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鑫誠:特朗普又決定參加東亞峰會了,但美國已不是當年的美國
關鍵字: 特朗普亞洲行特朗普出訪亞洲東亞峰會特朗普缺席東亞峰會特朗普中美關系中美競爭【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美國總統特朗普啟動亞洲之行,據白宮官方消息,將相繼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及菲律賓。特朗普不僅將會晤中日韓等各國元首,也預計出席11月10日在越南舉辦的APEC領導人會議,隨后在11月12、13號分別參加東盟(ASEAN)五十周年特別慶典晚宴并在美國—東盟峰會(U.S.-ASEAN Summit)上慶祝美國與東盟建交四十年。
白宮方面在新聞稿中寫到:“此次總統出訪將強調他對美國長期盟友和伙伴的承諾,并重申美國對促進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領導作用。”
不過,在是否出席此行的最后一站——14日的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的問題上,特朗普又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不可預測。原先其計劃跳過東亞峰會的消息引發巨大爭議,并遭到美國主流智庫及媒體的輪番批評。而據11月4日法新社援引白宮最新消息,已經在路上的特朗普居然又反悔了,最終決定延長行程,參加峰會。
是什么原因讓任性的特朗普打臉自己,美國媒體和智庫都說了些什么呢?
白宮官方新聞稿部分截圖
此前特朗普將錯過東亞峰會的消息一出,《華盛頓郵報》率先指出,特朗普此舉將對亞洲國家傳達不好的信息,破壞亞洲行的整體目標,動搖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領導地位。也有一些專家和前政府官員認為,在上任的第一年就不參與東亞峰會,顯示特朗普對該組織及其計劃不感興趣。
供職于在美國外交政策領域享有盛譽的外交關系協會(CFR)東南亞專家庫蘭斯基(Joshua Kurlantzick)撰文跟進,標題直指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時代下的東南亞民主衰退(Southeast Asia’s Democratic Decline in the America First Era)。
民主衰退危機挫傷全球民主支持
這篇文章以幾個東南亞國家近年來的民主危機開篇,指出這個區域在1990年代及21世紀初的成功民主化一度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模范,但現在卻面臨著民主的崩潰。與此同時,公眾對于民主的態度似乎也正在發生扭轉。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心調查的38個國家中,有相當數量的民眾愿意考慮民主制度之外的其他治理模式。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研究表明,雖然全球民主對代議制及直接民主仍有廣泛支持度,但已有相當數量民眾對非民主制度——包括專家、強人或軍政府治國持開放態度
庫蘭斯基認為特朗普政府若在即將到來的亞洲之旅中進一步向世人展示美國優先政策,只會給東南亞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獨裁者們壯膽。他認為白宮目前對支持民主的漠不關心是一個錯誤。在他看來,成熟的民主政體能和美國最有效地開展合作,而由強人領導的國家則是不那么值得美國信賴的伙伴。
對于東南亞政局的未來,庫蘭斯基也不樂觀。他提及,許多國家面臨高度的社會不平等、產業壟斷以及普遍的貪污,使得反精英、民粹主義的情緒彌漫。而這一代東南亞領導人們對民主的興趣幾乎只剩下投票箱,他們看重民主的選舉面向,一旦當選,則經常破壞法治和憲法規范。
這不僅僅是東南亞的問題,庫蘭斯基引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指標解釋,在過去幾年內,全球許多國家的民主狀況從存在風險(at risk)發展到了被徹底摧毀(outright decimated)。據他的觀點,這種全球范圍內的民主崩潰與美國主動放開全球領導力有很大關系。
自由之家2017年報告總結過去11年全球民主衰退趨勢明顯
千禧一代的政治冷漠
而在近年的全球變局之下,不僅越來越多民眾相信民主并不總是最好的治國方式,許多富裕民主國還出現了明顯的政治冷漠,尤其是對于2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來說,投票日漸失去吸引力。此外,民主政體內部似乎也在悄然生變,由哈佛大學和墨爾本大學聯合發起的研究表明,富裕民主國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人口統計學上指1980-2000年出生的一代)日漸厭惡民主政治,對于非民主政體的接受度正趨提升。
在歐洲和美國,認為民主政體是“壞”或“非常壞”的治理方式的民意整體上升,此外還呈現年齡差異,更高比例的年輕人對民主持負面態度
哈佛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研究表明,26%的美國千禧一代認為民選產生領導人是“不重要的”,這一比例顯著高于先前的世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特魯多辭職后,加拿大政局下一步怎么走? 評論 33誰還在力挺尹錫悅?揮舞星條旗的韓版MAGA 評論 1442025年經濟目標不應低于5% 評論 102“特魯多最快今天辭職,明白已無路可走” 評論 252澤連斯基對特朗普“充滿信心” 評論 13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