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望紅:這塊屏幕固然先進,但是沒有溫度
關鍵字: 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遠程教育鄉村教育農村教育城鄉教育城鄉差距教育改革【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雷望紅】
12月12日,一篇《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再一次引爆社會各界對于教育公平問題的關注。
文章描述了成都七中與中國貧困地區248所高中,通過課堂直播的形式共享優質學校的教育資源,結果使得200多所學校的升學率大幅提升的故事,清晰地呈現了城鄉學校之間不忍直視的教育差距,以及在參與直播之后發生的種種改變甚至奇跡。
不可否認,網校推廣人意識到了貧困地區教育的部分問題所在,通過直播推動了某些改變,但卻未徹底改變貧富地區教育差距的根源,同時還有摧毀貧困地區教育根基的可能。
城鄉地區高中教育的真實差距何在?
教育公平一直以來都是牽動國人心弦的重要話題,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是硬生生而鮮活的客觀存在,任誰來描述都可以呈現出兩類地區之間判若云泥之別。在高中階段,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通過高考成績即可分出差別,城市高中的清北人數、一本率、本科率等核心指標一般要遠高于農村高中(包括以農村學生為主的縣中),一些偏遠地區的高中可能從未出過清華北大的學生,甚至連一本都考不上,而大都市的優質高中,不僅有規模可觀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還有一批學生能夠被國際知名高校錄取,一本率達到90%以上。
城鄉學校之間的成績差異,最為顯見的原因在于學校師資力量的差距,家庭能力的差距以及學生基礎的差距,三者之間實則相輔相成。城市學校因擁有便利的生活條件、相對豐厚的工資待遇等優勢,能夠吸引優秀教師前來任教。優秀的標準在于教師的知識面廣,知識更新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創造力。城市家長主要是城市中產,經濟條件好,有個人可支配的閑暇時間,同時還有較高文化水平,簡言之“有錢有閑有文化”,他們既能夠自己指導子女教育,同時有經濟條件購買市場教育。城市學生在學校自身發展和家長要求壓力之下,加之充分的市場培訓,其知識面廣,基礎相對較好。
相比之下,農村學校由于地處偏僻地區,生活不便,工作環境較差,難以組建或兼顧家庭,因此很多優秀教師不愿到偏遠農村和山區縣城教書,導致鄉村學校一方面緊缺教師,另一方面缺乏優質教師。而農村學生的家庭多實行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即學生父輩在外打工,學生祖輩在家種田兼顧照料孫輩,祖輩的文化水平低,無法指導學習,父輩文化水平也不高,同時沒有時間指導教育孩子,因此農村學生接受教育所依賴的核心主體是學校。由于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同時缺乏市場教育條件和社會教育環境,以學校教育為核心的農村學生在知識基礎和知識面上要弱于城區學生。
城鄉教育在學校、家庭和學生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城區學生的累積優勢和鄉村學生的累積劣勢。然而,上述顯見的差距可能是真實存在卻又虛假的差距,即城鄉學生在學校師資、家庭環境和既有基礎上的差距雖然是客觀存在,但并非影響城鄉教育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實際上在于教育結構是否完整,以及師生力量是否被徹底激活。
當前鄉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結構的打破,教育結構包括教師結構、生源結構,以及師生互動形成的關系結構。
鄉村教育結構的突破是從生源結構的打破開始的,由于城鄉之間教育環境的差距,使得大量的學生向城市流動。學生流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流動,即學生因主客觀原因跟隨父母進城就讀,比如父母務工或進城買房居住。另一種是人為流動,即城區學校在招生時突破屬地管理的限制,將鄉村優質生源吸納到城區學校。
學生自然流動破壞了鄉村學校生源的規模結構,學生人為流動則破壞了鄉村學校生源的層次結構。規模結構的意義在于學生之間互動產生的信息傳遞功能,層次結構的意義則在于學生之間比較與競爭產生的比學趕幫的積極氛圍。
四川內江農村“袖珍學校” ,一位老師守著3個娃。@視覺中國
一旦學生規模和層次被破壞以后,學校的教學氛圍和教育效果會大大折扣,教師積極性和學生積極性大受影響。由于學生數量和優質學生減少,學校要出成績,需要花費比城區教師多得多的努力,師生教學互動的成本上漲,從而使得教師自我探索和積極創新的興趣下降,教師們就會安于現狀而不思進取。同時,師生之間基于教與學上的互動難度加大,互動密度減少,彼此之間的消極情緒傳遞很快就會化合為底層的悲戚與墮落,不僅是學生的墮落,還有教師的墮落,如此學校沒了希望,學生也沒了希望。
