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中國經濟工作:不是裙帶資本主義,是特惠制度
關鍵字: 特惠制度普惠制度中國模式中國經濟宋錚教授新巴山輪會議1986年的“巴山輪”宏觀經濟工作會議,不僅因其對中國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而留名,更以提攜青年學者著稱。那次會議上的很多青年學者在未來紛紛走上重要經濟工作崗位。2015年6月28日開始的新巴山輪會議,也讓一些新的青年學人嶄露頭角。與過去相比,這次會議似乎更重視有留學經驗和國際金融業從業經驗的青年學人。70后學者宋錚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在聽了其他學者的發言之后,表示臨時改變了發言議題,決定談一談中國政府和市場環境中的非正規制度(現場有年長學者稱這個叫“走后門”——觀察者注)。以下是經觀察者網整理的發言全文。
參加會議兩天,昨天我突然感覺我應該講這個問題,這個題目跟大家這幾天討論的議題都有緊密的相關性。這個研究是我跟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合作的。
中國的經濟增長為什么有特殊性,為什么在全世界范圍內有特殊性,在座的每一位都理解,但是要讓世界上各位學者理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如在芝加哥大學有位經濟學泰斗說,為什么要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他說比較窮的國家就是發展快,這就是經濟學定論。
我們可以從好幾個方面來說,這個觀點至少是不全面的。
這張表把全世界大概150、160個有高質量經濟數據的國家分成五個梯隊,每一個梯隊里面都有約30個經濟體。每一行表示的是在2010年的位置,絕大部分國家在原地踏步,很少有國家出現跨越式增長,有兩個國家和地區從第三梯隊跳到第一梯隊,韓國和臺灣。中國從最落后的第五梯隊跨越式地增長到第三梯隊。
從這個意義上講,首先明確: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增長有什么特殊性?一般的理論判斷窮的國家增長快,所以窮的國家收入會慢慢向富的國家靠攏,但至少在過去40年的世界格局中這個現象沒有出現,第一梯隊和第五梯隊40年前的差別大概是26倍,今天的差別在40倍以上。中國是很少數能夠從非常低的水平實現向高收入國家追趕的發展中國家。
過去40年增長最快的不是中國,還有一個經濟體增長速度比中國還快,從第五梯隊跳到第二梯隊。這是赤道幾內亞,這個國家經濟增長基本靠石油。它和中國的增長最大不同在哪里?到現在,經過40年的快速增長,它的人均GDP已經非常接近發達國家,在三萬美元以上——中國還是一萬美元——但是70%的人口在貧困線以下,每天收入2美元以下。中國的人均收入倒過來,之前30年是80%人在貧困線以下,現在不到30%。所以中國的經濟增長實現了讓大多數的老百姓擺脫貧困,這是很多的發展中國家做不到的。
中國的經濟制度有何特殊之處?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特別是西方的經濟學角度來講,似乎中國經濟制度沒有什么特別驕傲的地方。比如說一個簡單的例子,世界銀行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廣一個調查結果,叫Doing Business Indicator,即一個國家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力消耗程度。中國排位在100位左右,跟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差不多的,沒有突出表現。如果看其中一個指標,就是創業指標,也不是說高科技的創業,就是開一家店的容易程度。這個方面中國排名很糟糕,幾乎墊底。跟中國排名差不多的鄰居是委內瑞拉,委內瑞拉過去40年人均GDP從80%一路下降到20%,中國正好相反,從2%一路上升到20%。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經濟制度看上去反而沒有經濟成就來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想想,世界銀行的指標到底是怎么制定的?一個很重要的衡量創業難易程度的因素,是看你在這個國家大概要走多少程序才能領到執照,才能開辦企業。他們算下來,根據公開的法律法規文件,中國大概要走13、14道程序,一般國家是走6道,這是導致中國排名很低的原因。問題來了,如果你和很多在中國有實際從商經驗的企業家聊,他們會告訴你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豐田老總如果來中國做生意,他不會覺得困難程度跟委內瑞拉是一樣的。到底差別在哪里?中國特殊性在哪里?我們在研究里提出,中國正式的、寫在紙上的經濟制度,并沒有特別的意義。但是中國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非正式、非正規的經濟制度,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普惠和特惠制度。
所謂普惠制度,我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制度、良好的運行環節,不管是誰到這里來,都可以獲得一樣對待。華盛頓共識背后就是普惠制度。普惠制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一個發展中國家建一個好的普惠制度,這是非常困難的。制度建設是要花很長時間做的,改革、推進有很多困難。這也是為什么往往西方經驗到了很多發展中國家都玩不轉,水土不服。
過去三十年里,中國不知不覺中在走一條特惠制度道路。這個制度不是寫在紙上、法規上,而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特惠制度。
比如說一個普通的、沒有任何背景的人到中國來創業,他會感到很恐慌,不知道怎么面對這13道程序。但是如果你在中國認識一個正確的人,這個人能夠讓政府相信投資是有價值的,那么所有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包括土地的配置、資本配置、行政資源的分配等,這些東西在中國都可以從特惠制度的角度來理解。
這個特惠制度,怎么讓西方的朋友們理解呢?是說裙帶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這在中西方語言里面都有貶義成分,一提到大家都會想到負面作用。為什么呢?因為往往在這個語境中大家都會想,如果在美國或者歐洲出現了特惠制度會出現什么后果。但是大家很少想,在一個政治經濟制度還不那么完善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國家要發展經濟,這個時候你要做什么事情。你是要推廣、改進普惠制度呢,還是走一條間接的道路,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整個研究最初的起因。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那么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這樣的現象,而且大家看到的往往是負面作用。接下來我們簡單講一下中國特色在哪里,為什么在大多數國家玩不轉,反而在中國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要說特惠制度,你首先要有資源,你要拿資源給你愿意支持的對象。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得天獨厚,他掌握的資源是全世界沒有一個政府可以相比擬的,這是特惠制度在中國成功最重要的基本條件之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27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177“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4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35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