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中美軍控談判,卡在哪里?
回顧過20世紀的軍控談判,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中美軍控談判會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了。
美國反復主動向我們提出談判要求,是因為美方已經很清楚自己在總體國家實力上被中國超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甚至美國總體國力和軍事實力仍處于優勢的這個前提,都可能已經只是一種數字游戲。
從特朗普到拜登,美軍軍費一直在刷新歷史記錄,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看到在實際作戰實力上立竿見影的迅速提高。
最近,美國空軍部長在講話中談及他們的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哨兵”,稱這種導彈目前面臨經費超支,而這種超支不是研制導彈本身帶來的,而是導彈涉及到的各種“周邊問題”,比如對陸基洲際導彈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的升級,導彈制造過程中一些零部件所需的基礎工業和科研能力需要重新投資建立,等等。
這是美國過去二三十年“去工業化”的惡果。美國制造業的疲軟導致他們將大量的生產制造環節放在國外,而現在要在國內重新建廠生產,結果就是事倍功半,因為當代國防工業的許多生產能力是需要巨額投入才能建成的,而一旦失去了這些能力,想再重新恢復,就需要和當年建設時至少同等的經費,而這些生產能力很可能還無法用于民用領域,無法通過生產民用產品來維持生存。
醉心于“虛擬”經濟的美國
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市場上看起來龐大的美元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因為這些美元實際上只是數字,一旦試圖將它們變成實際的產品,就意味著造成巨幅通貨膨脹。實際上,美國近年來通貨膨脹率已經受到巨額軍費的影響了。
沉溺于虛擬經濟的美國,面臨的問題就是其看似巨額的金融資產根本無法變現,只能在金融市場兜兜轉轉,同時急速發酵增值;其中一小部分被用于滿足華爾街大佬們花天酒地的生活,但要形成美國經濟學界所推崇的“涓滴效應”惠及國民經濟,或者拿出來變成飛機、戰艦、高超音速導彈,那就根本沒戲。
在此情況下,中國根本不必擔心美國能從袖子里變出更多的先進武器裝備,其軍力增長只能是以很緩慢的速度來進行,至少在其“重建工業基礎”之前,這是不可能的。甚至,美國如今還能不能重建工業基礎,誰知道呢?
當然這不是說美國不行了、不可怕了,蘇聯解體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大家對俄軍的印象都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美國還沒有出現類似蘇聯解體那樣的戰略崩潰。只不過美國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再次具備大規模軍備競賽的能力,這件事倒是不必懷疑。
相比之下,中國在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領域的優勢,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數字“變現率”足夠高,政府在軍事領域的投資可以迅速的轉變成武器、物資,以及以合理的成本維持軍隊戰備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中國具備進行一場軍備競賽所需的條件,問題只看中國是否有此意愿了。
問題是今天的世界不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我們并不打算用軍隊出去爭奪殖民地;也不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我們也不打算用軍隊去推行我們的意識形態。對我們來說,和平手段可以實現我們在世界范圍內“進取性”的戰略目標,軍事力量只是用來保障我們能夠使用和平手段實現目的,這就是中國的和平崛起。
但我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仍然存在不可妥協的關鍵性目標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事情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換句話說,臺灣問題帶來了一種矛盾的情況。如果沒有臺灣問題,我們完全可能出現類似二十世紀美國那樣的“孤立主義”思潮;但由于臺灣問題存在,我們又不可能僅僅“通過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這也是所謂的美國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巨大的敵人,只要美國支持臺灣,就意味著我們始終無法避免刀兵相見的可能性,而一旦以美國為主要假想敵建立軍隊,那就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投入巨大的力量,花幾代人的時間,打造一支世界級強軍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軍控談判的意義就很有限了。
