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特朗普被封殺,默克爾認為“有問題”,我看問題很大
最后更新: 2021-01-15 08:45:58在美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下,一定要說臉書跟推特這樣的做法,以及對于Parler平臺的封殺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這個官司是很難打的。對方可以說自己是在主動管控網絡空間的仇恨言論。除非你給出一個非常形式化的證據,就是一段錄音或者一段會議紀要里有類似于“民主黨的一個大佬跟一個網絡平臺的大佬開會時,讓他幫忙把和特朗普有關的東西刪掉,而后者同意了”的內容。能找到這種東西再來說這是一種共謀,是在政治上蓄意地壓制一方的言論自由。否則的話,在法律和程序上要打官司很難。
那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呢?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政治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有形的邊界和規則,就是有法律這樣明文規定的。另外一部分是默契,就是自然法學派講的社會契約。這種契約指的是正當政治活動的邊界,也就是我們講的分寸。
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沖擊國會之前有很多說辭,但暴力沖擊之后,他們很難說這是對的。為什么?因為美國國內政治的一個默契,或者大家的一個共識,就是政治活動中要遵守法律,不能使用那種明確違規的行為。我在那開會、點票,你明明已經在程序中輸掉這場選舉了,而且所有關于選舉爭議的東西也在法律程序當中走完了,結果你拒絕接受這個結果,誘發了騷亂,這就是越過了邊界。這樣就引發了共識性的反彈。那反彈的邊界在哪里呢?
大家仔細想一想,最早特朗普推特凍結的消息是跟臉書凍結他兩個禮拜的消息一起傳出來的,人們的反應其實沒有一下子達到峰值,而是有一個慢慢抬升的過程。大家看到這些互聯網公司盯著特朗普封,還封了他家的孩子,甚至要絞殺Parler。大家感覺到,即使你在法律上是有道理的,沒有違法,但你的這種做法突破了默契跟共識,在政治上,或者心理上是不可接受的。
這種政治上的契約是一個彈性互動的過程。當一個契約一開始達成的時候,幾方就相對穩定,當有一方開始擾動的時候,就開始反復彈來彈去。有人說這是冤冤相報,或者樹欲靜而風不止。
你如果站在比較公允的立場上,仔細、客觀地去回顧,可以推出很多東西來。往近了說,在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在內的戰場州,民主黨憑借自己在州議會當中的一些優勢,在今年選舉之前修改了州的法律,最大化地發揮郵寄選票的作用,來提升和鞏固自己政治上的優勢。可以說這是提前以某種方式鎖定選舉結果。在共和黨看來,你這就是作弊,那我就要反彈。
再往前推,民主黨可能會問:“我這樣做是因為從特朗普執政開始,這四年來你共和黨有沒有一天說過正經話,用推特認認真真發布非煽動性的消息、非陰謀論的消息?情緒都是被你煽動起來的。”
共和黨人也可以繼續往前推:“2016年總統選舉之后,你民主黨有按照你說的那樣承認選舉結果嗎?你不是抓著‘通俄門’跟我搞了很長時間嗎?‘通俄門’的調查結果明明已經出來了,沒有證據證明特朗普‘通俄’。你有沒有認認真真承認過?有沒有認認真真向特朗普表示過?”也沒有。
當地時間2019年3月26日,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稱,那些誤導美國公眾,兩年多來一直說掌握(“通俄門”)勾結證據的人欠美國一個道歉(觀察者網視頻截圖)
所以這種撕裂和動蕩是政治和精英互信層面的,它在美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之前一直在低度地燃燒著,在這個過程當中雙方都有責任。民主黨那邊在希拉里輸掉之后,就沒有認認真真在政策和實體層面反思自己會輸掉的原因,只是在找理由。共和黨就不用提了。特朗普上臺以后,他做的大量事情就是強化和鞏固自己的基本盤,加劇了這樣一種撕裂。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樣一種互動的、震蕩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深度政治撕裂的結果,而不僅僅是一個媒體平臺去封禁等事情導致的。
講到媒介平臺,現在的這件事情向全世界,尤其是向歐美西方國家,提醒了一下中國,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早就在說的一個問題,就是全球網絡空間的治理究竟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尤其是主權國家、政府在其中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
這件事情說起來話就更長了。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全球拓展的時候,一群理想主義者認為互聯網應該是一個法外之地。他們發表過網絡空間獨立宣言,表示不受主權國家的管轄。在21世紀早期開國際信息社會峰會(WSIS)的那個時期,美國人宣傳的主張是所謂的多利益相關方原則。美國和歐洲版的多利益相關方原則里面特別強調對于國家角色的弱化。更準確地說,是對除美國以外國家決策的弱化,就是不讓其他國家合情、合理、合法地獲得對網絡進行司法管轄的權限。
現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意識到,不可能讓互聯網處在自己的管轄范圍之外。從比較積極的層面來說,這起事情之后,也許全世界都需要討論如何對網絡空間進行有效管轄的問題。但是這種討論一定要注意避免非黑即白,從一個極端擺動到另一個極端的“二極管”思維。我們要辯證地、統一地看待這個問題。
今天的互聯網空間要的是什么?是一種數據和信息在全球的有序流動。首先,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讓流動。有人提出了所謂“網絡空間的巴爾干化”,就是把主權、邊界全部升上去,把整個網絡空間切得七零八落。這個沒有意義,是標準的因噎廢食,就像倒洗澡水的時候連孩子一起倒掉了。
