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雷·埃利斯:美國主流將再度“沉睡”
最后更新: 2020-06-24 09:47:58特雷·埃利斯,美國非裔小說家、編劇、評論家,出生于美國華盛頓特區,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期間創作了其第一本小說《老生常談》(“Platitudes”),講述一名紐約黑人高中生如何熟練混跡白人圈子。他也是馬丁·路德·金紀錄片《落寞中的國王》制片人。
作為非裔,埃利斯會如何看待這次席卷全美的反種族主義抗議,他一直追尋的“黑人文化”,在美國文化里的一席之地有多大?近日,觀察者網專訪了特雷·埃利斯,談了談非裔在美國社會夾縫中的生存狀態。
觀察者網專訪美國非裔小說家特雷·埃利斯
【采訪/ 觀察者網 白紫文】
觀察者網:觀察者網曾經翻譯過您在《赫芬頓郵報》上的文章《黑人沒有“守護天使”,只聽“守護奴隸”》,這次因“弗洛伊德之死”而爆發的游行,是否可以看做是非裔尋找“守護天使”的過程呢?您認為,他們找到了么?
埃利斯:對于這次是否能發生任何改革,我既抱有希望,也秉持懷疑。我們當中很多人反對“系統性種族歧視”很久了,然而進展寥寥。我們曾以為,執法記錄儀和拓展社區警務能改變些什么;目前來看,沒什么收效。讓事情更加棘手的,是即將來臨的選舉。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是如此地抵制全面性改革,只要他執政,我認為現狀就很難改變。
觀察者網:1989年,《卡拉蘿》【1】曾發表過您的文章《新黑色美學》,這讓我想到了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中黑人男主人公的原型、非裔美國音樂家唐·謝利,您認為美國社會現在是否足夠接受“文化混血兒”【2】?“文化混血兒”能成為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溝通的橋梁么?還是如您文中所說,依然不被兩方所接受,自成一派?
埃利斯:自1989年文章發表以來,越來越多、成百上千的“文化混血兒”加入到這場對話中來。我確實相信,現在是我們這種能容易地讀懂黑白兩個世界的人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但我也覺得,這份責任是一種負擔。我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總得去充當這兩派敵對勢力間的使節。
觀察者網:一提到黑人文化,人們都會想到爵士樂、說唱,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您說過,很多黑人與您一樣,并不想局限于這種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他們想大膽承認自己既喜歡“吉姆·莫里森”(白人歌手),也喜歡“托尼·莫里森”(黑人作家)。您認為黑人文化自美國建國以來是否發生了轉變,如何影響了“美國文化”這個大概念?
埃利斯:黑人文化與美國主流文化一并被創造并走向成熟,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的黑人文化已經十分多樣,觸及音樂、電影、舞蹈、美術的各個方面。我們作為這個國家最長久、也是最受壓迫的居民之一的獨特經歷,讓我們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此。美洲原住民確實比我們來得早,但是主流文化已將他們隔離在保留地,他們的文化貢獻更受限制。
觀察者網:恭喜您最近的紀錄片作品“布萊恩·史蒂文森為平等而戰”獲得了皮博迪獎。兩屆皮博迪獎得主、黑人導演斯派克·李曾說過:“我們知道黑人是個優秀的種族”。不過我們注意到,美國少數族裔的平權運動幾乎都是從民眾抗議開始、自下而上發生,很少存在自上而下、主動推進的平權改革。少數族裔早就成為美國社會不可或缺的因子,為何自上而下的改革依舊很少?
埃利斯:即使我們有過一位黑人總統,我們也很難聚集起自上而下進行改革的熱情。在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之前,“黑人的命也是命”這種非常單純好懂的說法也被看作是非難和煽動性的。過去一次次真正鞭策政府做出行動的,都只有街上的游行示威。這很令人沮喪。問題就擺在那里,但如果沒有成百上千的民眾走上街頭發出吶喊,美國政府就不會想著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觀察者網:您曾出品過馬丁·路德·金紀錄片《落寞中的國王》【3】,作為改革的倡導者,金牧師的勇氣風度令人贊嘆。從92年的洛杉磯暴動,到當下進行的示威抗議,反抗者們是否懷念這樣一位有號召力的領袖?當下的抗議基本處于無組織狀態,甚至可能在被極端勢力利用,為什么美國再也無法產生馬丁·路德·金那樣的民權運動領袖?是社會共識越來越難以達成了嗎?
