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正惠:身為臺南人,我為什么成了統派?
【文/呂正惠】
我生長在臺灣嘉南平原靠海邊的一個非常小的農村,按行政區劃,是臺灣省嘉義縣太保鄉(現在的太保市)的一個小村子,因為村子太小,必須跟鄰近的另一個小村子合并成一個行政村。我們村子沒什么文化,我小時候的印象,全村沒有人講日語,雖然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為本島人設立了公學校,但全村好像沒人到公學校讀過書,因為村子的人非常窮苦,不可能想到要讀書。在我的印象里,村子好像也沒有設過私塾,可以讓小孩讀一些最簡單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所以我小時候也沒有看過任何漢文書籍。
沒想到后來我會從這個村子搬出來,先搬到嘉義市,再搬到臺北市,并且接受了國民黨政府最完整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最后我居然拿到了中文系的博士學位,成為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后來還當過系主任,在1980年代臺獨派日漸崛起以后,毅然決然的加入當時臺灣唯一的統派組織“中國統一聯盟”(1992年)。
我的經歷讓很多人深感意外,甚至許多中國統一聯盟的盟友都不太能理解,我這么一個地地道道的臺灣南部人,閩南話講得好,國語(普通話)講得結結巴巴,竟然會這么堅定的認同中國。有一次參加宴會,同桌有一位同鄉突然問我,“呂教授,你不是跟我一樣是嘉義人嗎?”我說,“是啊”,“那你怎么會說你是中國人呢?”我有一個學生畢業多年后見到面,也跟我說,我們老板說,“呂老師明明是臺灣南部人,怎么會是統派呢?”在那個統獨分裂的關鍵時期,常常會出現這么荒謬的現象。
1960年我們家終于在臺北市最老的城區萬華落戶,當年我才十二歲,我父親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的城市打工仔。我父親的故事值得一講,我以后也許會為他寫一本書。我從小學六年級起就在臺北讀書,比起鄉下小孩,我算是有比較好的教育環境。因為我父親的個性,我們家一直過著窮苦的日子。跟一般小孩不一樣,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不怎么跟小朋友一起玩,只要有書讀,我什么事都不計較。班上也有一些較有錢的同學,但我從來沒有注意到同學間的貧富差距。
上了初中以后,我特別喜歡讀地理和歷史課本,老師還沒教到,我自己就先讀了。我們的地理課本是一省一省講,因為按國民黨的行政區劃,中國有三十五省,每省有一幅地圖,讀每一省時,我就會把這一幅全省地圖攤在窗玻璃上,用一張白紙照描一遍,包括主要的河流和城市。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從初中開始,我就對中國的山川非常熟悉。
我對中國的感情,是透過一省一省的地圖描繪出來的。對于中國歷史,則是經由背誦每一個朝代,一代一代連接起來的。還不到初中三年級,我就會背誦“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別人讀歷史,常常會不記得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是哪一個朝代的人,對我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考歷史時,我從來不會把任何歷史人物的時代搞錯。
我并不是只喜歡地理和歷史,但是這兩個科目從小就讓我牢牢記住,我是中國人,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有廣大的版圖,包含三十五個省,十二個院轄市(這也是國民黨的行政區劃),還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四大河流。自小學開始,我就和中國的歷史和地理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很多人小學一讀完,歷史地理基本就忘光了,但我跟他們完全不同。
但是,我從初中地理、歷史課本所學到的“中國”,卻存在著一個重大問題。這個中國,現在卻只“剩下”臺灣省(再加上福建省的“金門縣”和“連江縣”),其余的只能算“匪區”,正被“共匪”竊據著,等待我們去“拯救”和“光復”。老實講,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我很難真正理解我們在臺灣的中國人的處境。
我只記得,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每年每到一個時候,報紙上都會喧騰著一個話題──又到了聯合國表決“中國問題”的時候了(因為我住在臺北,我才知道有這個問題,如果我一直住鄉下,也許我根本就沒感覺)。對于這個問題,當時才十幾歲的我,也是無法真正理解的。從初中二年級,一直到大學畢業,整整“熬”過十年以后,才終于“熬”到一個我勉強可以理解的結局──聯合國里的中國席位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喪失了中國的代表權。老實講,現在絕大部分的臺灣民眾,都還無法理解1971年聯合國這一次極為重大的表決所具有的歷史意義──但是,我當時就了解了。
1971年我已讀完中文系本科,以我對中國歷史熟悉的程度,我已經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正統”之爭。國民黨說,共產黨雖然占據了整個中國大陸,但他們只是“匪幫”,國民政府才是中國正統,雖然現在退守臺灣,還是有資格代表中國。但現在,經過聯合國每年一次的反復投票,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會員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有資格代表中國。
1971年的決議,說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已經完全改變了。當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時,“中華民國”自然就喪失了代表權。按照中國歷史的正統觀念,雖然國民黨還統治著臺灣,但從法理上來說,臺灣的主權屬于中國,臺灣人民當然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當時我已完全了解這個決議的真正意義。
- 原標題:我為什么是一個統派?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洋媒吐氣欄目加入觀察員頻道
2023-03-14 17:41 流浪地球 -
158個獎!《瞬息全宇宙》成影史獲獎最多電影
2023-03-11 16:57 -
石家河最新考古成果:面積近350萬平米,與良渚古城相當
2023-03-09 09:32 考古 -
電影《望道》開啟2023上影“連臺好戲”
2023-02-24 17:46 -
商務印書館列出20年十大“時代新詞”:疫情防控上榜
2023-02-09 16:15 -
今年春節檔,“螞蟻扳倒了大象”?
2023-01-31 19:27 中國電影 -
《滿江紅》是靠這些“奪冠”的嗎?
2023-01-31 15:40 中國電影 -
導演郭帆人民日報撰文:強盛的國家才能托舉起強大科幻產業
2023-01-31 09:51 中國電影 -
《滿江紅》片方: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2023-01-29 22:47 中國電影 -
《滿江紅》官博連發數條回應爭議: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023-01-28 20:11 中國電影 -
2023春節檔票房67.34億元,創春節檔歷史第二
2023-01-28 07:47 觀察者頭條 -
衣服挺好,就是模特有點多余
2023-01-26 21:11 -
神兔文化受青睞 月神兔燈一難求
2023-01-21 09:24 老外講故事 -
《中國奇譚》破圈,國漫如何重新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2023-01-14 12:32 國產動畫 -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將啟動: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總目錄
2023-01-06 07:58 -
認出一個字獎10萬!河南安陽將分批推出未釋讀甲骨單字
2022-12-27 15:27 考古 -
“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提取出土,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
2022-12-27 07:32 考古 -
美國原住民抵制《阿凡達2》:“白人救世主”電影,挪用我們文化
2022-12-26 20:53 -
兒童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 給孩子備藥服藥要注意什么?專家解讀→【科學防疫小貼士】(4)
2022-12-13 23:26 健康中國 -
日本2022年度漢字↓↓
2022-12-12 16:06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