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凱碩:西方是時候平等地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文/馬凱碩,翻譯/觀察者網 郭涵】
過去數百年來,西方都吸引著全世界的想象與尊重,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真正不為人知的是數十億人腦海中正悄無聲息萌生的看法:如今的西方正在失去這份尊重。
西方能享受顯赫地位的功臣并非其價值觀,而是生產力水平。更優越的生產力水平確保了人口相對較少的西方國家能夠領先全世界200年,并利用其科技優勢殖民地球的各個角落。很難想象,僅僅100年前,10萬英國人就能夠有效治理超過3億印度人。不管在后殖民時代有多少充分的理由去怨恨西方,全球南方國家確實對西方發達的生產力水平懷有真切且長期的尊重。
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后的一段時期,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社會運行穩定且秩序井然,有著基于共識的民主體制與持續的經濟增長。他們的領導人就算有時顯得不夠鼓舞人心,至少也是明智的。正如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有遠見地預言,蘇聯最終將敗在西方的“精神活力”手上。
不幸的是,如果凱南能活到今天,他將很難找到類似的活力。有能力的領袖被無能的政客取代;一度秩序井然的社會已深陷困境,面臨政治上的動蕩——英國脫歐、唐納德·特朗普和其他民粹主義領導人的崛起就是明顯的跡象。許多西方知識分子看到了這一點,但自我安慰說這些只是暫時性、周期性的挑戰。
可它們并不是周期性的挑戰,而是結構性挑戰。比如,每一位歐洲國家領導人都應該牢記一組統計數據:從2010年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為3萬億美元的東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GDP總量17萬億美元的歐盟。
只要西方領導人依然不愿向本國民眾開出他們長期向落后的發展中經濟體開出的苦藥,這種經濟治理的無能就會持續體現,現在還要加上(西方在)地緣政治層面的無能。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被視作違反國際法,理應遭到譴責。然而,占全世界總人口85%的國家都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這能說明俄羅斯被孤立了嗎?還是說被孤立的恰恰不是俄羅斯?
確實,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至少表現出了玩弄地緣政治的狡黠,而非無能。當需要聯合盟友進一步施壓中國之際,美國借助烏克蘭的沖突加深了歐洲對華盛頓的依賴。然而,美國可能最終會意識到,這些地緣政治上的得分只是暫時性的。面對西方的聯合施壓,俄羅斯依然有可能崩潰,但這種前景看上去越來越難以實現。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可能不得不痛苦地接受妥協。如果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妥協,非西方國家會質問:“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義?”
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大量援助只會證實全球南方國家的看法,他們越來越相信,西方并沒有真正關心他們。值得注意的是,當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時,各國對新冠疫情大流行尚且記憶猶新。在那個時期,全球南方國家眼睜睜地看著西方國家手中握有過剩的疫苗,卻不愿同他們分享。
今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同貝寧外長阿貝農西會面時的互動引發熱議
對全球南方國家的政府來說,最令人擔憂的前景是特朗普可能重新贏得選舉。如果成為現實,全世界將面對一個更加不友善且憤怒的特朗普,他將再度撕毀氣候協議,無視聯合國并在雙邊關系中利用美國的權勢霸凌其他國家。
即使擁有最好的社會科學分析工具,美國的建制派依然搞不清楚,導致那么多美國人給特朗普投票的憤怒根源何在。一個嚴重分裂的美國社會無法再度為全世界扮演“閃耀的山巔之城”的角色。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西方在面對非西方世界時,出現了一種形而上學的疏離與割裂。
曾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民眾將西方視作本國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今他們意識到,必須依靠自己找到出路。但這是否意味著,西方與非西方世界將迎來不可避免的全面脫鉤呢?絕非如此。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面臨許多緊迫、共同的全球性挑戰。
我們需要相互交流,但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居高臨下的那一套必須結束。現在,西方與非西方世界是時候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了。
(原文于12月12日發布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評論版面,原標題為:“西方是時候平等地與非西方對話了。” It's time for the west and the rest to talk to each other as equals.)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以軍稱在加沙發現迄今最大規模哈馬斯隧道
2023-12-18 07:21 巴以恩仇錄 -
打壓中企?英國又有新動作
2023-12-17 23:22 不列顛 -
塞爾維亞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2023-12-17 23:02 -
普京:以為與西方沒有意識形態對抗,“我天真了”
2023-12-17 22:20 俄羅斯之聲 -
局勢惡化,“暫停通過!”
2023-12-17 20:59 -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養老金制度》,讓德國吵翻
2023-12-17 19:10 -
7.7萬億日元,日本2024年度防衛費預算再創歷史新高
2023-12-17 16:49 -
美方宣布歸還14件被盜文物,柬首相回應
2023-12-17 15:56 文化 -
“他們嘴上不說,卻紛紛與我接觸”
2023-12-17 15:15 烏克蘭之殤 -
美國防部拿中國為由催硅谷“卷”,科企:憑什么?
2023-12-17 15:14 美國一夢 -
法外交部:一雇員在以空襲中身亡,要求以色列盡快查清
2023-12-17 14:17 巴以恩仇錄 -
阿根廷11省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
2023-12-17 13:33 觀察者頭條 -
“新年伊始,有信心從中方那里收到好消息”
2023-12-17 11:33 -
沒錢援烏了?美西方想了一招…
2023-12-17 10:56 烏克蘭之殤 -
以色列總理暗示將重啟人質談判,哈馬斯:必須停止侵略
2023-12-17 09:59 巴以恩仇錄 -
以防長稱為誤殺人質負責:將讓所有人質返回家園
2023-12-17 09:14 巴以恩仇錄 -
美政府機構怒了:以軍炸死我們的合作商,拜登卻毫無作為
2023-12-17 09:03 巴以恩仇錄 -
襲擊事件頻發,多家航運巨頭暫停紅海航線
2023-12-17 08:31 -
玻利維亞正式進入鋰工業化進程!中企承建碳酸鋰廠項目竣工
2023-12-17 07:49 一帶一路
相關推薦 -
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70“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48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60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71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32最新聞 Hot
-
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
“重大轉變”!拜登政府解除這一禁令
-
“澤連斯基祝賀,馬斯克接了電話”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