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抗議紐約時報:將政府合法性與李光耀故居去留問題掛鉤
關鍵字: 李顯龍家庭爭端李顯龍與弟妹紛爭新加坡李家紛爭李光耀故居爭端新加坡政府抗議紐約時報涉李光耀故居爭端報道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圍繞其故居的紛爭,從6月14日爆發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其中當然包括了美國媒體的報道。
紐約時報7月14日發表一篇以“李光耀故居爭奪戰演變成新加坡國家危機”為題的文章。文章稱,“表面看來,這是一場不堪的財產爭奪戰,但因為這些指控演變成了一場國家危機,令外界質疑這個島國的治理情況,質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家選擇領導人的方式。”
對此,新加坡駐美大使致信紐約時報,駁斥該報關于李光耀故居爭端的報道“言過其實”,新加坡政府沒有陷入危機。紐約時報7月11日在網站刊登此信。
然而,7月12日,新加坡外交部官網發文質疑紐約時報網站公開的信函刪去了部分內容,并全文公示。
“新加坡建國總理故居紛爭變成一場國家危機”,截圖來自紐約時報
與上文為同一篇文章,截圖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據紐約時報7月4日刊文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去世兩年來,新加坡沒有為他立紀念碑、雕塑,也不曾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但現在,就他那樸素的住宅發生的一起充滿怨恨的公開家庭糾紛,破壞了新加坡作為有序的威權主義典范的形象,同時也暗示出這個國家的政治未來存在著更深層的分歧。李光耀三個子女中的弟妹指控他們的兄長、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濫用職權,違背父親的意愿,執意保存故居。他們認為李顯龍的目的是以此支撐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并培養自己的兒子,最終建立起一個王朝。
“表面看來,這是一場不堪的財產爭奪戰,但因為這些指控演變成了一場國家危機,令外界質疑這個島國的治理情況,質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家選擇領導人的方式。”
文章介紹,“李光耀故居位于新加坡歐思禮路38號,這間一共有五個臥室的房子本身不算太起眼。這是一座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宅,沒有地基,濕氣沿著墻壁向上升騰。年久失修之下,墻面斑駁,有的還有裂縫。家具也是多年前置辦的。堂屋內的一個小架子上并排擺著兩個骨灰甕,里面裝著李光耀及其妻子的骨灰。”
“李光耀在1959年至1990年擔任新加坡總理期間,帶領新加坡創造了大量財富,而這棟房子既是他的簡樸生活方式的寫照,也是政府為政清廉的象征。它還有著無可否認的歷史意義。擺有一張長桌和若干椅子的地下室,是最終掌權的獨立運動領導人在1950年代開會的地方,是人民行動黨的誕生地。”
李光耀曾在遺囑中明確表示,這棟住了將近70年的房子在他死后必須拆除。他說,不想讓自己的故居變成一座博物館,供游客穿行其中,弄得“亂七八糟”,人們有老照片用來緬懷過去。不過李光耀規定,照顧他晚年生活的女兒(李瑋玲)如果愿意可以一直在那里住下去。目前62歲的李瑋玲還住在里面,因此對這處房產的最終處置或許要再過數十年才見分曉。
李光耀(已故,中間),李顯揚(左三)李瑋玲(左五)李顯龍(右三)/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稱,身為新加坡民航局董事會主席、曾任國際電信公司新電信首席執行官的李顯龍之弟李顯揚說,他將無限期離開這個國家,因為害怕遭到政府的報復。7月1日,李顯揚在Facebook上發表聲明,指責李顯龍“大動干戈地協調各方力量”對付他和他姐姐、知名神經科醫生李瑋玲(Lee Wei Ling)。
紐約時報還采訪了李顯揚長子、哈佛學者李繩武,新加坡學者,社會活動人士等。李繩武稱,“對執政黨來說,這棟房子是他們的遺產的象征,是一個與他們有著獨特聯系的象征,給他們以合法性。”
李光耀故居/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還提及,現年65歲的李顯龍在3日的國會特別會議上對弟妹的指控加以反駁,認為這些指控“毫無根據”,“待這起不愉快的事件塵埃落定后,人們必定知道政府的運作是透明、公正和得當的”,“在新加坡,就連李先生的故居和他的愿望都是接受法律管轄的。”
關于弟妹對其“建立王朝”的質疑,李顯龍稱他兒子李鴻毅(Li Hongyi)對政治不感興趣,并否認自己意圖通過保存故居來利用父親的“光環”,“如果我在做了你們13年總理之后,還需要用這種魔法宅子來鞏固我的權威,我的處境一定很可悲。”
至于指控中的“秘密委員會”,李顯龍堅稱與自己無關,并回避任何同故居有關的政府決定。他說,該委員的職責只是列出處置房子的選項,以便日后需要做出決定時有這些選項可供政府考慮。
不過,紐約時報分析認為,盡管李顯龍希望此事盡快平息,但危機并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
稍早前6月20日,紐約時報已跟進報道李光耀故居紛爭一事。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新加坡駐美大使抗議:言過其實
據紐約時報網站7月11日刊登一封來自新加坡駐美大使米爾普里的信函米爾普里在信中駁斥紐約時報關于李光耀故居爭端的報道“言過其實”,新加坡沒有因為李家兄妹爭端而陷入國家危機。
- 原標題:新加坡政府抗議《紐約時報》涉李光耀故居爭端報道:言過其實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朱敏潔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