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爾斯海默:不可避免的對抗——美國、中國與大國政治悲劇
【導讀】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簽訂協議;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批準我國為正式成員;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的“入世”,年底將迎來紀念活動的高潮。
但20年后的今天,中美關系卻處于低谷。美國政界、學界在進行所謂的“反思”:接觸政策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美方近期一方面屢屢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又表示美中關系“不是新冷戰”,不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應該如何理解這種對“接觸”政策核心目標的背離?
著名現實主義學者米爾斯海默在《外交》雜志11/12月刊上發表文章《不可避免的對抗——美國、中國與大國政治悲劇》,批評“接觸”政策,認為美國迷信“自由民主必勝”,違背了現實主義邏輯。
然而,這位現實主義學者,并未能從當時國際與美國國內政治、經濟的現實出發,客觀分析中國融入全球市場的過程,只是一味歸結于政策失誤。他還將中國入世,視為美國的“允許”,而無視那是艱苦談判后、至少在當時看來互惠互利的結果。
米爾斯海默作為嚴肅學者,長期堅持其“現實主義”理論,但也要看到,部分美方政客試圖進一步惡化中美關系,有可能借用其理論作為“依據”。了解其新近論述,仍有現實意義,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 米爾斯海默 譯/ 觀察者網 傅洛拉】
這是一個重大的選擇。三十年前,冷戰結束,美國贏了。它當時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掃視四界的威脅,美國的決策者似乎沒有什么值得擔心的——尤其是中國,一個十多年來一直與美國共同對抗蘇聯的弱小國家。
但也有一些不祥的跡象:中國的人口幾乎是美國的五倍,而且其領導人已經接受了經濟改革。人口規模和財富是軍事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變得更加強大。由于一個更強大的中國肯定會挑戰美國在亞洲乃至其他地區的地位,因此美國合乎邏輯的選擇應該是很明確的:減緩中國的崛起。
相反,美國鼓勵中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都被關于“自由主義必勝”和“大國沖突過時”的錯誤理論所迷惑,都奉行接觸政策,旨在幫助中國變得更加富裕。
華盛頓推動對華投資,歡迎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體系,認為中國將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主”國家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中國入世,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然,這些幻想從未實現。中國不但沒有在國內接受“自由價值觀”,沒有在國外接受現狀,反而在崛起時變得更加野心勃勃。接觸并沒有促進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和諧,反而未能阻止競爭,并加速了所謂“單極時刻”的結束。
今天,中美陷入一場只能稱為“新冷戰”的激烈的安全競爭,涉及雙方關系的方方面面。與最初的冷戰相比,這種競爭對美國政策制定者的考驗更大,因為中國很可能是比鼎盛時期的蘇聯更強大的競爭對手。而且,這場冷戰更有可能升溫。
這一切都不足為奇。中國正在按照現實主義的預測行事。誰能指責中國領導人謀求主導亞洲,并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當然不是美國,它追求類似的進程,崛起成為本地區的霸主,并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安全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
今天,美國的行為也正如現實主義邏輯所預測的那樣。長期以來,它反對其他地區霸權的出現,將中國的野心視為直接威脅,并決心遏制中國的持續崛起。不可避免的結果是競爭和沖突。這就是大國政治的悲劇。
然而,本可以改變的是中國崛起的速度和程度。如果美國決策者在單極時期考慮均勢政治,他們會試圖減緩中國的增長并最大限度地擴大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實力差距。但一旦中國富裕起來,美中“冷戰”就不可避免了。
“接觸”可能是任何國家在近代歷史上犯下的最嚴重的戰略失誤:一個大國積極促進同等的競爭對手崛起,你找不到可以相提并論的例子。現在要再去做很多事情來改變,已經太晚了。
現實主義的基本知識