如果互聯網在新自由主義理念下,由少數西方國家控制,在全球空間朝著絕對自由的烏托邦高歌猛進,最后演化成無序化的狀態,或者單一霸權支配下的狀態,也是不行的。主權要進去,然后以平等為基礎開始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規范的制定或談判。這個以后能看得到。當然從優先順位上來說,這件事肯定是放在控制新冠疫情之后再去做的。對于美國而言也是這樣。它先得把新冠疫情搞定,國內政治搞好,然后再在全球層面慢慢去推這個事情。
在討論看法的時候,每一個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觀點,每一個人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也有一個框架。我們要避免那種非黑即白的思維。當你跟某一個人進行討論的時候,你至少要知道他的觀點和框架是什么,不同意的時候要了解是不贊同他的觀點還是不贊同他的框架,抑或是別的什么。這會很不一樣。
最后講一個題外話。中美兩國的網民在討論近期美國國內局勢的時候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在美國網民聚集的網絡空間中,充斥著大量的陰謀論。從他們線下的行動和線上的討論來看,他們雖然是大量群眾聚集在一起,但你看到的是非常標準的無組織的、原子化的集合,你看不到他們以一種比較系統、有組織、有分析的框架去認識和理解美國政治。偶爾在那邊看到一兩篇分析得很有道理的文章,很有可能是華裔寫的。反觀中國的網民在認識和理解美國政治的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修養,分析的條理性、邏輯性,甚至替“懂王”出主意的水平都遠超美國網民。
這個觀察是一個比較有趣的中美對比。這種差異可能是系統性的教育和整個文化環境共同造就的。對于未來網絡空間的內容治理而言,這可能提供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治理基礎。對于中方這邊來說,你能夠通過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將你治理的政策主張和理念以一種系統性的方式進行呈現的話,理性探討就會有一塊相對比較良性的土壤。
我自己是搞網絡空間治理的。從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尤其是偏國內政治安全的內容治理角度上來說,這一輪美國國內的選舉再一次顯示了推動全球網絡內容治理,朝向達成共識性規范進行努力的迫切性需求。作為背景,將持續徘徊一段時間的新冠疫情陰影會不斷地提醒人們,現在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秩序的良性迭代往前推。否則的話,會有更大的麻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美國大選觀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徐俊 
-
國會騷亂后第三個議員確診,還是民主黨
2021-01-13 12:02 美國政治 -
中國是產能過剩,還是需要戰略性投資?
2021-01-12 07:41 大師計劃 -
“都互相抱抱!大規模傳染起來!”
2021-01-06 17:20 特朗普 -
美國“內戰”已經打響
2020-12-19 08:29 美國大選觀察 -
形勢越復雜,斗爭越艱巨,越需要戰略思維
2020-12-18 07:1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中國的圣誕派對如此熱鬧,歐美國家要嫉妒了
2020-12-10 07:4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澳總理“委屈”?我這么回答澳大利亞朋友
2020-12-09 07:59 -
3年前這澳劇,應景!
2020-12-01 23:09 -
中美關系“活化石”基辛格被撤職,我的心情很復雜
2020-11-28 10:29 美國大選觀察 -
冷戰后最高!英國軍費飆升1400億
2020-11-20 11:59 不列顛 -
德國人抗議防疫法案:威脅自由!
2020-11-19 11:03 德意志 -
民進黨前“立委”急了
2020-11-18 15:03 -
沒錯,正是印度
2020-11-18 10:48 -
一問到特朗普,冷笑三聲
2020-11-17 16:56 -
譚德塞點名歐美: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2020-11-17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拜登給特朗普添堵:不交權,會死更多人
2020-11-17 09:36 美國政治 -
“敗選”后首次記者會,先拿他撒氣
2020-11-14 13:48 美國政治 -
特朗普出席拜登就職典禮嗎?白宮新聞秘書這么回
2020-11-14 11:24 美國大選2020 -
“我們將平穩過渡……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
2020-11-11 10:38 美國大選2020 -
聽到這個問題,他溜了...
2020-11-10 18:20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71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00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63“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評論 214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評論 169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