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院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平臺,前沿、權威、有趣、有料
-
不開玩笑,你的牙齒可能是魚鱗變來的.....
僅通過觀察現存的鯊魚去“盲人摸象”般地猜測,顯然是不夠的,咱們還需要化石實證去揭開牙齒起源與演化的神秘面紗。近年來,借助X射線成像等技術手段,多項化石研究都進一步佐證了牙齒和鱗片同源的理論。[全文]
-
冬奧賽區的天氣預報到底有多準?去高山滑雪賽場看看
能夠開啟這樣一場驚險刺激的高速滑行比賽的,不僅僅只是裁判手中的發令槍,更關鍵的是合適的賽場氣象條件。一旦賽道上的風速超過18米/秒,就必須立即停止賽事。為了保證賽事順利進行,這個賽區的天氣預報的精度可是高達“百米級、分鐘級”。[全文]
-
實現制冰自由,究竟靠什么黑科技?
除了可再生能源、材料的使用,現代綠色制冷技術的應用也是零碳排放冬奧會的關鍵,其中的代表之作便是國家速滑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應用,這是世界上首個采用該技術的大型冰雪運動場館。[全文]
-
明明不胖,為什么你卻一直喊著要減肥?
降低體重并維持,并不像廣告上講的那么容易……大部分科學研究都表明,長遠地看節食對體重控制往往沒有什么效果。[全文]
-
卡車護隊、野外扎營,這不是自駕游, 而是去挖恐龍
就拿扎帳篷這件小事來說,包含了選址的各種門道。戈壁沙漠在夏夜經常出現暴雨。若是沒有經驗地把自己的帳篷扎在水流的必經之處或低洼區域,很可能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已連人帶睡袋被沖到了干涸的河道里(作者們不愿意透露他們是怎么知道這件事的)。[全文]
-
專業甩鍋:天氣預報不準,其實可以怪疫情嘛
在21世紀,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依賴于越來越精細詳實的氣象數據,這不早就被衛星和地面雷達兩者“拿下”了么?就算需要飛機觀測高空數據,不是有現成的氣象飛機么,什么時候跟商用飛機也扯上關系了?你想得太簡單啦![全文]
-
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藥?選擇姓什么很重要
最近,有幾位特殊的國際友人頻頻出現在抗疫的前線上:比如漂洋過海來看我們的瑞德西韋先生,隨后相繼登場的法匹拉韋、巴洛沙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達蘆那韋,再加上多年來一直在我們身邊幫忙的奧司他韋、阿昔洛韋、多替拉韋……等等,它們咋都姓“韋”?[全文]
-
病毒本就是“死”的,你又如何能殺死它?
病毒有毒嗎?病毒算是生命嗎?病毒是怎樣讓人生病的?有藥物能殺死病毒吧?病毒跟病菌有什么區別?讀了那么多談冠狀病毒的文章,可你真的了解病毒嗎?本文或許能幫你重新認識病毒。[全文]
-
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什么時候能出來?
由于新冠病毒和SARS有類似之處,同時還有同為冠狀病毒的中東呼吸綜合征的治療經驗,相比17年前的SARS,科學家們對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和理解要深入得多,某些程度上可能會縮減藥物研發的時間。但新藥開發的規律無法被逾越,藥物研發這事,急不來。[全文]
-
魚類的記憶只有7秒?你可能都比不上它
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的一項研究成果,更是顛覆了人們的認識。來自新西蘭Otago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對斑馬魚研究發現,斑馬魚的表觀遺傳記憶,能夠通過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連續遺傳給后代,簡而言之,魚的記憶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甚至下幾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