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世界500強:國企不應以盈利水平論英雄
關鍵字: 國企改革財富世界500強國有控股公共服務國企備忘錄7月7日,《財富》雜志發布了2014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對中國讀者而言,最關注的莫過于以下幾點:中國上榜公司數量創紀錄達到100家,僅次于美國的128家;中國企業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首次挺進前三甲;國家開發銀行、太平洋建設集團(民企)等7家中國企業新晉500強榜單。
在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增速二次放緩,主流經濟學者對經濟持悲觀態度,外媒紛紛唱衰中國經濟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在2014年榜單中的位次,能繼續保持昂揚上升態勢,著實來之不易。
排名上升迅猛多為中國企業
通過對500強榜單的橫向比較,可以發現很多被大眾忽視的有趣細節: 《財富》雜志公布的20家2014年世界500強排名提升最多的公司,和排名下降最多公司。其中排名提升最多的公司中,有16家公司是中國公司,兩家是美國公司,另兩家為日本和墨西哥企業。
中國企業中排名上升最快的是天津的一家物流企業,上升幅度達到168名。新進入的7家企業也大多集中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汽車、能源、銀行等行業,這跟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中國仍然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上述行業還有大量發展機遇。(圖表1,見文末)
而在排名下降最多的公司中,分布完全反了過來,只有兩家中國公司外,其余均為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而且集中在金融保險、家電制造等行業,排名下降最多的是日企。
很明顯,通盤考慮,500強榜單的這些細節說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處在向上態勢。
賺錢挨罵,虧錢也挨罵
從所有權上看,世界500強名單中的100家中國企業,除8家港臺企業外,大陸私企僅9家,其余均為央企或地方國企。(圖表2,見文末)或許正因為如此,媒體上充斥著大量對該榜單的另類解讀,將中國企業過去一年在榜單中的上升勢頭輕輕帶過,著重以盈利水平做文章,認為從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數據,即企業利潤來評判,入榜中國企業盈利能力在下降。另外還指出,榜單中的中國企業雇員人數比平均水平高出數倍,意味著人均創造利潤水平低下等等。
毫無疑問,中國作為后發國家,不管私企國企,如果在盈利水平、治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離歐美發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也是正常現象。這與中國的發展階段相吻合。私營企業作為中國稅收和就業貢獻巨大的重要力量,仍待獲得更多支持,努力奮發。不過,如果只盯著中國上榜企業國企占絕大多數做文章,忽略中國國企所承載的功能,單純拿中國500強企業利潤水平以及雇員多寡來作對比,就有點兒打蛇未找到七寸了。
既然要比,不妨放在現實環境下。中國國有企業本身承擔了一定的就業保障功能,由于歷史原因,盡管歷經幾輪國企改革,時至今日,國企還被當做鐵飯碗,不像私企那樣可以隨意裁減員工,每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導向準確反映了由此形成的國民心理。
一方面,部分中國人仍然受益于這種勞工雇傭模式,另一方面,國企也為中國經濟在減速時保持較高就業率立下了功勞。西方意義上的私人企業,以資本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以最少的人力創造最多的利潤為企業發展目標,即以所謂的人均利潤來衡量企業的未來發展水平。中國的私有企業何嘗不是如此,但中國國企的情況可就兩樣了。
再從企業利潤的角度看。中國國有企業該不該賺錢,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學者們爭議不斷的話題,現在怎么又要國企以盈利水平論高下呢?
記得2009年有媒體報道說,時任國資委主任的李榮融曾為一篇《央企為什么這么“紅”》的文章一宿未眠。彼時,國務院國資委剛剛公布了央企年度成績單——央企銷售收入與利潤連續三年攀升。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起,央企國有資產從2萬億,增加到了2009年的5.5萬億。本以為如此出色的表現,足以為國資委與央企贏得掌聲,可李榮融沒想到,收獲的還是罵聲。
這正是中國國企發展至今“里外不是人”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國企的定位和性質已經日漸明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曾明確: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要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另一方面,中央又提出要求:“國有企業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
既要保證戰略性公益性,又要保值增值,這是很多國企、尤其是自然壟斷行業國企面臨的矛盾兩難。很顯然,他們跟以單純追求利潤為目標的西方私人企業不能同日而語,必然無法像西方私營企業那樣追求利潤最大化。
國企不應以盈利水平論英雄
500強榜單中的國有企業,很多為電力、天然氣、交通運輸、郵政等自然壟斷行業,還有一些仍處在改革之中的涉及國家戰略或國計民生的行業領域,如軍工、銀行、通訊、糧油等。不少行業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公共品性質。比如中石化下游的油品銷售,國家電網的電力輸送,鐵路的火車票,等等,成品油價、電價等涉及國計民生的領域,政府為了保證物價的平穩,對其實行嚴格價格管制,所以這些領域的國企,本身就不以盈利為目的。
在金融危機之前幾年,成品油價格改制尚未開始。面對國際原油價格飛漲,“三桶油”因為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管制不能靈活調節,而處于虧損狀態。但當時經濟學家們不提什么盈利水平,而是在媒體上表示,國企本不應該賺錢。今天,中石油公司進口天然氣每年數十億元的虧損,也面臨同樣的局面。
在某些時候,國企還承擔著一定的政策調控功能。比如在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國企獲得了大量銀行貸款和授信,這些企業加大投資力度,使中國經濟得以迅速走出危機。
再比如發生在上海的案例。2011年出現染色饅頭事件之后,上海國企杏花樓(國有股占32%的股份制企業,前身為黃浦區第二飲食公司)臨危受命,以微利生產饅頭保證市場需求。因為在上海市民心里,老國企有口碑信得過。這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中不可思議,但在中國的政商環境下很常見。
所以,背負就業負擔和公益性、承擔政策調控等特殊功能的中國國企,在國際舞臺上與國際私企巨頭PK,二者本身就不具備可以量化比較的條件。而像諸多批評家所言,以利潤水平和人均利潤去簡單衡量,更不科學。
當下,國企新一輪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以國企重鎮和改革前沿——上海新公布的國企改革細則來看,基礎設施和功能區域開發建設、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國有企業,將保持國有全資或國有控股;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可保持國有控股或相對控股。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根據發展實際,按照市場規則有序進退,合理流動。
在這個時候,如果還不分青紅皂白,以西方私企的利潤最大化標準,來要求世界500強榜單上的中國國企單純追求利潤,更加顯得不合時宜。
(翻頁請看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上升最多的20家企業和排名下降最多的20家企業,以及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完整名單)
世界500強中排名上升最多的20家企業
世界500強中排名下降最多的20家企業
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完整榜單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