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博尼:美國商業體育聯盟的政治正確
——從韋德表妹罹難說起
關鍵字: NBANBA去政治化NBA政治化特朗普種族歧視韋德林書豪拉烏夫“我之前很感激這開啟了一個對話,但是另外一方面,這讓我有著不好的感覺,因為我的家人在面對那些問題,還有芝加哥這座城市也在面對這些問題,這看起來正在被人用來謀取政治利益。”
這段話來源于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明星后衛德維恩·韋德(Dwyane Wade)9月2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的采訪。韋德所說的“對話”和“問題”,指的是發生在自己家庭的一場悲劇。芝加哥當地時間8月26日下午,韋德的堂妹妮科婭·阿爾德里奇(Nykea Aldridge)在芝加哥一場街頭槍戰中被誤傷,隨后不治身亡。
此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推特上寫道:“德維恩·韋德的堂妹在芝加哥與她的孩子走在街上被槍殺,就像我一直說的那樣,非裔美國人會給我投票的!”韋德針對的,就是特朗普的這番言論。
來自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體育版關于特朗普發言和韋德回應的報道
自上世紀末登錄中國以來,NBA以成熟的市場運作和高水平的競技對抗,在中國球迷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很多中國球迷甚至認為,NBA之所以成為體育市場經濟的標桿,因為它以成熟的市場運作,排除了政治的干涉,它可以包容世界上任何一國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同場競技,真正做到了體育的國際化,使球迷感受到了純粹體育帶來的巨大魅力。
更有知名的體育評論人認為,NBA正因為排除了政治干涉,才得以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帶來龐大收益的同時,也使球隊、球員、觀眾都能從中受益。
但事實的確如此嗎?至少從特朗普的大放闕詞和韋德抗議的無奈中,筆者無法看到NBA的“純粹化”和“去政治化”。
事實上,“韋德事件”只是NBA諸多此類事件的一個縮影。早在上世紀60年代,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主教練奧爾巴赫就因排出NBA史上第一個全黑人首發陣容引起了巨大爭議,但又因當時席卷美國社會的黑人平權運動而逐漸得到支持。
1991年,正值生涯巔峰的“魔術師”約翰遜(Ervin ”Magic” Johnson)被查出感染HIV病毒,有球員因此拒絕與其同場競技,不過在次年的全明星賽上,魔術師得到了喬丹、巴克利等頂級球星的力挺。
1992年在眾球星鼎力幫助下,已經因感染HIV的被迫退役的“魔術師”約翰遜重返NBA全明星賽,并獲得最有價值球員
2013年4月,華盛頓奇才隊中鋒杰森·科林斯(Jason Collins)成為史上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者身份的NBA球員,得到了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David Stern)和科比、詹姆斯等諸多球星的公開支持。
2014年,時任洛杉磯快船隊老板唐納德·斯特林(Donald Sterling)因被曝光針對黑人的嚴重種族歧視言論,掀起了美國社會的軒然大波,最終快船隊更換了老板。
公然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的前洛杉磯快船隊老板斯特林
今年7月22日,NBA聯盟決定撤銷夏洛特市2017全明星周末的舉辦權,原因為夏洛特市所在北卡羅來納州政府出臺了一項“規定人要按生理(官方登記)性別使用公共洗手間/更衣室”的HB2法案,這一舉動被聯盟認為是歧視非異性戀者(LGBT)人群行為。
如此看來,NBA為反對種族和群體歧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恰恰因為這個原因,NBA聯盟的政治化也表現了出來。美國一直以來以社會的包容性標榜自己,公開的歧視行為和言論在美國社會往往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同時,NBA也作為一個具有巨大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聯盟,是美國國家形象的體現。在這樣一個“美國門面”的組織中,出現此種如此露骨的歧視性言論,不僅會影響美國本國社會的穩定,還會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
雖然北卡羅來納州的HB2法案與夏洛特市舉辦2017年NBA全明星周末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NBA聯盟為了維護自身在美國社會中的形象,更為了維護美國尊重和保護非異性戀者群體的“政治正確性”形象,取消了夏洛特舉辦下年度全明星周末的資格。對于此種“政治正確”的表現,夏洛特黃蜂隊老板,前NBA著名球星喬丹也只能無奈地表示:“我們理解NBA的決定,也理解下賽季在夏洛特舉辦全明星周末所要面臨的挑戰。各方面為了將全明星周末留在夏洛特都竭盡全力,但是最終我們沒有做到,對此我們很失望。”
一直以來,NBA作為美國國家形象的代表之一,也是美國對外輸出自身文化軟實力,體現優越性的工具之一,美國對于NBA的形象塑造不可謂不花功夫。
- 原標題:美國商業體育聯盟的政治正確——從韋德表妹罹難說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67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14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72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5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4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