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誰將贏得中、美、歐大博弈?
關鍵字: 宋魯鄭中美歐大國博弈三極世界戰略轉移歐盟歐洲共同體中國崛起觀察者網會客室10月30日,旅法學者、春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先生與法國東亞問題專家Emmanuel Dubois先生共同做客觀察者網,宋魯鄭作題為“誰將贏得中、美、歐大博弈?”演講,分析中、美、歐各自優勢及弱點,并預測未來發展前景。會后,宋魯鄭先生與春秋研究院研究員張維為、寒竹,法國學者Dubois先生等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中美歐關系。觀察者網整理刊發演講稿及會后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經過冷戰后二十多年的此消彼長,過去蘇、美兩極世界正向中、美、歐三大極演變。俄羅斯和日本則由于經濟實力和人口因素將日益邊緣化。從現在及可預計的未來,將由這三方主導世界舞臺和決定國際秩序的命運。本文嘗試從兩個變量解讀這一新“三國演義”:一是三方各自的矛盾和利益共性,二是三方實力的此消彼長。
一、三方的矛盾與利益相關性
1、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是美國要確保它的全球霸主地位,中國則要重返世界中心。沒有誰愿意做老二,屈居人下。二是政治制度就怕可替代性,而中國模式的成功恰在這一點上對美國構成了挑戰和威脅。
可以說中美之間所有的沖突都是根源于此:戰略轉移、釣魚島、南海、臺灣、西藏、貿易摩擦諸如此類都是這個根本矛盾的表象。目前中國的策略是全力維持中美關系斗而不破。這包括承認美國目前的主導性地位,也不挑戰西方建立的國際秩序。同時經濟上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形成利益共同體。2000年時,中國不過持有600億美國外債,現在則高達1.3萬億。最近美國出現政府關門、提高債務上限的危機,但中國仍然繼續增加持有美國國債,這正如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所言:唯一的解釋只能是政治上的。2008年,美國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刻,俄羅斯派了一個高級代表團訪問中國,提議共同拋售美債,以毀滅性打擊美國。但由于中美的共同利益,中國拒絕了(見前美前財長葆爾森的回憶錄《峭壁邊緣》)
最近中國領導人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也可視為這個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則試圖改變反恐戰爭的戰略失誤,進行面向亞洲的戰略轉移。政治上則繼續輸出民主價值觀,除了支持海外反對勢力外,更把重點放在支持中國國內反對力量和利用香港發揮影響中國大陸的作用。經濟上也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包括匯率、貿易逆差和反傾銷。
2、中歐不存在地緣政治上的沖突。經濟互補性強,同時在維護全球多極化方面有共同利益。另外,中國的崛起正如法國漢學家領軍人物高得曼所認為的,將有助于歐盟的一體化。中國的成功不僅給歐盟反思自己弱點的機會,其產生的壓力將推動歐盟的一體化。
但是歐盟過于從意識形態本身強調意識形態,從而影響和中國的經濟層面合作。另外中國的崛起也對歐盟的福利制度、生活方式形成沖擊。特別是大量企業外移造成失業率升高也影響了中歐關系。最近法國知名百貨老佛爺在北京開張,法國百姓的反應是整個法國都在搬往中國。過去中國收購的都是小型企業或者被淘汰的行業,如TCL收購昔日的電視巨頭湯姆森。但現在中國開始收購法國的驕傲葡萄酒酒莊,甚至法國的經濟支柱企業雷諾。這都引發了法國和歐洲對中國的驚懼。
另外,中國處于國家利益需要,一向對歐盟分而治之,今天的德國就是一例。而當中國超越美國之后,更多的國家處于利益的需要而選邊站。這些都對歐盟一體化構成挑戰。
3、美歐
美歐之間不存在結構性矛盾,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更是盟友。雙方的沖突主要在經濟領域。比如歐元對美元霸主地位的威脅。最近爆發的竊聽丑聞,就反應了美國對歐洲盟友的防范和不信任。
此外,美國試圖保持冷戰后一超獨霸的地位,這和歐盟追求世界多極化的目標沖突。
二、三方的優勢與弱點
1、中國
弱點:
(1)中國尚于處現代化的進程中。社會矛盾廣泛存在,而且制度建設任重道遠。中國需要更多的時間解決內部問題。這就是中國一方面強大另一方面又顯脆弱的根源。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聚焦各項改革,這本身也說明中國內部事務的巨大。
(2)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兩岸還處于分治狀態,外力仍有介入的空間。香港和澳門只是主權回歸,同樣成為外力滲透的橋頭堡。最近英國外交官員公開聲明支持香港的民主化,赤裸裸地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此外,中國還沒有有效解決民族問題。10月28日天安門廣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就顯示了此問題的嚴峻。
(3)人口規模龐大而且日趨老齡化,而且是未富先老。近期媒體報道中國將無條件地放開二胎,在人口基數依然龐大的今天就修改計劃生育政策,也從另一個方面折射了老齡化的嚴重程度。當然老齡化也將催生新的行業和消費,但總體上是巨大的挑戰。
(4)與周邊國家廣泛存在領土爭端,令中國分心應對。而且由于全球夠份量的盟友不足,在面對各方壓力時難有外援。
