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蘇力:一個文科學人如何面對中國的現代化
最后更新: 2024-01-28 09:06:43編者按:第二十一屆開放時代論壇于2023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吉林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知識生產。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有力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同時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學術繁榮提供了持久動力和深厚沃土。如何用歷史的、比較的、實踐的眼光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進行理論創新和知識生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概念化、理論化、知識化,既是破解當代中國發展之謎的關鍵,也是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內在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模式,探索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為構建現代化新范式提供了中國經驗。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知識生產,既需要合理的學術分工,也離不開跨學科、融學科的交流與合作。研討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知識生產的可能路徑和有效方式,將推動學科性學術向問題性學術轉型。
本組筆談由發言人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擴充而成。篇幅所限,部分發言人的報告內容未能收入。另有部分發言人提交了論文,本刊將擇優陸續刊出。
朱蘇力:一個文科學人如何面對中國的現代化
我不習慣,甚至害怕,現代化與知識生產這么宏大的問題。我習慣從瑣細處,從邊邊角角,甚至是雞零狗碎中,發現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問題,講點道理。
甚至我不覺得文科,包括社會科學,生產的都是知識。其中肯定有知識,能啟發人,值得傳承。但不是啟發人的就是知識。許多民間諺語就很難說是知識,除非你明白其中道理。甚至,我對《論語》和其他許多經典也是這么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知識嗎?也算,但更多是告誡,是規矩,要人記住,照著做就行了。我的經驗也告訴我,但凡需要銘記的,往往是因為不懂其中的道理,真明白了,就不會忘記。能不能做到,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我是了解社會生物學后才算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再將之當成一個道德信條。當年我曾很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來才發現,抽象來看,這就是強調社會角色的責任和相互協調。即便如此,別忘了《論語》中仍有許多不是知識。“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是知識嗎?罵人就是罵人,盡管在物資注定且永遠稀缺的早期農耕時代,這話還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我其實一直有偏見,重理輕文。但偏見不是偏見的結果,偏見也有其根據或理由,就因為我很在意中國的現代化。討論近現代中國的法治變革,從宏觀到微觀,我都沒法不談中國革命、社會變遷和現代化。這也不是選擇,就因自清末以來中國面臨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現代化。要講清(或我認為的“講清”)當今中國的諸多法律制度變革和麻煩,不可能不注意這個時代背景。但缺乏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我最多也只能“事后諸葛亮”,回頭看看來路,沒能力展望、預測和應對。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變量實在太多,許多還在路上,有些也許剛剛萌芽,變量互動的長遠影響究竟如何,真不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就足以產生務實有用的知識的。天不變,道才不變。個人的學術研究真要面對中國現代化問題,而不只是文字演繹相關文件的要點,即便胸懷理想,加恪守學術,也遠遠不夠。
而且,盡管知道“價值無涉”,甚至就因知道,我更沒法假裝在中國現代化問題上價值無涉了。我的存在塑造了我的前理解或前判斷。哲學闡釋學告誡的認知的闡釋循環對我毫無幫助,也許我的視野擴展了,但我的判斷仍是那么不可救藥。最殘酷的真實不講邏輯。
這與知識生產或學術的品味無關。我其實在意的從來都是“有沒有意思”,“是否好玩”,在學術研究上我一直是興趣主義。不幸的是,但也幸運的是,即便從很政治的問題,我也能察覺并拓展自己的學術興趣,或相反,從純學術甚至藝術的問題,也能察覺其中的政治功能或意味。
沒人認為書法會與我的法學專業有關。我就是憑直覺判斷,然后在文章中論證了,書法在近現代被塑造成藝術,看起來也好像是藝術,但在歷史中國,其實更多是一個社會機制,其功能是確保大國的“書同文”,確保準確有效的上下交流和各地交流,這與歷史中國的“文治/法治”有關。鑒于當代中國人,小學生或除外,幾乎都通過計算機輸入實現“書同文”,我的結論是:因為現代化,書法失去了其傳統的“書同文”功能,在邁向“藝術”的同時,也正大步邁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
說這些話并不離題。在尊重這次論壇主題的前提下,我力求依據自身經驗,剖開并展示中國現代化實踐可能給我帶來的困惑和麻煩,正視并端正我的態度。
中國現代化實踐不可避免,也應當從各方面重塑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在我看來,現代化首先是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其核心是科學技術大發展。三屆和四屆全國人大都提“四個現代化”,首先是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和國防,而不是抽象的思想文化或人文社科。鄧小平后來則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鑒于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可以說,這在中共黨內高層是共識。毛澤東一直就是這個觀點。在家書中,他叮囑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倆“惟有一事”,趁年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要談,“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2]“文革”前夕和“文革”中,毛澤東都特別提出改造中國當時的大學文科,甚至明確強調主要是辦理工科大學。[3]針對所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史無前例”的說法,毛澤東強調:發明火、發明蒸汽機,以及建立馬克思列寧主義,那才是人類歷史上幾次最大的文化大革命。[4]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這條路是必須的。從共和國70多年的歷史中,從我們的父輩到晚輩這幾代人的生活經驗中,也會發現中國現代化正帶來各種知識需求和生產的變化,以及社會的變化。廣義的文科,包括理論導向的社會科學,也包括應用導向的如法學、管理學、新聞傳播等,變化相當顯著。有的學科差不多完全更新了,有的學科名稱沒變,但原先的知識已邊緣化,有的學科甚至變得很接近理工科了,如心理學、圖書館學和考古學。而對于剛升級為一級學科有博士授予權的“書法”,也有攻讀者承認社會“存在感”很低。[5]“百度”上如今仍能搜到電影文學劇本的詞條,但出版的這類文本消失多年了。我最后閱讀的有文學可讀性的電影劇本是《陽光燦爛的日子》。[6]如今有誰還會去寫作并出版這樣一個劇本?影視時代總體而言是拒絕文字敘事作品的。人沒變,是技術變了,更易迎合或配合普通人的視覺感官。再過十年,靈境游戲會不會取代電影?人工智能技術會不會令許多演員失業?后面會談及的“顏值”會不會因此失去意義?