1960年代中蘇分裂后不久,美國領導人明智地將中國融入西方秩序并幫助其經濟增長,認為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將能夠更好地幫助遏制蘇聯。但隨后冷戰結束,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不再需要盯著莫斯科,美國決策者應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該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75分之一。但鑒于中國的人口優勢,如果其經濟在未來幾十年快速增長,它可能會在純粹的經濟實力上超過美國。簡而言之,日益富裕的中國對全球力量平衡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中國作為經濟巨人的前景是一場噩夢。這不僅意味著單極的終結;一個富裕的中國肯定也會建立強大的軍隊,因為人口眾多的富裕國家總是將其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實力。中國幾乎肯定會利用這支軍隊在亞洲謀求霸權,并將力量投射到世界其他地區。一旦這樣做,美國將別無選擇,只能遏制(如果不是試圖削弱)中國的力量,從而引發危險的安全競爭。
為什么大國注定要競爭?首先,沒有更高的權威來裁決國家之間的爭端或在受到威脅時保護它們。此外,任何國家都無法確定對手——尤其是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對手——不會攻擊它。競爭對手的意圖很難預測。
各國認為在無政府世界中生存的最佳方式是成為最強大的參與者,這在實踐中意味著成為自己地區的霸主,并確保沒有其他大國主導該地區。
這種現實主義邏輯從一開始就影響了美國的外交政策。早期的總統及繼任者們努力使美國成為西半球最強大的國家。在二十世紀初取得地區霸權后,美國在阻止四個強國稱霸亞洲或歐洲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它幫助在一戰中擊敗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二戰中擊敗了日本帝國和納粹德國,并在冷戰期間遏制了蘇聯。
美國對這些潛在的霸主憂心忡忡,不僅因為它們可能變得強大到足以涉入西半球,還因為這將使華盛頓更難在全球范圍內投射力量。
中國正在按照同樣的現實主義邏輯行事,實際上是在模仿美國。它想成為其后院最強大的國家,并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希望建立一支藍水海軍,以保護其從波斯灣獲取石油的路徑。它希望成為先進技術的領先生產商。它想建立一個對它的利益更有利的國際秩序。一個強大的中國放棄追求這些目標的機會是愚蠢的。
大多數美國人不承認北京和華盛頓遵循相同的劇本,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是一個崇高的“民主”國家,與中國等國家的行為不同。但這不是國際政治的運作方式。
所有大國,無論是否“民主”,都別無選擇,只能在根本上是零和游戲中爭奪權力。這一迫切需要在冷戰期間激勵了兩個超級大國。它激勵著今天的中國,即使它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會如此。這也激勵了美國領導人,使他們決心遏制中國。
即使有人拒絕這種強調結構性力量推動大國競爭的現實主義說法,美國領導人仍然應該認識到,在所有國家中,將中國變成大國是一種會招來麻煩的做法。
畢竟,它長期以來一直尋求以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解決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并在東亞懷有廣泛的“修正主義”目標。中國政策制定者一直表示希望解決臺灣問題,從日本收回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列島),并控制南海大部分地區——這些目標注定會遭到中國鄰國的猛烈抵制,更不用說美國了。中國一直有“修正主義”的目標;錯誤在于,讓它變得強大到足以針對這些目標采取行動。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聯儲官員:通脹指數或將出現“更高的讀數”
2021-11-15 06:43 美國經濟 -
卡扎菲次子十年來首次公開露面:將參選總統
2021-11-14 20:05 阿拉伯之冬 -
貨架空空,美媒專欄作家:我們要學著像歐洲人一樣生活
2021-11-14 18:27 美國一夢 -
大烏龍!臺當局聽信網絡傳言,誤以為“以色列承認高端疫苗”
2021-11-14 18:23 臺灣 -
美國FBI一電郵系統被黑,發送大量“假”郵件
2021-11-14 16:44 -
被曝空襲敘利亞致64名婦女兒童死亡,美軍卻稱:是合法自衛
2021-11-14 16:06 -
美媒深度調查:美軍敘利亞空襲致大規模平民死亡
2021-11-14 16:05 美國一夢 -
上半年失業率達25.4%,韓國青少年經濟痛苦指數飆至六年來最高
2021-11-14 16:01 三八線之南 -
有多少錢算富人?韓國調查:總資產5400萬或年收入162萬
2021-11-14 15:59 三八線之南 -
普京:難民危機是西方國家造成的,與俄羅斯無關
2021-11-14 15:54 俄羅斯之聲 -
英特爾想擴大在華芯片生產,白宮否決:不安全
2021-11-14 11:40 -
談到俄羅斯,他警告國內政客:不要使局勢升級導致誤判
2021-11-14 11:35 涼戰 -
最后關頭,印度出面改了一個詞
2021-11-14 10:55 觀察者頭條 -
波蘭:一士兵在波白邊境遭槍擊死亡
2021-11-14 09:01 -
印度警方擊斃26名納薩爾派武裝分子
2021-11-14 08:43 印度驚奇 -
美國新增確診106337例、死亡1552例
2021-11-14 08: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埃塞俄比亞進入緊急狀態,總理發言人:民眾生活未受影響
2021-11-14 07:35 非洲之窗 -
沙特將于11月下旬啟動首屆女足聯賽
2021-11-14 07:32 -
美國官員:伊朗不太可能授權對伊拉克總理襲擊
2021-11-14 07:32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