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杰·普拉沙德:如果沒有勇氣,歐洲、日本將繼續陷于附庸地位
【文/ 維杰·普拉沙德,翻譯/ 盧屹】
在2023年5月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結束時,加、法、德、意、日、英、美等七國外長和歐盟高級代表聯合發布了一份信息量頗大的長篇聲明。在題為“中國”的一節中,該八位高官稱“認識到與中國坦誠交流、直接向中國表達關切的重要性”,并“承認有必要與中國在全球挑戰以及共同利益領域等方面合作,如氣候變化、生態多樣性、全球衛生安全、性別平等。”
聲明的外交語氣與這些國家近年來采取的激烈言辭形成了鮮明對比,比七國峰會上使用的措辭更是溫和太多。七國政府首腦在會上妄言所謂“經濟脅迫”,矛頭暗指中國。
細品峰會上的各種發言可發現,七國領導人之間存在意見分歧,特別是在對華以及各自國內產業政策方面。顯然,幾個歐洲國家對于烏克蘭戰事綿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以及可能的臺海軍事沖突感到不安。也許正是歐洲國家領導人的這種不安促使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我們無意與中國脫鉤,我們希望在對華關系上去風險,實現多元化。”
對歐洲而言,對華脫鉤的概念是難以想象的。2022年的歐盟數據表明,中國是該地區第三大商品出口合作伙伴、第一大進口合作伙伴,而且中國進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高附加值的高端制成品。歐洲各國經濟已經因為西方拒絕烏克蘭和談而大傷元氣,與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切斷聯系將是致命打擊。
七國峰會暴露了美國與其盟友(歐洲和日本)之間的嫌隙,但我們不應高估這些利益和意見上的分歧。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的工作之一是研究分析美、歐、日合作關系的性質,薩米爾·阿明將這種關系稱為“三角同盟”(Triad)。
二戰之后,美國建立了一個以日本、歐洲對美服從、與美聯合為前提的國際體系。這一服從和聯合的進程體現在美國構建的一些軍事機構,以1949年成立的北約和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為核心。在德、意、日等戰敗國建立美國軍事基地系統,使華盛頓得以擱置任何關于歐洲、日本主權軍事或外交計劃的對話(戴高樂對法蘭西命運的深切憂慮促使法國做出激烈反應,但最終法國并未退出北約,而是在1966年命令該國部隊退出了盟軍司令部)。
美國目前在“五眼聯盟”國家(即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還加上情報互通的以色列)、在歐洲、在日本擁有408個已知軍事基地。僅在日本和德國的美軍基地竟分別達到120個和119個。須知這些基地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工具,而且代表了政治力量。
1965年,美國國務院情報和研究局的托馬斯·休斯撰寫了一份題為《北約的意義——現在與未來》(The Significance of NATO – Present and Future)的重要備忘錄。休斯寫道,北約“對美國仍至關重要,是美國在歐洲施加政治影響力的完善而管用的工具”,在根本上“對于保護美國在歐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類似體系早已在日本落地,對此美國在其1962年的類似軍事備忘錄中有過詳述。美國在歐洲、日本的軍事基地網絡象征了兩地對華盛頓的政治服從。
《爭奪非洲》英卡·肖尼巴雷(尼日利亞)作于2003年,Yinka Shonibare (Nigeria), Scramble for Africa, 2003.
隨著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的簽訂,當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承認了美日的軍事主從關系,但希望日本能得以專注于經濟發展。歐洲也表達了類似想法。 戰后,美國、歐洲、日本逐步形成了一個經濟集團。1966年,雷蒙德·弗農在《經濟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發表重要文章《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在文章中說明了大型國際企業建立的序列結構:商品首先在美國生產銷售,其次在歐洲,然后在日本,最后才銷往世界其他地方。1985年,時任麥肯錫咨詢公司東京公司總經理的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三位一體的力量:環球競爭將要到來的形態》(Triad Power: 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Competition)中進一步揭示了這一布局。大前研一解釋了國際企業在美國、西歐、日本同時經營的必要性。資本密度增強、研發成本高昂、消費偏好趨同、保護主義興起,使得國際企業必須在這些國家(他稱為“三角同盟”,或譯“三位一體”)運營,然后再在占全世界人口70%的其他地方尋找市場和機會。
《伊薩和蘇茲的慶典》安德烈·皮埃爾(海地)作于1960年代末或1970年代初,André Pierre (Haiti), Ceremony with Issa and Suz, ca. late 1960s/early 1970s.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袁逸泓 
-
普京:俄不拒絕談判,但西方應先停止供武
2023-06-15 07:03 烏克蘭之殤 -
南非部長將訪華:我們聯系了其他使館,只有中國...
2023-06-14 23:17 非洲之窗 -
比爾·蓋茨抵達北京,時隔3年半再次訪華
2023-06-14 22:43 非洲之窗 -
“什么最能推動人權發展?2/3留學生認為教育和能力建設”
2023-06-14 22:40 -
英國外交大臣受邀今夏訪華?中方回應
2023-06-14 22:36 中國外交 -
普京將接待非洲代表團,討論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
2023-06-14 22:22 -
“我們成了美元的奴隸,去美元化運動非常重要”
2023-06-14 21:17 -
美財政部高官訪港,系2020年來首位
2023-06-14 20:56 中美關系 -
經中美商定,布林肯將于18日至19日訪華
2023-06-14 20:38 -
中巴關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2023-06-14 19:53 中國外交 -
盧卡申科:小兒子在北大讀書
2023-06-14 19:52 -
習近平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提出三點主張
2023-06-14 18:44 巴以恩仇錄 -
“為什么世界會誤解中國共產黨?一定程度上是語義學的問題”
2023-06-14 18:07 -
11連降!韓國5月ICT出口額同比跌三成,存儲芯片同比銳減53.1%
2023-06-14 17:55 -
張維為:若參照中國模式去做,也許可以消除全世界極端貧困
2023-06-14 17:32 -
中國海軍戚繼光艦抵達菲律賓進行友好訪問
2023-06-14 17:31 中國海軍 -
兩國元首宣布,中巴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2023-06-14 17:08 中國外交 -
耶倫聲稱中國沒有資格得到世界銀行貸款,外交部批駁
2023-06-14 16:46 中美關系 -
習近平將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會談
2023-06-14 16:33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將舉行儀式歡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華
2023-06-14 16:29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伊朗對以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90%擊中目標” 評論 287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評論 164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評論 128歐盟想“邊打邊談”? 評論 153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評論 239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