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丁立:無論美國是否接受,中美關系要從成熟走向更成熟
關鍵字: 習近平訪美中美博弈美國重返亞太無論美國是否接受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論述,中美關系應該而且只能是新型的大國關系。當代中美關系不是大國與小國的關系,不是主從式的不平等關系,而必須是協商合作的良性伙伴關系。這同傳統的支配與被支配、主導與反主導式消極競爭關系根本不同,與人類歷史上無數的大國惡性競爭不同,與冷戰期間的美蘇對峙也完全不同。
當代中國持續三個多年代的改革開放,就是中國虛心學習、銳意改革的進程。沒有哪個國家逼迫中國改革,開放是中國的自主選擇,合作是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積極措施。最近三十多年來中國事實上采取的新三和主義,即和平發展,和平崛起,和平競賽路線,反映了中國轉變中的世界觀。中國對于發展的渴望,塑造了它的現實主義國際合作。中國生活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環境,它的合作愿望得到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積極回應。中國對于世界的重新審視,培育了它對當今世界的寬容、自信乃至仁慈。
1979年鄧小平對美國的訪問,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2015年習近平對美國的訪問,則把中美關系正常化推向新的化境。因為,在習主席本次期間中美國達成的諸多共識清單中,高列榜首的就是“美方歡迎一個強大、繁榮、穩定、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支持中國的穩定和改革。中方尊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影響和現實利益,歡迎美方在地區事務中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所謂中美戰略交底,莫過于此。美國“支持中國的穩定和改革”,還是什么比這個更讓中國放心:美國無意圖謀中國的體制變化。中國若變,是它自己要變。作為國家,美國雖無國教,但事實上其主流信仰卻為特定一神論。多少年來,美國肩負“拯救”人類的自我使命,力圖把世界朝著美國方向拉動,盡管頗費周折,卻不甚成功。如今在中國強勢的和平崛起面前,美國能夠表示“支持中國的穩定”,無疑透現美國的現實與無奈,但這為未來中美關系的穩定夯實了新的基礎。
中國愿意“尊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影響和現實利益”,亦非易事。中國曾經不僅反對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統治其國家,而且也曾自認責任為天下掃除“一切人剝削人的制度”。為了當時各自的價值觀和地緣戰略利益,中美曾在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兩度發生嚴重的武裝沖突。直至硝煙散盡,美國終于懂得如果不能獲得人心,武力未必能夠維持越南分裂。中國也逐漸悟出這樣的道理:文明多彩,文化多元,各有特色,不可比較,因此需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
當這兩個偉大的國家都變得更為成熟之時,中美迎來了兩國元首最新一次的峰會。習主席這次對美國的訪問,雙方在最為核心的問題上再度交底:中國不挑戰美國的亞太秩序,美國不挑戰中國的國內秩序。中美雙方也都留下伏筆:如果美方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不夠積極、不具建設性,中國未必歡迎。美國歡迎一個穩定的中國,如若不然,美國也未必歡迎一個內外發展不夠穩定的中國。
交底之后,則要處理中美在廣泛合作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分歧摩擦。可以說,只要有共同利益,就必然有利益分配以及伴隨的分配合理與否之爭。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在有機會為合理分配共同利益而分歧,和為沒有共同利益而更容易發生矛盾之間做出選擇,兩者比較,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在經貿利益上,中美都同意國際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但對如何實現深度自由化的最佳路徑持不同主張,無非是希望在各自傾向的方案中本國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都支持在《京都議定書》到期的今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的巴黎峰會上,達成替代議定書,以維持國際社會關于控制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但兩國對各自應為新的議定書的達成承擔多少責任尚未取得一致。
然而,在兩國都在抓民生、保增長的關鍵時刻,中美各自的努力可以通過溝通取得協調,雙方各自合情合理的利益也可以經由彼此妥協達成一致。譬如,中國倡議亞洲/亞歐互聯互相通,將有利于參與開發的所有各方。只要美國積極參加,它有很大機會在其中分一杯羹。中國推動與“一路一帶”關聯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離威脅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以及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還十分遙遠。一方面,美國和日本都可以在這個為亞洲基礎設施開發融資的新的多邊金融借貸機構找到自己合適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如果中國誠意解釋,堅持亞投行的高標準治理,就有可能盡快消除后者疑慮,取得其理解和合作。
美國高調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目的在于揚長避短,以更高標準的新國際貿易體系發揮美國產業的出口競爭力,短期內對中國的產業調整以及對外貿易提出有力挑戰。然而,隨著中國原有改革紅利的消耗,傳統發展形態已快走到極限,我國亟需深化經濟改革以推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此時美國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既對中國現有發展模式叫板,又在刺激中國早日實現黨的18屆3中全會提出的“深化經濟改革”。如果中方應對得當,美國叫板中國何嘗不是倒逼中國、加速中國產業高標準化的催化劑?
中美合作,是要共同解決伊朗核問題,共同緩和朝鮮核問題,共同穩定阿富汗局勢,共同落實聯合共識清單中的幾十項合作。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有解除彼此疑慮,服務兩國,示范亞太的積極意義。習主席訪美達成的雙方49個大項合作,都是昔日大國交往不曾有過的,均非一個大國強迫另一個大國就范,而是基于平等基礎之上的互利互惠。
其中某些益處,對一個大國的短期效應比較顯著,同樣效應對另一大國則要在中期內才有更多體現。譬如,在網絡安全方面,中美這次達成了重大共識,共同認知避免采取限制措施,對于推動更廣闊的技術產業雙向貿易和投資以及保持兩國經濟關系的積極勢頭至關重要。這次兩國在這個領域坦誠對話,達成了足夠維持未來雙方在這一領域穩定關系的一系列重大妥協。
當然,即使雙方愿意尊重各自目前持有的國際秩序觀或國內秩序觀,但都做出了保留。在對方行為不符合本方認同的具有“穩定性”或者“建設性”的情形下,彼此并不會相互接受,矛盾還會發生甚至激化。這種狀況,以前也曾數度發生。但對于日益成熟的中美關系,迄今雙方已經掌握了管控矛盾、對話解決的模式和心態。本次習奧會之前曾有美方分析老手認為中美關系已到臨界點,其實是低估了雙方關系的韌性和兩國高層對維護穩定雙邊關系的堅定決心和能力。
中美關系沒有“臨界點”,只會從一個成熟點走向下一個更成熟。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藏劍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122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76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61“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