如果美國不支持臺灣,中國就沒有必要建立足夠掀翻世界秩序的軍事力量,雙方也不必談了,我們自然會(至少相當長時間內)把軍力維持在合理的程度。但美國將臺灣“現狀”視為他們“維護世界秩序”的主要標志,并且堅決要為此而戰,這沒什么可多說的了,我們必須為所謂的“末日決戰”做好準備。
因為臺灣主權不容談判,而要維持對臺灣的主權所有就必須擁有應對外來干涉的實力——美國可能干涉,我們就必須具備擊敗美國的力量,所以我們的軍力不容談判。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推導,而在這個邏輯之下,我們唯一限制軍力的可能性就是自己的綜合國力不能滿足的時候。
我們回來套一下前面提出的軍控談判能談起來的前提,看看中美目前軍控談判能否滿足條件:
守成者無法阻擋追趕者的超越腳步,滿足;
追趕者愿意滿足于與守成者平起平坐,滿足;
守成者與追趕者沒有無法解決的關鍵矛盾,不滿足;
雙方都遇到經濟困難,必須放慢軍力發展腳步……根據雙方不同的認知,現在雙方都認為對方遇到了這個問題,就算滿足吧。
可見,現在中美進行軍控談判的最大障礙其實就是這個“關鍵性矛盾”。
至于說基于美俄雙邊談判的“現有”(可能很快就會沒有)軍控談判框架,其實在中國軍事力量崛起之后,已經沒有什么太大意義了。
在可見的將來,美國不肯輕易放棄對臺影響的前提下,中美無法解決關鍵性矛盾,所以雙方只能在沒有任何條約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軍備競賽,而這個競賽對美國的不利要大于對中國的不利。
還有一個問題,所有的軍控談判必須基于現實來進行,而其合理的結果——除非是蘇聯那種不戰而敗全面投降般的談判——也一定是承認現實,并基于現實進行加加減減。
而目前中美談判是美方在無法阻止中國繼續增強實力的前提下,企圖讓中國放棄未來發展,這就意味著如果雙方要達成一個各自都部分滿意的結果,美方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來進行交換。比如,美方要大幅度削減其現有軍事力量,保證其不能威脅到主動放棄繼續增強實力情況下的我方,否則,這不就是繼續要求中方必須在明明有能力發展超過美方軍事實力、且美方會用軍力存量優勢對我采取不利行動的情況下,接受這種現實并且還拿不到好處?
哪有這樣的可能嘛?!
話雖如此,但這不表示中美不能就軍控問題開始接觸,只不過這種接觸很可能無法達成真正的結果;但雙方可以充分了解對方的想法,在未來某個關鍵時刻,雙方也更能明白對方的底線何在嘛。
朝鮮戰爭的時候,雙方都無法從談判桌上拿到打不下來的陣地,現在雙方也無法在談判桌上讓對方停止發展一種自己還造不出的新武器。歷史不會重復,但它就是會這樣押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堵開源 
-
俄核動力巡洋艦月底將啟動反應堆
2023-11-18 16:08 -
臺軍輕型護衛艦原型艦開工,預計2026年完工交付
2023-11-17 16:25 -
國防部回應山東艦穿航臺灣海峽
2023-11-16 17:47 中國海軍 -
陸軍第957醫院借助運-20成功搶救1名患重癥肺炎的高原戰士
2023-11-16 15:55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廠商跑路研制失敗,臺軍無人機反制系統“砍掉重練”
2023-11-16 11:50 -
澤連斯基:在阿夫迪夫卡擋住俄軍“十分困難”
2023-11-15 16:00 俄烏沖突一周年 -
成本暴漲 美軍下一代核洲際導彈“舉步維艱”
2023-11-15 15:56 涼戰 -
美最新瀕海戰斗艦副艦長自殺身亡
2023-11-15 15:56 -
我國首位艦載機女飛行員有望產生
2023-11-15 10:24 中國海軍 -
“加賀”號航母化改裝完成,明年將赴美測試F35B
2023-11-14 18:16 -
中國藍天儀仗隊亮相18屆迪拜航展
2023-11-14 11:23 -
“和平友誼-2023”多國聯合演習正式開始
2023-11-14 08:04 -
“以軍在加沙西北部作戰車輛減少近百輛”
2023-11-13 23:16 巴以恩仇錄 -
伊朗向敘利亞空運察打一體無人機
2023-11-13 09:40 巴以恩仇錄 -
空軍飛行員:我們與外機在空中纏斗了5分鐘
2023-11-12 22:31 長空鑄劍 -
“這名烏軍上校在炸毀北溪管道中發揮核心作用”
2023-11-12 16:14 -
“歐盟大半年只能供應烏克蘭30萬發炮彈,俄羅斯每個月能產150萬發”
2023-11-12 14:33 俄烏沖突一周年 -
一周軍評:加沙巷戰,以軍“不敗而敗”
2023-11-12 09:38 -
美國空軍下一代轟炸機B-21首飛
2023-11-11 08:50 -
以軍在紅海上空攔截一枚導彈 胡塞武裝稱當天對以發動襲擊
2023-11-10 10:20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