姜文等:《誕生:一部電影的誕生》,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相關科技發展也可能令許多文科學人失業。因為今天有大量人文社科學術成果缺乏個人學術創造甚或印記,真的算得上是產品了,只是既有信息的匯集和重組。從理論上看,以人工智能替代這類所謂的知識生產指日可待。美國就有律所用機器人替代法學院畢業生,檢索先例,查閱論文,撰寫律師建議,更完整、全面、精細、迅疾和靠譜。法學專業教育的前景因此堪憂,時下熱門的法學專業學生,此后就業可能有麻煩。關羽為何不騎赤兔,提著青龍偃月刀上陣,就因“寶馬沒有兵器靈(冰淇淋)”。[7]“ChatGPT”(一種聊天機器人程序)生成的這個段子,令我樂極生悲——打碎了我曾經的疑惑:人工智能,它能抖機靈嗎?
我先前認定只有人才能做的事,至少有些,如今人工智都能做。那么,人文社科就有麻煩了:學術對于一個學人還有什么意義?真如兩百年前項廷紀的那句名言嗎,改一個字,“不為無聊(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這主要是未來學人的問題。對我,這不是個問題。沉淀成本太高了,學術成了我的職業病,即使看穿了,也沒法放棄這個呼吸機。此外,眼下人工智能還沒走到那一步,還有時間和空間容我茍延殘喘。
而且,我還心存幻想。就算人工智能可以完美回答問題,在我看來,真正好的學術或知識生產也首先要有好問題,以及隱含在提問背后的思路。人工智能,還不大可能自動去研究“風馬牛是否相及”,除非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許多真有意思、別有洞天或影響廣泛的問題,仍可能要有人提出,在最不成問題的地方。而眾所周知,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比回答問題更重要。
標簽 中國式現代化- 原標題:朱蘇力:一個文科學人如何面對中國的現代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哪里人最愛去“爾濱”玩?數據出來了
2024-01-28 08:56 觀察者頭條 -
省委書記暗訪現場測試火災探測器,結果負責人遲到12分鐘
2024-01-28 07:26 安全生產 -
中國海警依法驅離日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船只
2024-01-27 21:36 中國海軍 -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主要有5方面原因
2024-01-27 21:11 -
15名涉案人員被立案偵查,66名公職人員被追責問責
2024-01-27 17:50 -
寧夏2名中管干部被問責
2024-01-27 17:40 -
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原因公布,曾致31人死亡
2024-01-27 17:09 -
國家消防救援局: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國開展消防除患攻堅大整治
2024-01-27 16:48 -
C919春運“首秀”執行10個航班,承運1274名旅客
2024-01-27 16:14 航空航天 -
武漢文旅局長肖敏當選天門市市長,曾用中英德三語推廣城市
2024-01-27 16:13 -
遼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揭牌
2024-01-27 11:55 -
龔正:上海自貿區要為中國加入CPTPP和DEPA試制度
2024-01-27 11:55 上海新高度 -
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3%
2024-01-27 09:45 中國經濟 -
江西新余特大火災事故現場探訪:為何短時間內造成重大傷亡?
2024-01-27 09:41 -
廣州:放開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購
2024-01-27 09:25 觀網財經-房產 -
自身不正的國企領導,竟公然提出盡量減少紀檢監察機構編制
2024-01-27 08:55 廉政風暴 -
男子推倒他人商鋪貨架并毆打店員,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2024-01-27 08:39 -
這一互認安排生效后,在港資產可被內地直接充公?香港律政司澄清
2024-01-27 08:26 香港 -
唐山警方通報:派出所副所長持刀傷人,自首后被刑拘
2024-01-26 23:05 依法治國 -
156億全沒收!拉鋸8年,國民黨黨產終被“充公”
2024-01-26 22:12 臺灣
相關推薦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76“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1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27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1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21最新聞 Hot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