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酒的作家葉羅費耶夫死于喉癌,一年后蘇聯解體,宏大敘事的崩塌換來的并非天真者期盼的新生,而是他筆下的徹底混沌,為逃避現實生活的慘淡,人們紛紛奔向酒瓶子……小說預言的不僅是作家自己的命運,也是整整一代人的命運。
閱讀
-
情報所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幫助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在有關某個題目——無論新與舊,無論是本國的還是外國的——的文獻海洋中找到方向,但是這對情報所的工作人員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讀者寥寥無幾、正門被封死、運作體系陳舊落后,這都沒有讓研究所感到羞愧。
閱讀
-
25年前,同樣的悲劇已經發生過一次。那是在1988年12月的列寧格勒,蘇聯科學院圖書館失火。沒錢,可以說是蘇聯解體后文教機構最致命的傷。生活在數字化時代的我們或許根本難以想象,在獨聯體國家的大多數圖書館,找書仍是通過翻圖書卡片進行的。
閱讀
-
這是一部被時代怒濤錘打的小說,也是斯大林最喜愛的戲劇,自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爭議。布爾加科夫的經典作品《白衛軍》屹立在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中。如今,這部小說反倒成了某種雙面政治預言——劇里的基輔指向了如今現實中的基輔……
閱讀
-
俄羅斯友人對普京贊許有加:“普京做得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它奪回來,當然要好好把握。是的,之后會出現很多很多問題,管它呢。”這就是民意。對于普京來說,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后評。我們能想到的后果他也一定都想到并做好承擔的準備。
閱讀
-
像俄羅斯所有那些煞有介事的機構一樣,進診所門后還得脫大衣、穿鞋套等一陣折騰。掛號處人太多,我們就問了衣帽寄存處的大媽,這位大媽態度和善,實屬難得:“您歸我們診所負責嗎?”“不。”“是別的診所把您調到我們這兒來的嗎?”“不是。”“那我們就不能接收您。”“那如果我們自己掏錢呢?”“那可不行,孩子們,我們可是國立的診所!”
閱讀
-
這是一份給全俄中小學生推薦的100本課外讀物書單,但現代俄國文學創始人普希金卻榜上無名。事實上,僅從書目作者的民族構成就足以看出,這份書單不僅是出于政治正確的考慮,也是對緩解當下俄羅斯錯綜復雜民族問題的一次嘗試,但效果如何恐怕只能由時間來檢驗了。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