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里·艾略特:中國何時站到舞臺中央?看看外國網友的討論和歪樓
關鍵字: 中國美國特朗普【英國《衛報》財經部主編拉里·艾略特上月撰寫了一篇文章《當特朗普背對觀眾,舞臺已為習主席準備好了》,類似的評論近一年來在西方媒體上并不罕見,但《衛報》讀者們還是報以熱情的響應:從對中美兩國外交政策的討論,到關于“體制問題”的“歪樓”。觀察者網特摘選部分評論,以供讀者參考。】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這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時刻,2017年1月17日,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達沃斯小鎮,在以參加年度盛大派對為初衷的各國富豪面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保衛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表達了堅定的決心。習近平指出,“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入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習近平此番講話的真正對象其實是遠在4000英里外、大西洋另一端的一位候任總統。他傳遞出的信號十分明確: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執意選擇“美國優先”政策而無視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利益,那么中國將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
雖然習近平是一位一黨制國家的領導人,可他卻頻繁使用“開放市場”、“自由貿易”等詞匯。人們在達沃斯發現,與以鄰為壑的特朗普不同,習近平完全是個可以打交道的人。
英國《衛報》財經部主編拉里·艾略特10月27日刊文:《當特朗普背對觀眾,舞臺已為習近平準備好了》
特朗普曾表示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而習近平說,中國將認真對待自己的減排承諾;特朗普曾表示美國將削減對外援助預算,而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卻不附加任何條件地在第三世界國家建設了很多大型基礎設施;特朗普曾拒絕了世界銀行提出的增資要求,而習近平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國已經是該銀行的創始成員國——原注)資金充裕,放貸意愿積極;特朗普曾聲稱要廢除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習近平卻說:“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
當然,中國并非沒有問題。該國很多地區面臨嚴峻的環境挑戰,這也促使其下決心出臺嚴格的減排措施;執行已久的“獨生子女”政策已于2015年被廢止,原因在于中國可能陷入“未富先老”的窘境,這將嚴重制約其長期增長潛力。另外,從短期來看,受到債務拖累的中國經濟僅能維持6%至7%的年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指出,中國信貸泡沫的破裂將危及全球經濟;而在中國國內,這個問題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驟降并造成大量失業。當然,美國也有自己的弱點,特朗普的虛張聲勢早已被很多人看穿,何況與他打交道的還是習近平這樣的人物。
72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同時在華盛頓成立。美國當時牽頭成立這些多邊機構,目的在于避免上世紀30年代席卷西方的經濟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它可以隨意操控這些多邊機構。今天情況雖然已經發生了變化,不過只要美國愿意,它仍然有能力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多邊經濟機構發揮強大的影響力,而特朗普總統卻決定放棄這樣做。
1947年,美國宣布實施馬歇爾計劃以重建西歐遭到戰爭摧毀的經濟。可見70年前,美國在對外援助方面比今天要慷慨得多。當然,美國做這些事情并非出于慈善目的——眾多美國公司需要有購買力的海外市場來銷售他們的產品,而杜魯門總統也指望西歐的受援國能與自己結成軍事聯盟共同對抗蘇聯。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堪稱當代的馬歇爾計劃,整個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將有機會從這一倡議中獲得融資。所謂“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前者沿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延伸至歐洲,后者走海路,途徑印度洋、非洲海岸、蘇伊士運河,最終到達地中海。
與美國人相同,中國人也并非純粹的利他主義者,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也有自己的利益。中國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全身而退是通過工業產能的擴張實現的,不過這些新增的產能中有很多并非今天的市場所需。所以,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海外市場可以消化大量鋼鐵和水泥過剩產能,中國的工廠不必停工,工人也可以免于失業。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設想,其動用資金之多、涉及地域之廣,是馬歇爾計劃所不能比的。與美國馬歇爾計劃不同的是,如果一個國家希望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它不必成為中國的軍事盟友,不過一旦加入這一倡議,這個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外交關系將不可避免得到加強。
自特朗普主政白宮以來,美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軟實力的投射能力,在這方面,特朗普應該向習近平學習。
