohne Ahnung,總統毫不知情?),一針見血地指出:“不知情,也就是意味著,不對此負責。這樣‘高超的應對’還真是不堪。”
《法蘭克福匯報》:總統毫不知情?
除了針對美國宣泄憤怒情緒外,也有不少評論家把目光投向了德國政府,或是向其提出善意的提醒,或是激烈批評。
Reinhardt Müller敦促德國政府立刻對事態采取行動(《法蘭克福匯報》,2014-07-09,Weiterer Spionageverdacht:In Zugzwang,繼續懷疑美間諜:我們是被迫的)。Mattia Genauer對一些德國政府官員的不作為和輕描淡寫進行激烈的鞭撻(《明鏡》,2014-07-10,Spionageaffäre: Schäubles Nebelkerzen,情報門:財長Schäuble的遮羞布)。
“人們對于德國政治家的愚蠢只能嚎啕大哭”,Martin Zeiwet以此為題,對德國政府進行了犀利的嘲諷(《經濟周刊》,2014-07-10,Über so viel Dummheit deutscher Politiker kann man nur weinen)。他還指出,德國必須從這一事件逐漸成熟起來,形成未來應對此類情況的有效機制。
同“德國之聲”一樣,Jacque Schuster認為美國人的所作所為不啻于給了德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世界報》,2014/7/11,Die Amerikaner abzustrafen war alternativlos,毫不妥協地對美國進行懲罰)。就目前的情勢而言,德國人不能只知道憤怒,而是要扎扎實實加強安保工作。
《世界報》文章截圖
憤怒之下,是否隱匿著別的什么?
東西方陣營進行冷戰期間,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德國的情報部門或早已被美國人深深滲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美國的這種滲透對德國人而言,也許并沒什么大不了。現在兩國情報關系進入新時代,冷戰遺產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德國《世界報》的評論作者Stefan Aust從冷戰出發,似乎更多地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2014/7/09,Die Amerikaner haben Gründe, misstrauisch zu sein,美國人有理由多疑)。他首先提到了默克爾的東德背景,而冷戰結束的時間也并不是很長,基于此美國人似乎有理由懷疑這位德國女總理的動機是否符合美國利益。
Aust還暗示,總理對于美國的監聽,在心理上極有可能是有所準備的。“美國的監聽雖然令人尷尬,但實際上并不令人吃驚,美國連對以色列都進行嚴密監視,更何況德國呢?”作者很清楚,雖然冷戰結束后,兩德獲得了表面上的統一和國家的獨立,但實際上“我們把部隊送上阿富汗戰場,又援助在希臘投資失敗的法國銀行,可事后我們終究還是在懷疑的目光下,僅僅是二等盟友。”
Aust在文章末尾還指出了一個更為尷尬的事實,德國情報機構的力量薄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仍嚴重依賴美國的情報技術。在筆者看來,這恐怕也是冷戰慣性所致。或許,德國人在憤怒之余,終究只能發出一聲嘆息?
面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德國將何去何從?
冷戰后,國際政治格局雖然改變,但是德國的“特殊價值”還在。《南德意志報》網站7月11日刊發的訪談(“德國仍將一直是美情報部門的進攻目標”, Deutschland wird Angriffsziel der US Dienste bleiben,作者Oliver Das Gupta)中,歷史學家Josef Foschepoth從戰略層面分析了美進行情報活動的原因:
首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德國處于歐洲的心臟地帶,對美而言具有非常高的戰略地位;美國可以以德國為基地向三個方向投送兵力——歐洲、非洲和近東。
第二,由于美軍在德有大規模駐軍,同時德國也是對阿富汗戰爭的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美國需要準確了解盟友到底是如何想的。美國對德國缺乏信任,這也部分地歸因于美國人對德國情報機構的評估。美國人并不認為德國的情報人員可以勝任任務。
《南德意志報》訪談
Foschepoth教授對于情況的改善并不抱很大期望,認為德國對于美國的這種雙重身份——既是盟友,又是被監視者——將會一直持續。
日前德國也表現出了嚴厲的態度,驅逐了美國駐德的最高情報官。但綜合上述德國媒體人在主流媒體上發出的聲音,美對德的情報活動并不是“天底下的新鮮事”。因而,德國此番的嚴厲即便不是虛張聲勢,也至少可以說更多地表明了一種態度——德國將不會繼續對美國始終保持表面上的恭順。
德國人臉上寫滿了憤怒,但德國是否真如上文小甜甜的那首歌里所唱的——只是被多情少女玩弄于股掌間、逆來順受的純情少男?答案似乎并不簡單。德國的政治家們可能正在思考更多的戰略選擇。聯想到德國總理對華訪問的熱烈氛圍,德國對美國的“忤逆”應該并非魯莽之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苗鳳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