優勢:
一是中國已經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整體國勢處于上升期。中國并沒有特殊的不可解決的問題存在。
二是有利的國際外部環境。當今世界所有大國都處于相對衰落狀態或內部問題突出。這是1840年以來中國從未有過的有利國際環境。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獨立探索發展道路,更使得中國得以專心處理國內事務。
2、美國
弱點:
(1)本國政治體制日益退化,突出的表現兩黨競爭越加趨向非理性,各黨均有日益臺灣民進黨化的趨勢。10月份的兩黨不顧國家利益、綁架全球經濟的惡斗,舉世莫不驚心。
(2)借貸消費拉動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但仍然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奧巴馬2008年第一次競選總統的時候,美國債務高達10萬億美元,他許諾第一個任期減少一半,縮減為5萬億美元。結果卻是增加到15萬億!第二任期剛剛過去一年就又飛升至17萬億!超過GDP的總量。這樣的速度,美國經濟全面崩潰恐怕為時不遠。
(3)阿拉伯之春拖累美國的戰略轉移。奧巴馬上任以來,對外交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并把主要力量指向中國。但一場西方沒有想到、也不希望發生的民主浪潮席卷中東。一方面昔日的盟友紛紛垮臺,過去被列為恐怖組織的政治勢力獲得權力,另一方面民主化后的嚴重失序狀態令美國抽身不得。從目前看,中東亂局還只是剛剛開始,隨著更多的宗教、種族和大國因素的卷入,一場無法想象的風暴正擺在美國面前。
(4)非白人出生率加速增長。2012年,非白人出生人數第一次超過傳統白人。在可見的未來,美國的人種結構將發生顛覆性變化,其制度和文化文明建立的人種基礎將會消失。這一方面會令種族沖突加劇,另一方面推動美國發展的民族特性喪失。
美國學者亨廷頓曾就此寫過《我們是誰?》表達了他深深的憂慮。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在其專著《論中國和美國》中,也認為這是美國文明最大的危機。
美國的優勢在于仍然是全球第一的經濟規模、美元的全球交易地位、遠超各國的軍事實力、豐富的資源儲備、持續的創新能力、人口構成的合理化(既不老化,也不年輕化)。另外,美國還有龐大的西方陣營作為盟友。
3、歐盟
弱點:
(1)雖然整個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由于歐洲統一進程遇阻,難以以一個統一的力量運作和發揮作用。
這主要是由于主權國家和民主制度的雙重因素。主權國家概念,使得民眾反對歐盟的進一步整合。而民主制度又造成財政政策無法統一。一個國家的預算是由民選的國會所決定的。不可能由超國家的歐盟控制。但統一的財政政策無法實現,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則無法解決,更成為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障礙。
(2)過高的福利制度造成歐盟競爭力下降、資源浪費、資源使用的效率降低。以法國的醫療保險為例,也出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前一人報銷全家吃藥的現象和浪費。
(3)穆斯林問題日益突出,種族矛盾將頻頻成為引發社會動蕩的誘因。但歐洲不是移民國家,相對于美國式的族群比例變化,尚有可控的機會。
歐盟的優勢一是在于它仍然是全球最富裕和發達的地區之一,科技水平仍然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由于這種龐大的歷史積累,將為歐盟解決問題提供時間緩沖。
二是歐洲經過幾個世紀的戰爭洗禮,其內部已經沒有由于地區霸權爭奪而引發戰爭可能性。這和亞洲仍然處于歐洲十八、十九世紀、仍然存在戰爭沖突的狀態不同。對外,歐盟和中國、美國都不存在根本的利益沖突,這樣歐盟會在一個比較有利的內外和平環境中解決面臨的挑戰。
三、結論:
影響中美歐三方關系的因素一取決于各方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共同點,一方面取決于各自內部問題的解決和在此基礎上的實力對比。整體而言,中美關系的起伏波動將是國際關系的主軸,中歐和歐美關系相對穩定。中國和歐盟會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從近期的角度看,歐盟內部的問題更難以解決。一是民主體制下,福利制度改革極為困難。二是主權國家為基礎的國際社會秩序,很難讓歐盟各國進一步放棄主權,加快一體化進程。
從遠期的角度看,美國的危機更為深刻。特別是族群結構的質變,將可能導致美國文明的變異。
中國的問題相對屬于人類社會常規的發展必然現象,比如走向工業社會出現的污染、腐敗、收入差距擴大等。只要中國決策者不出現大的失誤,將會順利度過中等收入陷阱時期。
目前這種大三角平衡未來有兩種發展可能:一是中國崛起失敗,或者如同當年的日本一樣陷入長期停滯。國際大三角變成美國、歐盟兩角,或者事實上美國為主、歐盟為輔的一角。二是美國和歐盟無法解決內部問題而加速衰落,中國模式則克服各種困難,再度領先各文明。
宋魯鄭先生做客觀察者網,談中美歐大國博弈。
【翻頁查看宋魯鄭與張維為、寒竹、Dubois等聽眾的會后探討內容】
提問環節:
聽眾:您講到美國現在面臨國內困難最多,但是現在中美關系非常密切,有合作也有競爭。是不是亞洲各國都認為美國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導致整個東亞、南亞軍備競賽?這是不是意味著經濟中心往亞洲轉移的同時,火力點也在往亞洲轉移?如果美國衰落加快的話,東亞地區會不會回到歐洲一戰之前的狀態?
