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朝鮮戰爭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最后更新: 2023-07-27 09:25:10【導讀】 今年7月27日是朝鮮戰爭停戰70周年。中國、俄羅斯分別派出代表團訪問朝鮮,參加紀念活動。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朝鮮將7月27日這一天定為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亞洲的戰略態勢,同時也對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如何理解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中國為何要參與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本文為旅美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寒竹老師2020年的舊文重發,以饗讀者。
當地時間7月26日,在朝鮮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拜謁了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圖自朝中社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寒竹】
朝鮮戰爭是二戰后各國學界和政界關注的一個重點。
經過近70年的研究,人們對這場戰爭的客觀進程和所有戰役都有了相當詳細的分析,對參加這場戰爭的四方(朝鮮、韓國、美國及中國)派出的軍隊數量和傷亡人數也有了相當準確的統計。
目前,各國學界關于這場戰爭的分歧主要在于政治層面。參戰的四方在戰爭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四方在戰爭中的利弊得失如何?由于這些問題涉及到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各方觀點并不一致。對于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筆者在過去做過詳細的分析,本文不打算再做分析。
但是,朝鮮戰爭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朝鮮半島。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亞洲的戰略態勢,同時也對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通常,人們談到的戰后國際秩序,是指二戰結束時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起來的集體安全體系,聯合國是這個國際安全體系的核心,跟WTO(前身關貿總協定)、WH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教科文組織等政府間國際組織共同構成了戰后國際的基本秩序。
人們常常以為,戰后以聯合國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系防止了世界性的大戰爆發,維系了世界的基本和平。其實,這個說法過于表面化,而且也不夠準確。
事實上,戰后國際秩序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淺表層,這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府間國際組織,是一個偽裝的集體安全體系;另一個則是深層次的戰略均勢,主要表現為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包括美蘇兩大集團在冷戰中的對峙和逐漸形成的中美蘇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
戰略均勢分析
筆者以前多次談到,抗美援朝只是朝鮮戰爭中的一部分,盡管從軍事上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以抗美援朝為口號參加的這場戰爭,既與輸出革命無關,也與朝鮮半島的統一無關。從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到8月23日北朝鮮軍隊發動“釜山戰役”,接近統一朝鮮半島時,中國只是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高度關注。
1950年7月2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對當時的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談話時講到:中國出兵的條件是北朝鮮戰敗,美軍跨過三八線。10月7日,美軍正式越過“三八線”,大舉向北進攻,到了10月中旬,戰火已經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保家衛國,中國軍隊于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朝鮮戰爭轉變為抗美援朝戰爭。經過五次戰役,中國與“聯合國軍”膠著在三八線一帶,雙方邊打邊談,最后在1953年7月27日,中國、朝鮮和美國的代表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
視頻截圖
從抗美援朝戰爭來看,中國是勝利者,美國是失敗者。因為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打擊侵略者,保家衛國,而非統一朝鮮半島。中國的戰略目標顯然達到了。而美國越過三八線后改變了初始的戰略,試圖幫助韓國統一朝鮮半島,這個戰略目標顯然沒有達到。
對于1950年10月下旬開始交戰的中美雙方來說,戰爭的開始是在鴨綠江邊,停戰時是在三八線,中國軍隊把美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這是評判中國獲得戰爭勝利最主要的根據。后來,時任“聯合國軍”司令官的克拉克上將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朝鮮戰爭的這個結局震動了整個世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竟然沒有能夠戰勝裝備簡陋的中國志愿軍。中國經此一戰,迅速地走上了國際舞臺,對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國際關系學界的普遍認知不同,筆者認為1945年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聯合國只是一個表面上的國際安全體系。這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在本質上與國聯一樣,并沒有強制性的執行力。
為了防止聯合國像國聯一樣因為大國的退出而崩潰,聯合國在成立之日就賦予了五大國在安理會中的否決權。但五大國的否決權保證了聯合國的存在,同時也使得安理會的決議在很多時候難以達到五大國的一致同意,從而使得聯合國難以成為有效的集體安全機構。
所以,戰后的聯合國體系保障了戰后70多年的和平,這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其實并不準確。盡管威爾遜當年試圖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的理由,是歐洲各國的戰略均勢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二戰后的世界和平仍然還是靠戰略均勢而不是靠聯合國的集體安全體系。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對峙的戰略均勢,后來美蘇中三足鼎立的戰略均勢基本上防止了世界性的大規模戰爭。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掘進程
2022-06-14 13:23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