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鵬:炮打媒體司令部,特朗普底氣從何來?
關鍵字: 特朗普美國媒體CNN假新聞白宮泄密紐約時報特朗普美式民主【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鵬】
早在上任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美國主流媒體就撕得不可開交;走馬上任后,特朗普不僅沒有與這些媒體和解、將其收編,反而屢屢抨擊CNN、《紐約時報》等一些媒體不利于他的報道是“假新聞”“不誠實”,甚至稱它們是“美國人民的公敵”。而最近兩天更是爆料跌出。
特朗普2月17日推文
先是白宮24日舉行非正式吹風會,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將地點從慣例的白宮新聞發布室臨時更改到自己辦公室,并明文禁止《紐約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洛杉磯時報》、Buzzfeed新聞網站、英國廣播公司、《衛報》等主流媒體參加當天的吹風會,卻允許保守派媒體如福克斯電視臺、《華盛頓時報》、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同一個美國新聞網進入會場。美聯社和《時代》周刊雖沒被封殺,但走出會場以示抗議。
24日舉行非正式吹風會,多家主流媒體被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5日特朗普在“推特”留言,今年4月29日他將不會出席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記者協會招待晚宴。理由呢?莫須有。在美國政治傳統里,自20世紀30年代后,時任總統參加年度晚宴已經成為慣例。在這場名流云集、精英畢至的晚宴上,記者們常常以開玩笑的形式“捉弄”總統,而總統也會借此機會抖包袱、講段子,挖苦政敵,吐槽媒體,大展美式幽默,成為“美式民主”的一道景觀、櫥窗。
其實,特朗普仇視、打壓這些主流媒體的動機很好理解,因為它們從來也沒有消停過,處處給新總統找茬兒。但讓人費解的是,對于這些素來有“無冕之王”、“第四種權力”之稱的美國主流媒體,特朗普哪兒來的底氣和實力去持續叫板?
當年越戰的結束,就曾被學者歸結為幾個記者、幾張照片所致;尼克松也在媒體發酵水門事件后失去了繼續遮掩、辯駁的勇氣,黯然下臺。而今這位非傳統、非典型美國總統,就真的不怕被“黑”嗎?為什么他可以做到持續對抗、打壓美英主流媒體?下面,我們層層剝筍,來辨析這個反常且有趣的現象。
首先,從個人層面分析,我們必須承認,特朗普確實比他的同行們更耐“黑”。特朗普的商人出身和生平經歷,讓他在媒體攻擊面前比其他政客多一些免疫力、抵抗力。早年涉足地產、娛樂等行業,早已緋聞滿天飛。而民眾對商人的道德要求終歸比政治家要低。得過一次天花的人,不會得第二次。
同理,早就是花花公子、聲名狼藉、習慣于傲慢無禮、逢人便說“I am rich”的特朗普,也不在乎多一條緋聞、多一場罵戰——他甚至已經習慣于通過公開對罵提高曝光度,達到個人商業和政治目的。大無賴精神的精髓就是:“我本來就是流氓,我怕誰?”從這個角度講,也只有類似“弗林勾結俄羅斯”這樣涉及國家安全的“硬丑聞”才能迫使這位無賴總統就范。
其次,美國主流媒體自身并不干凈,在大眾層面也并不是很得人心。在人民心中,美國主流媒體早已不是當年“進步時代”對抗資本家、為民請命、對財閥“扒糞”的英雄斗士,而是作為建制派的核心骨干,一并壓迫、剝削、欺騙民眾的幫兇。這并非聳人聽聞,希拉里、建制派與華爾街、硅谷精英的公開聯盟已經為此做了注腳。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的一份最新民調研究表明,美國民眾對政府和媒體都不信任。面對“特朗普和媒體,你到底相信誰?”這樣的問題,有50%的美國選民不贊同媒體對特朗普的報道,但61%的人也不認同特朗普對媒體的評價。在被問及相信誰會“告訴你關于重要問題的真相”時,52%的受訪者選擇媒體,只有37%的人更信任特朗普。而且,這一結果還有著明顯黨派色彩,譬如86%的民主黨人相信媒體,78%的共和黨人則選擇相信特朗普。這意味著特朗普和主流媒體叫板,在受眾層面上半斤對八兩,誰也占不了明顯的優勢。而從黨派政治角度來講,共和黨選民的支持率是特朗普政權的基本面,所以他自然更會做出某些強硬的姿態,來迎合這約占八成的共和黨民眾。
第三,歷史地觀察,從美國大選與媒介生態演化互動的角度看,我們不得不得出一個悲觀的看法:劣幣驅逐良幣,在“娛樂至死”的大趨勢下,越是淺層的介質,越容易抓住底層民眾。縱觀美國總統競選史,在影響基層民眾的能力上,著作學說不如報刊雜志,報刊雜志不如廣播電影,廣播電影不如電視廣告,電視廣告不如短視頻、段子手、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隨著通訊、媒介技術的演變,越新的媒體越能滿足大眾的娛樂需求,但同時它們所提供的信息愈加碎片化、淺層化。這不是“寓教于樂”,而是把嚴肅的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娛樂化。
而在這一進程中,套用流行的話說叫“得屌絲者得天下”:擅長運用、操作他那個時代更新、更low的媒體的人,將在傳播理念、贏取選票上獲得相對其競爭對手的一定優勢。特朗普被人戲稱為“推特總統”,正是抓住了當下這個從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向社交新媒體代際轉換的時機,通過巧妙設置議題、炒作,成功地通過推特等社交媒體實現了和民眾的直接溝通。質言之,發推特就相當于簡單粗暴的“大字報”;而缺席記者協會,就是炮打美國媒體帝國建制派大本營的司令部。
最后,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根植于美式民主的本質屬性。為加深理解,我們不妨做一個中美對比。試想一下,在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的思維模式下,如果將中國領導人置于特朗普當下的處境,在召開媒體座談會時,一定會把支持的、反對的媒體記者都召集一堂,開誠心、布公道,充分交換意見,甚至不排除建立個人友誼,通過多種渠道、方法,逐步地減少分歧、提升共識,最后達到一定程度的團結一致。
而作為對比,美式民主是標準的投票—簡單多數式民主。英國公投也是如此。只要超過半數,就意味著“多數人”的意見將成為國策而被國家機器合法、合理地推進。這種模式看似公平合理、公正無欺,但是在一個撕裂的社會中,面對極富爭議的議題時,不僅無效,而且是有害的。張維為教授曾經評價英國公投:“像英國是否脫歐這樣的事,如果借鑒中國的協商民主模式,效果會好得多。
采用公投的方法,坦率地說,是愚蠢的。只會導致英國社會的撕裂乃至國家的解體。”可謂一語道破。正如前文所引用的數據,美國社會正在加劇極化、撕裂。這種趨勢在特朗普身上就明顯體現為,支持者無比愛戴,反對者無比憎惡。但鑒于美式投票—簡單多數民主的游戲規則,特朗普缺乏中國領導人那種必要的胸襟、能力、意識和相應的制度與技術手段,去身體力行地彌合沖突、減少社會族群分裂,營造共識,團結全民。
事實上,特朗普只需要保住自己的基本盤,同時爭取部分搖擺州、中間選民,只要票數過半,就可以民正言順、合理合法地維系其統治。所以對于特朗普這樣一個人品可疑、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著稱的商人政客而言,以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為代價,惡意利用社會撕裂、族群矛盾來實現個人的權力訴求,也并不奇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