我曾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鄉村學校調研,發現發達地區的城鄉教育資源已經趨近于均等化,鄉村學校師生比要高于城區學校,師資力量的受教育水平均等,一些鄉村學校中不乏市縣優秀教師。然而,隨之鄉村學校的生源流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鄉村優秀教師們幾乎喪失了所有的熱情與信心,不對教學與改變抱有哪怕一丁點兒希望。
同樣,我也曾在最為艱苦的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鄉村學校發現“奇跡”,盡管城鄉教育存在明顯差距,但由于交通閉塞,學生外出讀書不便,考慮到高昂的成本,優質生源留下,師生們一齊努力突破貧窮的限制,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畢業生。當然,更多的鄉村學校面臨著城市學校的生源競爭,鄉村生源大量流失,鄉村學校在競爭中“一敗涂地”、“一蹶不振”。
城鄉教育的差距,是由城市發展所帶來的虹吸效應所造成的,城市學校優越的環境將鄉村學生尤其是優質學生吸納走,使得鄉村學校發展的完整結構被打破,鄉村學校就會始終處于難以翻身的洼地,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教師的自我放棄與學生的自我矮化,他們的潛能成為被浪費的資源。
一塊屏幕到底改變了什么?
成都七中那塊神奇的屏幕,其神奇之處在于改變了鄉村學校的教育場域,或者說上述提及的三重結構,即師資結構、生源結構和師生互動的關系機構,這些結構的改變并非真實的改變,而是存在于虛擬世界中,但是卻發揮著實在的作用,是鄉村學校的學生“情感起了變化”,是結構場域的力量發揮了作用。下面具體來講課堂直播改變了什么。
一是高水平教師與高水平的教學改變了學生的認知體系。高水平的遠程教育課程對于信息閉塞的鄉村學生而言,打破了他們固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新鮮的知識、新穎的方法、創新的思維和評價的層次,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得他們需要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大大拓展了他們的眼界,使得他們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外面更加豐富多彩和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這種刺激的意義就在于會創造無限可能。
二是通過共享優質學校教師改變了師資結構和師生關系結構。直播教師是優質學校的優秀教師,直播教師的出現,一方面給鄉村學校的教師施加了壓力,使得他們被迫反思和主動進步,在強者面前,更多的人是使自己變成強者,而非輕易示弱,鄉村教師在直播中既做學生也做老師,從中能夠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為鄉村學生新增了指導教師,分為線上指導和線下指導,線上教師面向成千上萬的學生講授課程,主要起標準化知識傳遞的作用,線下教師針對本班學生進行指導,主要起個性化輔導的作用,知識傳輸渠道的增加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改變了學生與本校本班教師的關系,新增了跨校師生關系。
三是通過跨校的學生比較激活鄉村學生的進取心和潛在能量。在鄉村學校,由于學生處于低水平的均衡狀態,學生之間的差距不大,最優秀的學生因缺乏競爭參照對象,因此喪失進步的動力。直播將200多所學校的學生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班級,將所有學生放置在同一個競爭平臺上比較,學生們之間有了新的參照對象,尤其是每個學校的優秀學生受到了刺激之后,就會樹立學習標桿和競爭對手,不斷地自我鞭策與奮發圖強,從而實現一個個突破。當一所學校內部最頂尖的學生取得進步之后,就會帶動次優學生的學習沖動,繼而帶動普通學生的學習沖動,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一旦學生被激活,整個學校就會充滿活力和朝氣,死氣沉沉的學校就活了。
這塊“屏幕”所帶來的變化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在于它所創造的“奇跡”,即讓一些看似缺乏希望的學校重新煥發生機。意料之中在于學生本身是可以通過某種力量激活的,學生生來平等,沒有智力上的差異,關鍵是后天環境的影響,一旦一種有效的力量介入,沉寂已久的力量就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美國電影《為人師表》中所講述的教師拿著菜刀將近400個混混送進哈佛耶魯的故事,充分展現了這種難以想象的能量。
遠程直播為何不宜推廣?
