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記》,美國記者眼中即將照耀中國的紅色力量
最后更新: 2021-09-06 13:31:38紅軍大學士兵在歡唱 來源:《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里面一個讓我感興趣的細節,有個章節的名字特別有趣,叫“懸賞兩百萬元的首級”。斯諾對于在腦袋上標價有特殊的興趣,當然,這個章節的重點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獨一無二的大學——紅軍大學。紅軍大學的校長是一位28歲的指揮員,據說他從來沒有吃過一次敗仗。紅軍大學有個班的學員全是老戰士,平均年齡是27歲,平均每人有8年作戰經驗,受過三次傷。別的學校由于“紙荒”,而不得不把敵人發的傳單當紙,用來做課堂筆記。
每個學員的教育費用,包括伙食衣著,一切在校開支一個月不到15塊錢大洋。而那些鼎鼎大名的學員們首級賞格加在一起,總共超過200萬元。紅軍大學以窯洞為教室,以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墻作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這是一所“高等學府”,全世界就這么一家。
斯諾有幸在紅軍大學被邀請去做了一次演講。在做演講之前,他獲得了一個額外的優惠,他被請吃了一頓面條,當時在那吃頓面條可是很奢侈的。
斯諾說有200名學員集合起來聽講,演講主題是“英美對華政策”,基本上就是一個外國訪問學者在今天中國大學里對大學生演講的一般主題,但是它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陜北的窯洞當中,聽眾是紅軍的指揮員。在提問環節,斯諾當時同意回答問題的時候,說實話帶著一點小小的竊喜。紅軍指戰員能提出什么問題?但很快就后悔了,他表示難堪。學員們提了許多問題,比如:
英國政府對成立親日的冀察委員會的態度如何,對日軍進駐華北的態度如何?
全國復興署的政策在美國的結果如何,對工人階級有什么好處?
如果日本與中國開戰,德國和意大利會幫助日本嗎?
如果沒有其他國家幫助,你估計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作戰能維持多久?
國際聯盟為什么失敗?
在英國和美國共產黨都是合法存在的,為什么這兩個國家就沒有工人政府呢?
在英國組織反法西斯陣線方面有了什么結果?
組織反法西斯陣線在美國有了什么結果?
以巴黎為中心的國際學生運動前途如何?
你認為李滋-羅斯訪日,會不會造成英國和日本在對華政策上取得一致意見?
中國抗日后,美國和英國會幫助日本還是幫助中國?
請談一談,既然美國和英國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為什么他們在中國駐有軍艦和軍隊?
英國和美國的工人對蘇聯的看法是怎樣的?
他有兩個小時回答這些問題。不好意思 ,事實上他是從早上十點鐘開始到下午很晚的時候,討論才剛剛結束,并且沒有得出什么結論。
斯諾在紅色中國受的沖擊還有很多,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也并不足以記錄延安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會帶著非?!翱陀^”、“中立”、“理性”、“嚴謹”、“學術”的觀點告訴你,這只不過是一個西方旅游者帶著某種客氣的心態,對中國浮光掠影的認識和理解。他對于共產黨的政策理解一定是不如某些被稱之為“高華”的觀察所更加深刻的。
事實證明也許他不夠深刻,但他很準確。在旭日躍出地平線照耀東方之前,他敏銳的把握到了黎明的第一絲光芒。他到了延安,也許沒有看清延安的所有的方方面面,但是它準確地把握住了延安的精神。他理解了共產黨人的想法的核心?;蛟S他不能用非常準確的語言表達,但是所有熟悉中國歷史的中國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都很容易形成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我們可以比作者更深刻地去理解,他要寫的其實,每一個中國人心目當中都蘊藏的那個大國之夢,它是一種鐫刻在我們集體記憶,深入骨髓和基因的一種認知。
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斷了中國自身相對獨立的歷史進程和發展過程,把中國以一種極其不利的形象和位置,拽入到發端于西歐少數國家的全球殖民體系所形成的國際體系的進程以來,一代一代,一群一群不同的中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一條建立一個強大國家,改變這個國家命運的道路方法,并為此而不斷地努力和奮斗。在延安,一群名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正在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遙遠的太平洋的彼岸,當時正處于蒸蒸日上,新銳的資本主義國家當中的后起之秀,美利堅合眾國,有一個記者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筆觸對此做了最初的記錄,為中美的關系的發展留下了特殊的記憶做出了極為特殊的貢獻。