宋魯鄭: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樣。這些國家不是認為美國的衰落不可避免,而是覺得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他們覺得時間不在自己這一邊。如果趁著中國崛起沒有完成、美國又想戰略轉移的這個時機,挑釁中國,還有可能得到些東西。如果等到中國崛起完成了,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聽眾:新加坡有點特殊,現在有點搖擺。李光耀家族很會把握世界格局,他們想要在夾縫中獲得利益,你怎么看?小國的生存有什么策略?
宋魯鄭:新加坡一直發揮著遠遠超過其國力的國際影響力,根本原因是它在大國間平衡得非常好!李光耀把中國“三國演義”的智慧和戰略掌握得非常好,他知道如何借助各方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利益,發揮影響力。中國弱小的時候,他鼓勵中國的發展。現在中國強大了,他又希望引進美國的力量來形成平衡。
寒竹:從國內價值觀來看,新加坡還是認同中國的,很多方面和中國是一致的。而且中國和新加坡的關系也一直很好。我覺得李光耀是世界上少有的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漸漸感覺到中國崛起會對新加坡構成威脅,新加坡可能會被邊緣化,會被中國拉入一個系統,所以他希望美國進來。
關于中美歐,如果從這三個角色內部的情況來看的話,中國是最有希望崛起的,美國和歐洲都有很多問題。歐洲的福利國家、種族問題、競爭力問題、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美國也有很多問題。單看內部的話,將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和中國競爭。雖然現在美國排在中國前面,但實際上中國競爭力最強。中國將來崛起超出歐美是肯定的。
美國等西方國家比較短視,目前幾年內是搖擺的,又想遏制中國,又不想撕破臉。但是中國的崛起到了臨界點之后,情況會改變。中國一旦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美國可能會有危機感,對中國采取更強硬更激烈的對策。中國超越美國這個臨界點,會導致美國的對外政策發生變化。
歐美亞三方,相對來說,歐洲的競爭力是比較弱的。雖然體量大,但是競爭力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往下走,這主要是歐盟的原因。歐盟對歐洲國家是個陷阱,對德法來講,歐盟是美國人搞的,表面上是一個聲音說話,更強大,實際上是一個騙局,一個假象。有了歐盟,歐洲永遠是弱勢的沒有聲音的。歐盟越大,永遠都七嘴八舌無法統一。世界不是聯盟的主宰,是大國的主宰。如果法國和德國獨立的話,就會有另外一個聲音,但是只要歐盟存在,歐洲在世界上永遠是聽美國的,就不可能獨立。很多歐洲人的想法是相反的,歐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現在歐盟內部種族問題嚴重,歐洲右派越來越厲害,所有的右翼都是反對把國家主權轉讓給歐盟的。隨著歐洲經濟問題越來越嚴重,種族問題越來越多,右翼的聲音會越來越大,歐盟就越不可能整合。
我認為歐盟要成為一個主權國家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法國和德國就會陷在里面,無法發出聲音,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而且美國和歐盟有天然的聯系,都是基督教國家,都是同樣的制度,最終在國際舞臺上,歐盟就是美國的附庸。這個局面對中國是不太有利的,而歐洲的右翼力量的崛起有利于中國大陸的國家環境,也就是說歐洲的右派越強大,對我們越有利。
宋魯鄭:我覺得李光耀的戰略和他受英國影響有關系。新加坡此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處理歐洲問題的時候,搞的是戰略平衡。在拿破侖時期,法國強大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法國。德國強大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德國。英國永遠在玩平衡。美國也是,日本強大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日本;中國強大了,就聯合其他國家打中國。盎格魯撒克遜這種文化估計對它也有影響。
