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在法國得了新冠,典型輕癥但兩個多月都沒緩過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為了觀摩2022大選,我從動態清零的中國來到了與病毒共存的法國。入境的時候法國日增感染8萬,一天后就突破了10萬,很快更突破了50萬。我曾經自嘲說,終于成功的在日增10萬以前入境法國。在這種環境下,可以說人人都是密接者了,已經沒有次密接。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不管怎么防范,都不能確保萬無一失。貴為總統、部長哪怕是衛生部長也都躲不開病毒。我自己也就終于和新冠有了一次“合體”。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年齡、體重、基礎病等方面我都屬于健康行列。平時也注意鍛煉和營養,也打了兩劑疫苗。
我是因為發燒才感覺出了問題,快篩果然是陽性,體溫最高到38.6度。但第二天,就退下燒來了,然后五天以后就成了陰性。除了略有咳嗽和疲憊無力外,沒有其他明顯的癥狀。我認識的許多朋友說前三天疼到骨頭里。
相對而言,應該說我屬于典型的輕癥。但真正的問題是康復,我能夠恢復到感染之前那種生活狀態,竟然用了兩個多月。頭半個月,就是非常的疲憊,超市都去不了。平時散步都至少一萬二千步,但那時每天就是兩三千步、三四千步,稍微一動就非常的累,而且總是覺得餓,有的時候睡覺都被餓醒。
一個月以后,這些癥狀才消失,也才能夠去超市。但是,散步還是走不到每天一萬步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工作,既不能看書,也不能寫東西。有一次給國內講課,一個小時的發言居然堅持不下來,還申請休息了幾分鐘。不僅非常容易累,而且還恢復的非常慢,做一點事就需要不斷的休息。
德國年輕的女外交部長,感染后一個月上不了二樓。法國經濟部長感染后也是很長時間不能跑步。
就我個人的體會,新冠造成的后續影響遠比發病期更嚴重。
當然我只能算是一個個案,為此康復后我對歐美的情況進行了梳理,認為西方與病毒共存實是一場拿生命和健康進行的豪賭。
首先,新冠病毒絕不是流感。每年的流感季節,歐美都只建議給老年人打疫苗,并不是強制。但面對新冠病毒,是全民打疫苗,而且打完兩針還要打加強針,現在歐美各國正在打第二劑加強針。盡管如此,新冠病毒導致的死亡率仍然遠遠高于流感。
臺灣正常年份,流感季節死亡人數為4500多人。但自從2022年4月起與病毒共存后,到11月上旬死亡人數突破1.3萬人。日本厚生勞動省2022年在專家會議上指出,日本2018年至2019年季節性流感致死率為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五。但奧米克絨的致死率在萬分之十三,遠高于流感。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2020年和2021年間,美國已有超過630,000人死于新冠。相比之下,在2019年至2020年美國流感季,約有22,000人死于流感。
只不過在疫苗和大量被動自然感染的情況下,擁有較多醫療資源的歐美發達國家還不會出現醫療擠兌而已。盡管如此,法國每出現一波疫情,就會出現退燒藥短缺現象,不得不限購。德國2022年則出現了醫療擠兌現象:德國一共有2400多張重癥床位,新冠病人占據1600多張,也就是說高達70%的床位被占用。
新冠病毒不是流感,還在于它的特性:一是傳染性高,現在的變異株可以一傳十八。季節性流感全球成人的罹患率可達5%-10%,兒童則高達20%左右,即平均每十個成年人有一人感染,兒童每五人有一人感染。二是變異快,平均三個月就會出現變異。季節性流感往往是一年變異一次,這導致疫苗和自然感染都無法防止病毒傳播。
其次,與病毒共存的成本極為高昂。
與病毒共存是建立在疫苗和感染可以實現免疫屏障的理論基礎之上的,但沒想到不管疫苗還是感染,三個月后抗體就開始下降。這導致三個后果:一是疫情持續,感染和重癥死亡攀升,健康和生命的成本不斷上升。歐洲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人口減少和人均壽命下降。美國人均壽命甚至減少2.7歲。這在和平時期是極為罕見的,只有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出現過這種現象。由此可見這是多么大的人道災難。
由于醫療資源一直被新冠占用,次生災害一直存在。這里可以舉一個法國的例子。一個中國留學生因為低血糖暈倒在街頭,被送到急診室。忙碌的醫院長達幾個小時無人接診,后來這個學生自己醒來,無奈之下只好離開。好在這并非重癥,不危急生命,但由此可見法國在新冠疫情下緊張的醫療資源狀況和造成的次生災害。
在法國北部城市里爾,一家養老院的老人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社發(里爾大學附屬醫院供圖)
二是為了醫療資源不崩潰,就只能在全國不斷的施打疫苗。現在歐美已經普遍在打第四針,由于新冠疫情長期存在,這種全民打疫苗也不得不長期持續,民眾的疲憊感也不斷增長。疫苗的采購成本、儲存成本、施打成本、大量的醫護人員被占用都是相當驚人。今年10月,輝瑞公司表示,在美國政府的采購計劃到期后,將提高新冠疫苗價格4倍,到110美元至130美元。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巨大的負擔。
三是歐美與病毒共存,但仍然規定感染者要自我隔離一周。大量的勞動力被迫不斷的離開工作崗位,勞動生產率也因此下降,而且在共存的條件下沒有止境。
