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摸美國文化軟實力
關鍵字: 文化軟實力美國文化文化市場美國中國文化在研究美國崛起的方式時,學術界有一個共識就是:美國屬于物質性成長與社會性成長結合得比較好的國家,或者說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發展比較平衡的國家。
美國擁有強大的硬實力,這是不用闡述的事實。即便在本次金融危機之中,美國也并沒有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由此而轉向衰落了。相反,從2010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已經走向復蘇,特別是一些新興制造業復蘇非常快。奧巴馬2012年的國情咨文又通過減稅、免稅等激勵措施來打造“美國制造”。因此,美國經濟的實際可能比某些人預期的要樂觀。
不過,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優勢還是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它的文化軟實力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強大的美國文化軟實力
美國擁有世界性的強勢文化。美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今天意義上的文化全球化從根本上來說是美國文化的全球化,美國也一直試圖將自己的文化作為所謂“全世界的福音”加以推廣。特別是美國把自己的政治文化簡約為自由、民主、人權,而且各界精英也喜歡用美國簡短的歷史來向世界反復重復著所謂的“美國故事”。
2012年年初,我隨上海宣傳系統組織的“文化產業高級研修班”訪問美國兩個月。我們參訪的第一站是位于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接待我們的是Joshua M. Friedman教授、普利策獎獲得者。該教授介紹了美國新聞體制的背景,講述了美國傳媒從19世紀中葉的成長到今天的繁榮,但更多的是向我們講述美國三權分立的優勢和美國媒體自由的來歷。
隨后的參訪和課程學習基本上沒有離開“自由、民主、人權”的主題,并不厭其煩地向我們推銷。不過,從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美國因這種強勢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優越感。不僅是政治文化強勢,美國的文化強勢還表現在社會消費文化上。迪斯尼打造的Mickey Mouse一直在全世界流行;好萊塢的大片風靡全球;美國的快餐文化甚至也稱為“世界時尚”,等等。
在課程學習時,有不少講課的老師特別是來自電影、電視行業的老師,由于他們來自這種強勢文化環境中而完全忽視了其他文化的存在。他們甚至不知道中國電影界的張藝謀,也不知道中國有什么電影產品。也就是說,美國的強勢文化造就了美國的文化自大心理。
美國對自身歷史文化傳統呈現出高度自覺和尊重。弗吉尼亞大學為我們設置的課程學習的主題就是“How to narrate the American story”(怎樣講述美國故事)。講述者從電影、電視、廣播、出版、報刊等不同的行業講述一個個并不感人的美國故事。實際上,比美國故事更動人、更有歷史感的中國故事俯拾皆是。但是,美國人卻在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人面前炫耀自己只有三百年的歷史。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美國人因為自身歷史短,而越發感到歷史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稍微有點歷史意義的文化——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他們往往會主動保護起來,通過存放在博物館等形式傳之于世人。
美國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文化的發展。美國重視文化發展并非只在財政上給予支持,而是用較小的財政預算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杠桿來撬動更大的社會資本來參與。一般來說,美國政府對文化項目的財政預算投入占文化項目總資金的9%。但是,這筆資金卻可以對社會資金產生吸納效應。即便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政府對文化項目的支持也一如既往。例如,在相對落后的新澤西州的哈德遜郡,郡政府在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種包容和普惠的政策。政府用很有限的財政支出,盡可能多地鼓勵社會文化團體進行創造和傳承。這里一年的文化項目的扶持經費大約是10萬-20多萬美元,分別資助30多個藝術群體,它們從事著不同類型的藝術創造,有繪畫、音樂、舞蹈、話劇、雕塑等等。也就是說,即便是在金融危機之下,政府也沒有因資金短缺而忽視文化建設。
美國的文化設施隨處可見。圖書館、博物館、社區體育場等文化設施成為美國城市的重要建筑物,而且都是免費的。
以華盛頓特區為例,這里的公立圖書館系統轄有25個獨立的圖書館,總館是位于市中心的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功能齊全,服務上乘:只要是居住或工作在D.C.或周邊郡的人就可以憑有效證件和居住證明注冊成為讀者;每位讀者一次可借50本書、10張DVD、10張CD,借期21天;在D.C.的25家圖書館憑卡可通借通還,通常在其他社區圖書館預約來的書只要在架,一般1-2天就可以通借到;D.C.有專門的圖書物流車每天奔波在D.C.的25家圖書館之間。
除圖書館外,博物館也是DC最重要的文化風景。史密森學會的博物館是其中的代表,此外還有各種專業性的博物館。雖然專業博物館實行門票制,但門票都不貴,20美元左右。眾所周知,圖書館、博物館都是知識儲存庫,居民進入到這些文化設置中來,不僅感受到文化的氛圍,也從這里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美國民眾素質普遍比較高的原因。
此外,美國的文化市場是國內與國外聯系在一起的。做文化市場的主要是文化機構。美國的文化機構所做的市場都是世界性的。我們參訪了不少文化機構,其人員并不算多,但其業務遍布世界,包括以創新的動畫、電視和數碼媒體的展示而聞名的“移動影像博物館”,以影音媒體資料庫著稱的“佩利媒體中心”;以文化項目中介見長的“國際子午線中心”;以現代藝術著稱的MONA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美國報業協會、美國廣播協會、世界環球影視中心、好萊塢等,它們的業務從來都是從世界市場來策劃的。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A)2010年全球市場分析報告,2010年全球票房總額為318億美元,其中傳統北美地區(美國、加拿大)為106億美元,亞太地區87億美元。從增長速度而言,全球票房較2009年增加8%,北美地區之外的所謂海外國際票房增速為13%,其中亞太地區增速為21%。報告還顯示,美國電影協會(MPAA)非常重視并要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而2012年2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達成諒解備忘錄,這就更有利于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文化軟實力差距何在?
