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浦志強判三緩三體現中國法律尊嚴
關鍵字: 浦志強浦志強案浦志強判三緩三依法治國西方輿論言論自由違法言論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2日上午對浦志強案做出一審判決,法庭以煽動民族仇恨罪、尋釁滋事罪兩罪并罰判處浦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據新華社報道,浦志強認罪悔罪,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這一判決與很多法律人士之前的預測大致吻合。一方面浦在互聯網上的表現對法律秩序造成了損害,打擊此類行為是中國法律必須盡的職責。另一方面經過反復調查取證,浦志強涉嫌觸犯法律的證據最終縮小到他通過多個賬號發布的一些微博,因而對他的判決不會很重。判三緩三可以看成權衡各種法律因素的結果。
2013年7月,代理律師浦志強和委托人唐慧交談
西方輿論高度關注浦志強案,包括國內浦的一些支持者,一直宣稱浦“無罪”。法院的判決堅持了司法原則,這在西方熱衷干預中國國內事務的時代很重要。與此同時,國內有一些人從價值觀出發,主張“重判”浦志強,認為判他越重,“政治越正確”,這也千萬要不得。司法應獨立于各種意識形態的考慮和影響,堅守它自身的公正。
浦志強被關押已經一年多,現在判三緩三,他有可能從此失去律師從業資格,他總體上為自己的違法表現付出了相應代價。這個案件將產生多方面的長遠影響,為進一步的法治建設提供標志性案例。
言論自由是有邊界的,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同樣如此,浦案為此設立了最新的界樁。我們希望,言論自由的邊界能夠通過近年的著名案例變得愈發清晰,這當中有個要素不可缺少,那就是輿論活躍人士、尤其是異見人士們同意存在這樣的邊界,并且有認真總結這條邊界究竟在哪的集體意愿。
浦案也告訴官方,給用違法言論破壞社會秩序者定罪,在當前的現實環境下面臨什么樣的輿論不確定性。西方把反對中國此類司法行動作為對華政治及輿論斗爭的關鍵戰場之一,它們在這個領域調集資源的能力很強,也最容易在中國聚集起西方價值觀的“粉絲”,形成有一定聲勢的壓力。這要求中國司法機關審理此類案件必須有高度的準確性。
法律的力量很強大,對于厘清言論自由邊界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來自外部和輿論場的壓力從大環境和長效看,也客觀上起到監督、限制公權力的作用。我們希望在歷史的長河中,所有這些因素會形成正面的合力效果,讓中國的言論自由受到法律的真正規制及保護。
浦案大概會受到境內外各種力量的不同解讀,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它是法律的勝利。很多因素都試圖影響此案判決,它們反而進一步促成了堅守法律原則的絕對必要性。只有依法辦案才能最有效地回應爭議,才能讓判決經得起各種檢驗和挑戰。
支持中國的法治建設,這至少應是國內所有人關心浦案的出發點和回歸處。這是中國社會的共同利益所在,我們決不可因為局部和臨時性因素的干擾,忘了自己利益的根。
(本文原發于12月23日《環球時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122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6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