然而,我們不能迷信“屏幕”的力量,直播只是作為鄉村教育發生變化的催化劑,催化劑的積極作用在于將學生的能量激發起來,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競爭中來,展現出良好的學習風貌。直播作為催化劑本身同樣附帶“副作用”。
直播的出現,一是弱化了鄉村學校教師的作用和權威,線下教師從主體作用下降到輔助作用,高水平的線上教師具有絕對權威,線下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感可能會弱化,從而影響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密度和深度。線上教師無法兼顧到所有學生,當學生出現困惑,還是得求助于本班教師,如果缺乏信任,被破壞的現實中的師生關系就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發展。
二是直播的高水平課程和萬人課堂中不同層次的受眾之間會存在不可避免的張力。高水平課堂指向的是精英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普通學生難以跟隨教師的思路和進度,那么大量的學生在高強度的生拉硬拽之下就可能會自我放棄,這些學生在空間隔離的情況下不能獲得適合自己進度的教育。即使有反饋渠道,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不同的訴求,一個老師能夠滿足所有訴求?
三是將起點不同、差距巨大的學生放在同一個競爭平臺上進行比較,積極的結果是促使落后者奮發圖強,但也可能產生消極的結果,就是在落后發現巨大差距難以彌補后,自甘墮落,自我放棄,聽天由命,甚至怨天尤人,這不僅僅是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更是對學生希望的扼殺與前途的毀滅。因此,我們需要警惕“屏幕”創造奇跡的同時也暗藏著陷阱。
教育不是單向的知識傳輸,而是深度的互動,在互動中建立知識信心,延展知識維度與深度,互動包括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盡管遠程教育擴大了互動的場域,但是這種互動本身的深度降低,缺乏情境性的比較,使得區域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疏離,一旦學生在擴大化的教育場域中無法獲得成長的動力時,學校場域也不再能夠給予其動力。因此,關鍵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將教師和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激活,讓他們圍繞一個目標去燃燒和奮斗。
直播只是其中一種催化劑,是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一種可能,我們既要防范催化劑的副作用,也要尋找更多的催化劑和更多的可能,使得鄉村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被激活。當前,鄉村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防范學生的人為流失,保持鄉村學校的生源結構;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鄉村教師資源,做到人盡其用,提高教師資源效率,不斷推進教師水平,提升他們與時俱進、更新知識的能力;
再次是要保持或重建學生競爭平臺,通過合理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煥發他們的奮斗活力。
最后才是從技術上著手,通過新技術的運用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一言以蔽之,鄉村教育改變的關鍵在于人潛在力量的激活而非技術的展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后更新: 2018-12-15 17:53:46
-
為什么中國堅持開放?習近平用實踐告訴你
2018-12-15 16:25 改開40周年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2018-12-15 16:23 改開40周年 -
李克強:政府出臺文件切忌“一刀切”和“下指標”
2018-12-15 16:02 -
新疆兵團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艾斯蓋·卡德爾被查
2018-12-15 15:43 廉政風暴 -
視頻:《必由之路》(四)“力量之源”
2018-12-15 14:50 改開40周年 -
加駐華大使已探視康明凱
2018-12-15 14:26 華為 -
浙江原省長回憶治理假劣:打噴嚏繃斷皮帶,總理大笑“報應”
2018-12-15 13:33 改開40周年 -
成都教育局:每天8萬學生遠端與七中同上課
2018-12-15 13:15 中西教育 -
最新房價:北上廣深二手房全部下跌
2018-12-15 12:04 中國房市 -
處理結果:取消導師資格,調離教研崗
2018-12-15 11:36 中西教育 -
《必由之路》第四集 力量之源
2018-12-15 11:20 改開40周年 -
習近平的改革足跡——新時代 再出發!
2018-12-15 11:1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作家二月河病逝,享年73歲
2018-12-15 10:05 -
代課女教師遭村文書猥褻事后流產 嫌疑人被刑拘
2018-12-15 09:54 依法治國 -
這部片里,高層智囊罕見出鏡
2018-12-15 09:22 改開40周年 -
我大使這封措辭火辣的信,釋放了一個強硬的信號!
2018-12-15 09:14 中國外交 -
《必由之路》(四)“力量之源”四分鐘速覽
2018-12-15 08:50 改開40周年 -
又一“紅通”歸案:曾揚言此生死也要死在新西蘭
2018-12-15 08:13 海外追逃 -
慶祝改開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京舉行
2018-12-15 08:09 改開40周年 -
市委書記涉民間借貸 主政地30人因借貸身亡
2018-12-15 08:02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全程空喊口號,她威脅要讓中國“付出更大代價” 評論 240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69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6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25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