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而且也同樣滋潤了世界其他民族。但是,文化資源大國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軟實力大國。事實上,中國文化軟實力非常弱小,與美國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第一,美國是傳媒大國,傳媒實力遠高于中國。從傳媒基礎來看,根據尼爾森2011年的統計數據,美國擁有家用電腦或筆記本人數約1.9億,擁有手機人數(13歲以上)約2.3億(平均50%的人擁有智能手機)、上網人數約2.1億、用手機上網人數約1.2億,接入寬帶網絡的家庭有8600萬戶。雖然從絕對數來看,同樣的數據中國要比美國多,但從相對于國內總人數來看,中國的數據要小得多。中國有13億人,而美國為3億人。中國的上網人數是5億多,占國內總人口的1/3,而美國這一數據卻超過了國內總人口的2/3。美國擁有多個世界著名的傳媒集團,中國除新華社之外,其他傳媒集團的影響力基本上限于國內。換言之,中國的國內傳播力不弱,但國際傳播力非常弱小。有研究表明,中國的國際傳播力評分只相當于美國的15%。
第二,美國是文化產業大國,文化產業占GDP比重遠超中國。美國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而且文化的供給與消費之間能夠保持平衡發展。而中國的文化產業十分落后。在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5%,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僅次于軍事工業,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來,美國文化產品出口已超過航空航天工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業。日本的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也達到20%。中國直到2011年時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才第一次超過3%,當年的文化產業總值還不到4萬億元人民幣。
第三,中國文化產品對外貿易存在著嚴重貿易逆差。長期以來,中國核心文化產品對外貿易一直存在著嚴重的逆差。從最近3年的數據看,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圖書對外貿易逆差在不斷擴大,進出口比從2008年的2.6:1,擴大到2010年的13.3:1;報紙進出口逆差更是呈跳躍式上升趨勢,進出口比從2008年的18:1,躍升至2010年的50.1:1;期刊對外貿易逆差3年來雖然呈下降趨勢,但2010年的進出口比仍高達32.6:1。
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悠久的歷史傳統并不等同于文化軟實力本身。只有把優秀的文化遺產激活成為文化創新的原動力,并使之通過跨國界傳播,影響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基本價值觀或主流文化,那么發源這種文化的社會才能獲得巨大的軟實力。單純的傳統文化資源的堆積,很有可能是一個民族自負的歷史優越感之源,其結果是豐富的文化資源往往會成為民族沉重的文化包袱。今天,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要有一種緊迫感。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漢語熱”,以為這就是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全球究竟有多少人認同漢語深層次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念?當我們在全球設置孔子學院的時候,美國的好萊塢的大片、流行樂、電視和快餐早已實現了全球的另類統治。這就表明中國文化軟實力非常弱小,與豐富的文化資源相比,顯得非常不協調。
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第一,大力推進中美文化交流。要了解美國文化,首先就必須與美國交流。交流才能彼此認識,交流才能消除彼此的成見和偏見。全球化可能引發異質文化的沖突,但全球化的主流仍然是多元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文化雖然包含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但文化運營成功的經驗則是可以分享的。我們要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向外部特別是文化軟實力強大的美國學習。在積極吸收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的同時,也讓美國和世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第二,美國的歷史很短,但美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非常重視,只要有一點歷史意義的文化痕跡,他們都會將它保護起來。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但我們往往忽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懷疑自己的傳統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以追求普世價值為名而走向文化虛無主義的大有人在。眾所周知,任何國家、民族的今天,都是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果,都打上了自身歷史文化的烙印。磨滅這種烙印,就等于毀掉自己的歷史。古人曾說:要滅其國,首先要滅其史,也就是摧毀其歷史文化。因此,我們在推進文化強國戰略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要徹底拋棄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自卑感,重塑中國文化的自信,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
第三,文化發展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大要務。但文化發展絕不是靠拍幾部電影、電視劇,或出幾部書籍就實現了文化發展。文化發展需要把文化深深地潛入民眾的內心之中并使之成為民族素質的核心部分。美國之所以能夠獨霸世界,之所以成為文化霸權國,其文化產品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美國民眾的整體素質高。也就是說,文化發展的目標歸根到底是要提升民族的整體素質。
最后,從中美文化軟實力的差距來看,中國要實現大國復興,必須加大力度建設文化軟實力,特別是要把文化軟實力建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來看待。文化已成為當今世界國與國家之間競爭的主戰場。沒有文化的復興,就沒有中國真正的崛起。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夏雪妮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