埃利斯:現在,一切(力量)都變得越來越不集中,連激進分子都是如此。目前無組織的游行示威,在我看來目標和動力還算一致。但我擔心,在既沒有集中訴求也沒人出面(與上層)溝通的現狀下,一旦激進的示威趨于平息,那些“主流”們將會再度“沉睡”下去。
《落寞中的國王》講述了馬丁·路德·金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即從1965年美國投票權法案通過到1968年4月遭到暗殺,所經歷的動蕩生活
觀察者網:我們也看到,隨著示威的愈演愈烈,一些“種族主義正確”的聲音也開始出現。美國媒體稱,美國已經在發生“文化革命”,一些年輕的白人孩子因為父母為殺死弗洛伊德的警察辯護而質疑其是“種族主義者”。您是否覺得,“種族主義正確”過于極端?對于這些容易受情緒影響而發表過激言論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您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埃利斯:我敦促我的學生們,要有耐心一些。正義是一個方向,而不僅僅是目的。不過,我也認為,我們所有人——不論黑、白膚色——都需要理解,“反黑人”情緒自誕生以來,已經烙印進美國文化的深處。我們先要共同承認,這種情緒就存在于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喝下的水中,然后我們才能齊力去對抗它。
觀察者網:最近,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又被下架了。似乎每次發生種族主義爭端,《亂世佳人》都會遭殃。《紐約時報》12日報道,美國電視真人秀《單身漢》【4】下一季將會“破紀錄”地由一位名叫馬特·詹姆斯(Matt James)的黑人領銜。對此,您在推特上轉發時說:“好吧,不用再示威了,任務完成了?!憋@然,您認為這次運動的成果不應僅此而已,您本來的期待是什么?
埃利斯:我反對邦聯旗和邦聯標記也有幾十年了,他們抹去這些簡單的、裝飾性的侮辱動作之迅速,著實令我驚訝。當然,我認為這些做法都是很必要的。讓HBO意識到《亂世佳人》對奴隸制和三K黨的美化、揭穿《單身漢》那種不經意的種族主義、揭露美軍基地以叛國者名字命名的荒謬,所有這些做法都在推動我們走向“一個更完美的聯邦”。我們確實不應止步于此,但這些也是容易著手改變的事情。對于那些從未思考過美國種族主義的人來說,無疑是具有教育意義的。
觀察者網:無論是下架《亂世佳人》還是推倒“象征種族主義”的雕像,其實都是很容易做到的表面功夫。您有沒有思考過,如何從制度上消除種族歧視?美國民眾手中的選票可以做到這一點嗎?
埃利斯: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一樣,都是我們固有的問題。我們應更加警覺它們的腐蝕性多強,在限縮其影響上,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出色。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摒棄我們自己,我們能夠秉持我們身為美國人十分引以為傲的最高準則:人人(不論男女)生而平等。
注釋:
【1】《卡拉羅》,英文名“Callaloo”,非裔藝術與文學雜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
【2】“文化混血兒”,英文為“Cultural mulatto”,是埃利斯在其文章《新黑色美學》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指受過高等教育、通常身處中層或中上階層、因而容易融入傳統白人圈子的黑人。
【3】《落寞中的國王》,英文為“King in the Wilderness”,其中“King”既有“國王”的意思,也是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姓氏。
【4】《單身漢》,“The Bachelor”,美國廣播公司(ABC)一檔真人秀節目,主要劇情為一名男性“單身漢”與多位女性“約會”,從中挑選一位“牽手”。該節目自2002年開播以來,一直由白人男性領銜主演,并因缺乏“種族多樣性”而多遭詬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墨西哥7.5級地震已致5死,美國向4國發海嘯預警
2020-06-24 08:48 地震 -
朝鮮:保留對韓軍事行動計劃
2020-06-24 08:15 朝鮮現狀 -
孟晚舟引渡案再開庭 審理日程排到明年4月
2020-06-24 07:13 華為 -
美國24小時新增3.2萬,累計超233萬例
2020-06-24 06:29 美國一夢 -
墨西哥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0-06-23 23:57 -
“光推倒雕像有啥用,英國王室還在呢”
2020-06-23 22:54 美國黑人血案 -
中印邊境附近橋梁塌了,切斷印士兵糧食供應路線
2020-06-23 22:27 龍象之間 -
確診后,塞爾維亞網球名將道歉
2020-06-23 20:59 -
特朗普停發這類簽證,谷歌印裔CEO不爽了
2020-06-23 20:16 美國一夢 -
本月,第四個印度士兵被打死
2020-06-23 19:19 印巴沖突 -
疫情沖擊沙特,全球穆斯林朝覲難了
2020-06-23 17:50 -
“德國的恥辱”,明星企業被曝19億歐元假賬
2020-06-23 17:14 德意志 -
趙立堅:你們有何顏面和資格?
2020-06-23 16:36 中美關系 -
中俄印外長視頻會晤即將舉行
2020-06-23 15:43 龍象之間 -
時隔9年,日本超算重回榜首
2020-06-23 15:37 超級工程 -
白宮外,要建“黑宮自治區”
2020-06-23 14:02 美國一夢 -
“功夫流感”這詞,白宮還在洗地
2020-06-23 13:10 特朗普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