另外,我不太同意您關于美中歐關系的看法。其實,中國崛起早就到了美國容忍的臨界點,2000年小布什上臺后對中國有一系列的圍堵,那時候就無法容忍了。但是恰好發生了911事件,,才改變了策略。現在美國想遏制中國已經不可能了,已經太晚了。首先,中國現在力量非常強大,美國沒有這個實力。其次,中國已經把美國捆得太緊密了,2000年時,中國只有600億美元的美債,現在是1.3萬億,雙方關系太密切了。
關于建立歐盟,我覺得倒不是美國的陰謀。有以下四點原因:
首先是烏托邦色彩,從羅馬帝國之后,歐洲有很多次努力,想重新統一起來,包括拿破侖時期,納粹德國時期,都有這種努力,但都失敗了。羅馬帝國滅亡之后,俄羅斯說我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它有羅馬帝國情結,希望重回一個統一的國家。今天的歐盟也是這種傳統的延續。
其次,歐盟走到一起,根本是經濟原因,并不是事先就有完美的計劃,將來就要搞成一個統一聯盟,而是隨著經濟發展一步步起來的。
第三個原因,是為了徹底在歐洲實現和平。通過歐盟,把德國束縛住,大家成為一個共同體,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第四是國際博弈迫使歐盟必須聯合起來,以一個聲音說話。中國是8萬億美元,法國GDP才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25%,意烏法德加起來都不如中國的經濟總量大。他們再分開已經沒有力量了,只有合在一起。
我認為這四個原因,讓歐盟走到現在這個程度。
寒竹:就一個共同市場來說的話,是出于經濟原因,當時主要是害怕德國崛起;但是從歐洲共同體轉向歐盟的時候,基本上是希望一個聲音說話。當歐元出現以后,歐洲的聲音在世界上是往下走,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歐盟基本上是文明性國家,但是不可能建成主權國家。但是現在世界的構成還是以主權國家為核心。歐洲的右翼是不會同意把自己國家的主權真正讓渡出去,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這個可能性非常小。未來我是不看好歐盟成為一個合眾國。
宋魯鄭:美國對歐盟實行分化的態度。英國總是扮演不同聲音的角色,其次是讓東歐和西歐分化。一戰的時候,東歐、英國全都站到美國一邊。至于歐盟未來的前景,歐盟現在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點,現在進也不行,退也不行,如果能夠解決掉,就加速一體化;如果解決不掉,可能會加速奔潰。
寒竹:英美對歐盟和德國統一的態度完全不同,對歐盟是支持整合,但是德國統一的時候,撒切爾夫人講,我們不希望德國統一,她認為統一的德國比歐盟還要危險。所以會監聽默克爾。英美對大國是警惕的,對歐盟不放在心上,認為歐盟成不了氣候。不是一個層次的國家綁在一起的話,不可能有一個聲音。
張維為:歐盟對歐洲國家自己來說,起了一個作用,解決了內部爆發戰爭的問題,這恐怕是歐盟的一個長處,但是歐盟形成不了合眾國。歐洲現在討論的是已經有統一的貨幣,需要統一的財政,統一的外交,統計的軍事,這個做不到就縮小,比方說幾個主要的歐洲國家有共同的外交政策、軍事政策、快速反應部隊等,這些都蠻難的,所以歐盟處于非常艱難的時候。
關于您提到的中國的弱點,實際上很多弱點可以通過外部政策適度化解,危機有時候也是機會。新提出的“新絲綢之路”可以帶動內地經濟的發展,是有戰略考量的,這一點或許可以考慮進去。
從現在來看,臺灣和大陸的關系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時候。臺灣的經濟已經完全被大陸爭奪過來了,一獨立的話,經濟就崩潰了。漢民族要統一很難,但是任何外部勢力想要把它弄出去,也不大可能。
老齡化是個大問題,人口政策要調整,我贊成放開。中國人投資兩樣東西是不會虧的,一個是教育,中國人重視教育,儒家文化。還有就是敬老,投資這個產業肯定會好。
Dubois: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歐盟建立,之后情況就出現了變化。我們常以空間來劃分歐盟,但是空間是空的,沒有內容。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簽訂,在那以后,有了歐洲憲法。但是歐盟是空的,沒有根基,是一個空殼。一個沒有實質的政治體是不可靠的。
但關鍵是,沒有人想要在里面填充內容。因此,我不看好歐盟的未來。歐盟不能僅僅是一個市場,每個人都需要市場,但它不是人們生活的地方。所以,歐盟必須有其他的東西。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冰焰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