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字: 中國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大國外交中國夢習近平民族復興三、中國周邊關系:親、誠、惠、容
中國與周邊各國是天然的鄰居關系,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中國與鄰國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是夯實中國與周邊關系的重要基礎。此外,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就是假定中國崛起以后會以武力的方式威脅周邊國家的安全。因此,2013年10月,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親、誠、惠、容”的理念。“親、誠、惠、容”這“四字箴言”,是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動宣言,是對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精辟概括,反映了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外交理念的創新發展。這一理念也將中國與周邊國家連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四、中非關系與中拉關系:友誼合作
中國和非洲有著濃厚的傳統友誼和良好的合作關系,經受住了時間和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堪稱發展中國家間關系的典范,并在新形勢下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2015年12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的致辭,系統闡述了中國發展對非關系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主張。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表示,中方愿在未來三年內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涉及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金融、綠色發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減貧惠民、公共衛生、人文、和平與安全十個領域。為確保“十大合作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十大合作計劃”得到非洲國家的積極響應和熱烈支持。
拉丁美洲各國是中國發展中國家外交的重要部分,中拉論壇成立是中拉關系史上創舉,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2015年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并致辭,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行,標志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五、中國與中東關系:務實合作
中東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產區,也是歷史上世界性大國競爭的重要場所,歷來被稱之為“大國力量的試金石”。中國既希望中東能夠維持穩定的原油生產,又希望其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關鍵的和重要的角色。2016年1月19—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訪問沙特、埃及、伊朗,成為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凸顯了中國與中東的友好關系和中國在該地區不斷增加的影響力。眾所周知,沙特和伊朗在地區議題處理上分歧很大,競爭性很強,而中國領導人同時訪問這兩個國家,說明了中國對于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也彰顯了中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堅定信念。
2017年5月22日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中國營舉行的中國赴黎維和部隊輪換交接儀式上,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參謀長皮埃爾(右)將聯合國旗交到中國第16批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黃云手中。
強化中國在國際機構建設中的參與,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積極提出中國方案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責任也應該相應得到提升。黨中央高度重視以中國為主的國際機構建設和以中國為主場的國際會議召開,希望透過這樣的契機,在國際舞臺上凸顯中國的聲音,擴大中國的影響力。
例如,隨著金磚國家(指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五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2014年決定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便于五國經濟交流與發展,根據協議,銀行總部設在中國的上海。再比如,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在同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會談時表示,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5年6月29日,57個創始成員國的高級官員齊聚北京,簽署《亞投行章程》。2016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同年9月,加拿大宣布正式申請加入,成為北美洲第一個加入該機構的國家。共建“亞投行”已成為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個創舉。
2014年5月,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第四次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講話,提出中方對加強亞洲安全對話與合作的主張,呼吁各國樹立亞洲新安全觀。即“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體現了中國安全理念的進一步深化。此外,中國主辦的2014年的APEC北京峰會和2016年的G20杭州峰會,向世人展示中國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的誠意和積極融入世界的新形象,也向世界提供中國特色的全球經濟治理的方案,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中國動力”,詮釋出中國的大國擔當。在2016年9月3日二十國集團杭州工商峰會(B20峰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他不僅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強烈信心,還希望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倡議“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信念、立即行動,第一,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第二,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總之,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國際多邊主義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提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
當前世界各地區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受到西方文化和話語的影響極深。但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社會分化和分裂現象表明這樣的治理模式存在嚴重弊端。隨著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對于世界的治理理念也在不斷進行一些大膽的、有益的創新。2013年3月,習近平訪非期間,首次提出“正確義利觀”。當年10月,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些論述,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個負責任大國的理念和風范。
中國2014年3月在海牙提出的“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觀”和5月在上海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就融入中華文化中善于統籌兼顧、協商合作的理念。此外,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有關人類文明發展的演講,首次在國際場合深入、全面地闡述中國的“文明觀”,他提煉概括了文明的三個本質特征: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三大特征最終落腳點放在包容上,包容是文化多元、利益多樣的前提,是人類社會平等共處的保障。演講最后提出“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一前進方向。當然,中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貢獻也不容抹殺。《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法國《費加羅報》表示中國的這一決定備受期待,不僅能展現出“負責任的領導者”形象,同時也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產生帶動效應。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國情的全球治理觀,以聯合國為中心,以發展為優先,強調構建的全球伙伴網絡以平等互信、互利共贏為前提,中國的聲音受到更多歐洲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擁護。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認為各國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是既利己又利人的思路,世界各個國家因為國情不同、所處階段不同因此發展道路也不同,是客觀的、合理的。中國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也降低了中國外交可能面臨的抵觸風險。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已經開始“揚帆啟航”。未來中國外交不僅將繼續為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還將為人類發展和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原文刊載于《當代世界》2017年第10期】
- 原標題: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