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仍然是一個相當強大富裕的國家。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時,軍費開支和人均收入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指標。在這兩方面,中國與美國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多年來很多人預言山姆大叔即將倒下,可今天看來,他們的預言顯然已經落空。
尼基塔·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太空計劃曾在美國引發了沒有必要的恐慌,當時很多美國人誤以為蘇聯經濟將很快實現對美國的趕超。但中國與蘇聯不同,中國人有能力實現經濟發展,有能力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些都是俄國人在冷戰時期未能做到的。
自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進程以來,已經有5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街道上的自行車海洋已經被汽車長龍取代;由于冰箱的普及,中國人的乳制品消費量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當你看到一個中國女孩手持智能手機在天安門前自拍時,你就會明白——2017年的北京已經與1957年的莫斯科完全不同了。中國已經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蛻變成為一個強大的工業國,中國甚至已將那些西方發達國家視為自留地的高科技產業也納入了自己的發展規劃。
美國經濟政策制定者通常認為外部經濟體的增長對美國是有益的,肯尼迪總統就曾講過“水漲船高”的道理,可世易時移,如今的情況與那個年代已經大為不同。特朗普之所以能當選總統,原因就在于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僅有戰后幾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這點可憐的增長的受益者還屬于那少數的1%。將“不會管理經濟的集權政府”與“能夠為社會帶來繁榮自由的民主政府”像過去那樣放在一起討論的思路已經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自美國在冷戰中取勝以來,中國是第一個向美國發起全球性挑戰的國家。從歷史角度來說,中國的崛起(而非冷戰的勝利)將對美國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是歷史的倒退,他拒絕融入多邊國際體系,而這一體系曾是美國歷任總統精心打造并主導的。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將把中國向美國提出的挑戰進一步放大。
40年來,中國一直埋頭致力于其國內發展,很少在國外發出聲音。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曾無數次猜測:中國何時會主動站到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今,這個時刻已經近在眼前。
下面是讀者在這篇文章后的留言,觀察者網摘取部分翻譯如下,僅供參考:
Floppy1000:事實上,中國已經開始領先了。中國已經宣布,要在2030年之前停止銷售燃油汽車,這在美國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美國已在石油上做了太多投資。只要中國在前面開路,其他國家自然也會跟上。美國到處發動戰爭,而中國則是到處搞建設,這就是兩個國家的不同。誰能替我轉告美國人——炮艦政策在20世紀就該結束了。
moray2:無論我們高興與否,戰后的民主化浪潮已經終結,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去年,我們已經通過民主投票制度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短視。在當下這個時代,環境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人類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而且要快,不過這將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在開發可再生、可持續能源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而美國卻無視問題的存在。
Backbutton:請戴好眼鏡,注意觀察習近平每年、每月、每周、每天都在做什么,而特朗普又在做什么。習近平在推動中國進步,而特朗普卻在拖美國的后腿。特朗普嘴上說著“讓美國重返偉大”,實際上也只是耍花槍而已。要么是沒能力,要么是不愿意,反正大多數美國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樣。
Nachtwaechter:“可見70年前,美國在對外援助方面比今天要慷慨得多。當然,美國做這些事情并非出于慈善目的”——很高興作者能在此澄清這一點。馬歇爾計劃絕不是“出于慈善目的”,而是著眼于美國自身的利益。何止不是“出于慈善目的”,馬歇爾計劃的資金很多還是來自戰敗的德國,德國很多可移動的資產都被美國人搶走(其中很多是專利和知識財產),最后這些財富中僅有10%被返還給德國,不過德國得到的還是比英國得到的要多兩倍(英國則用得到的資金償還了欠美國的戰時債務)。
特朗普這位老兄倒是更加“慷慨”,關于伊拉克,他曾說:“美國應該拿走伊拉克所有的石油”(特朗普競選時曾指責當初奧巴馬政府沒有“拿走”伊拉克的石油,導致今天伊拉克有那么多石油,可以作為極端組織的資金來源——觀察者網注)。
其實,與虛偽的杜魯門相比,我倒是更喜歡直率的特朗普。當然,特朗普也曾不斷提到美國慷慨的馬歇爾計劃,指責不知感恩的德國人對美銷售大量汽車,卻從美國買的很少,當然這是另一個瞎話了。
在歷史的這個節點上,是時候戳穿美國“慷慨”的謊言了。一直以來美國人總是說自己如何慷慨,好像他們從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似的。
- 原標題:拉里·艾略特:當特朗普背對觀眾,習近平已站在世界舞臺中央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力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