在這本《西行漫記》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能夠克服意識形態偏見的美國人進入到了延安這片紅色的土地,和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所進行的早期的交往和深入的接觸。這種交往和接觸,有效地克服了意識形態偏見所帶來的刻板印象,超越了狹隘的意見認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西方中心主義居高臨下的那種觀察,從而最大限度的在他能力范圍和條件所及,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場景。這個真實的場景的意義在于,它不僅影響了普通的受眾,它對于美國政府的決策者也產生了影響。但凡是一個理性的讀者,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都可以從這本書的文字以及相關的照片當中看到一種精神,一種與當時處于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的人和區域所不同的精神。這種精神有相當一部分是人類共通的,它積極、昂揚、向上,鼓勵人們在最艱困的環境當中,朝著一個美好的目標不斷努力。而在國際關系和政治領域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就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并且最終取得勝利。當然這只是中美關系的早期,不管是共產黨還是美利堅合眾國那邊,對于他們之間發生深層的交往跟互動,還有很多的準備工作要做。
在下一講,我們將介紹中美關系的下一個階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也卷入了二次大戰。全球反法西斯陣線陣營開始逐漸形成并且完善之后,美國開始在抗日戰爭的大框架下,去認識和理解共產黨的力量對于美國的戰略價值,以及可能所做出的貢獻。這就涉及到這本更厚的書:《美國延安使團》,是美軍觀察組延安機密檔案。
延安將迎來一批新的美國人,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美國政府系統性的派駐延安的使團,它事實上就承擔了外交使團的功能,在歷史上它有個別名叫做“迪克西使團”。而這里面因為歷史際遇集成了第一代研究共產主義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通。他們獲得了一個別名“中國之手”(China Hands)。這些人用他們的眼光,在政治、軍事、社會治理能力等,全方位向大家展示了共產黨所具有的治理中國的能力,并且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相關的細節我們下一集會再講。如果當時他們美軍觀察組的相關結論,能夠正確地進入到美國的決策機制當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的話,中美關系對于美國而言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當然歷史沒有如果,后續的發展也是讓人非常唏噓和感慨,我們下次再見,謝謝大家。
(整理/觀察者網 羅煜森)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建黨百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羅煜森 
-
外商投資興趣依舊很大,香港的“跳板”作用不會消失
2021-09-03 07:34 香港 -
中方是否會承認阿富汗新政府?外交部援引毛主席一句話
2021-09-01 15:55 阿富汗 -
美軍擊斃IS頭目,現場視頻曝光
2021-08-29 15:42 -
五角大樓:在喀布爾機場爆炸前,塔利班釋放了數千名ISIS-K囚犯
2021-08-28 14:17 阿富汗 -
外媒:塔利班向抗議人群開槍,至少3死十余傷
2021-08-18 21:27 阿富汗 -
解放軍坦克兩項參賽隊抵達莫斯科阿拉比諾
2021-08-15 09:13 2018國際軍事比賽 -
【南海真相】美軍機對華抵近偵察,新特點及風險
2021-08-11 09:42 中國論壇 -
羽毛球男單冠軍,中文居然這么溜!
2021-08-03 11:59 觀網看片 -
德國警察這一推,成功引起聯合國注意
2021-08-03 11:58 -
蘇炳添:劉翔是開路人,也是我的幸運之神
2021-08-01 22:42 東京奧運會 -
歐美健身圈“頂流”呂小軍,奪冠后外網激動壞了
2021-08-01 15:08 觀網看片 -
“接種疫苗,每人發100美元”
2021-07-30 13:58 -
伊藤美誠哭了:是實力問題
2021-07-29 14:04 東京奧運會 -
“2009年,當時的特朗普總統”
2021-07-29 14:04 -
約翰遜這動作,把查爾斯王子看笑了…
2021-07-29 13:46 觀網看片 -
“生命之舟”司機:真想像電影一樣,一次救下所有人
2021-07-27 19:26 河南暴雨 -
參加奧運能有多歡樂?看他就知道了
2021-07-27 16:44 -
這里是中國,更不吃這一套
2021-07-25 16:42 中美關系 -
天皇致辭時沒第一時間起立,菅義偉被批“侮辱全體國民”
2021-07-25 13:12 -
一劍封喉!孫一文斬獲第三金!
2021-07-24 20:07 東京奧運會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