四是新冠后遺癥日益突出。根據荷蘭的研究,每八個感染者就有一人出現長新冠后遺癥。法國公共衛生局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認為全國4%的成年人即200萬人罹患長新冠,英國則是總人口的3%也就是200萬人。另外新冠病毒還攻擊大腦和生殖系統。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感染后哪怕是輕癥也會導致腦損傷、大腦萎縮。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里爾中心的研究表明新冠會降低生育能力。
根據彭博社報道的一項研究,在美國,2022年上半年,約300萬人出于對新冠感染的恐懼而無法上班,這一現象將給美國經濟造成2500億美元的損失。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報告,多達400萬美國人因“長新冠”癥狀而離開勞動力市場。根據美國政府最新的就業報告,在9月份的失業者中,45.2萬人因為疫情而無法找工作。
法國專家則表明:“許多大型研究表明,感染這種病毒的次數越多,人們的并發癥就越多,尤其是糖尿病、心肌梗和中風等。”他認為,人們必須擺脫“新冠感染不再危險”的錯誤想法,“新冠病毒將在中長期內造成影響,越能避免被感染越好。”
另外臺灣與病毒共存后,結果出現了兩大與歐美不同的現象。一是兒童重癥和病亡數明顯超高。二是在清零過程中許多被遏制的病毒在共存情況下重新活躍起來,以致于新冠與各種傳染病同時暴發,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
今天的歐美陷入物價飛漲、經濟停滯甚至衰退、赤字累累、債務高企等困境,這其中原因很多,但與病毒共存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最后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人類對新冠病毒認識的遠遠不夠,也一再出現誤判。比如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就認為這個病毒變異比流感要慢,全球對疫苗的作用也都判斷錯了,而且都一度認為夏天不會傳播。
所以歐美在人類對之了解不多而又一再誤判的情況下,就決定與病毒共存,實際是拿國民健康和生命進行豪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美共和黨已在眾議院獲得212個席位,麥卡錫贏得議長提名
2022-11-16 07:00 美國政治 -
俄宣布制裁100名加拿大公民,包括好萊塢演員金·凱瑞
2022-11-16 06:59 俄羅斯之聲 -
“就沒有能替代中國的市場,如果有我們早去了”
2022-11-15 23:01 德意志 -
王毅:樂見俄方釋放對話信號,中方將繼續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
2022-11-15 22:59 中俄關系 -
習近平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022-11-15 22:42 中國外交 -
“美國未來會有比特朗普更好選擇”
2022-11-15 21:54 美國政治 -
前議員不滿80%奧運會吉祥物是“中國制造”,法國官員神回復
2022-11-15 21:54 -
拉夫羅夫:又要促談又要軍援,歐盟有點“政治人格分裂”
2022-11-15 21:39 俄羅斯之聲 -
烏財長:希望明年國際援助50%是贈與形式,無需償還
2022-11-15 21:14 烏克蘭之殤 -
3小時12分!中美元首這次會晤有何細節,什么信號?
2022-11-15 21:10 中美關系 -
G20峰會上,澤連斯基提議與俄方“全員換俘”
2022-11-15 20:35 烏克蘭之殤 -
習近平會見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
2022-11-15 20:20 中國外交 -
習近平會見塞內加爾總統薩勒
2022-11-15 19:51 中國外交 -
“為了世界杯,停戰一個月吧”
2022-11-15 19:41 -
稱被關在男子牢房,跨性別網紅不干了
2022-11-15 18:53 -
耗資6650萬美元,美國將協助菲律賓修建軍事設施
2022-11-15 18:51 -
“美國不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美國強迫它們選美國”
2022-11-15 18:38 美國一夢 -
習近平會見韓國總統尹錫悅
2022-11-15 18:32 中國外交 -
“拜登一行這么‘熱鬧’的場景,西方媒體會怎么說?”
2022-11-15 18:27 -
咬人的和被咬的聯手了,還賣起耳朵形大麻食品
2022-11-15 18:13
相關推薦 -
“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5“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47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67“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2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20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