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農立場》:中國模式的微觀經濟基礎
關鍵字: 賀雪峰工業化城鎮化小農立場農村鄉土中國三農新中農小農中國模式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許多學者將中國的成功經驗歸納為“中國模式”。中國模式有一條特別重要的經驗,即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轉型劇烈,但政治社會卻相對穩定。一般來講,考察宏觀上結構穩定的方式是到微觀經濟社會運行領域中去尋找答案。賀雪峰新著《小農立場》提供的就是這樣一種考察。
既有的研究對于當前農民家庭微觀經濟運行邏輯揭示不足。賀雪峰依靠常年不斷反復調研,發現了農戶微觀經濟運作的邏輯,從而揭示了這一機制—— 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理解了這一機制,就能夠對基本經濟制度如何促進農村穩定有序提供了一個有質感的認識。
賀雪峰 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半工半耕”模式
工業化改變了傳統小農經濟的外部環境,并通過多種方式來改造它,其中一種最重要的方式是通過工業部門吸納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這在2000年中國開始成為世界工廠之后出現,也是導致農戶微觀經濟運行變遷的原因。對于大規模農民外出務工,一些學者稱它改變了傳統的“工人—農民”的二元結構,而形成“工人—農民工—農民”的三元結構。賀雪峰并非沒有注意到這一個迥異于傳統小農的階層,然而他關心這個階層與傳統小農內在的一致性:比如在農民工返鄉的研究中,賀雪峰關心的問題是為什么千萬以上的農民工返鄉并沒有造成城鄉的不穩定。
經驗顯示, 中國農民家庭經濟主流的模式依然是家庭兼業模式,家庭兼業的工與農不是抽象的關聯,而是處于互補的不可或缺的狀態,分別吸納不同階段的勞動力,創造不同性質的收入,共同構成一個家庭勞動力再生產的經濟基礎。賀雪峰敏銳地將這個家庭再生產模式稱為“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
簡單來說, “半工半耕”是依靠家庭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家庭再生產模式。用賀雪峰的話來說就是:當前中國農村,農民家庭收入來源中,大約一半收入來自務工,一半收入來自務農,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家庭都既有務工收入,又有務農收入,這樣的農民家庭存在著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即家庭中年輕子女進城務工,年老父母在家里務農。
但是這里的“半工半耕”與黃宗智所歸納的“半工半耕”含義不同。黃宗智用“半工半耕”來說明人多地少的過密型農業因收入不足而迫使人們外出打工,而外出打工的風險又反過來迫使人們依賴家里的小規模口糧地作為保險。這樣,就使過密型小規模、低報酬的農業制度和惡性的臨時工制度緊緊地卷在一起。正是這個制度替代了原來的集體生產。
黃宗智過于悲觀。他發現,半工半耕作為農業制度的產物,是國家政權延續以往汲取農業剩余的邏輯,同時農民的小塊土地不足以維持生活,給資本提供了低成本雇傭勞動力的機會。與黃相反,賀雪峰考察了半工半耕作為一種農民家庭勞動力再生產模式,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對于農戶微觀經濟運行的意義:他一方面清理了農戶勞動力構成的結構,發現了機會成本低的中老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就是有效率的;一方面清理了小塊土地對于農民家庭再生產的積極意義,農民不僅是依靠現代工業雇傭機會,而且是依靠小塊土地提供的就業機會,兩者均不可或缺。
新中農崛起
半工半耕是作者在經驗上發現的極為重要的農戶微觀經濟運行機制,它對新時代小農經濟的性質、農村經濟結構、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農村階層結構變遷、城鄉二元結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諸多問題具有解釋意義。這里以新時代的小農經濟為例來說明半工半耕的解釋意義。
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是一系列宏觀約束下中國農民家庭適應性調整勞動力資源配置的結果。以費孝通為代表的社會學家曾經認為,鄉村工業是人地關系高度緊張的中國農民的致富之路。他們共同認為依靠土地農民不可能致富,必須要向工業進軍,讓農民同時變為工人,走城鄉一體化道路。那么在沿海外向工業化高速發展吸納中西部農民剩余勞動力,把農民變為“農民工”,形成農民家庭半工半耕的家計模式下,新式的小農經濟的性質具有什么特征?發展經濟學揭示的規律是,農業現代化的動力來源于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化和城市化。從農戶家庭經濟的構成來看,這個小農經濟整體上是“半工半耕”性質的,但是由于工業化推動農民不斷轉移,這個小農經濟是不斷上升和發展的。
用黃宗智的話來說,隨著大規模農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依然務農的農民能夠通過土地流轉得到適度規模的土地,從而實現去過密化,增加農業部門的勞動報酬。新式的小農經濟并不是黃宗智早先的判斷那樣是“僵化的半工半耕”,而是不斷超越傳統小農的新式小農經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靜止地看是不斷把農民勞動力分解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務工一部分務農,家庭經濟來源于在工農部門的分工,動態地看則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工業部門的充分吸納而不斷減少,雖然相對于龐大的農業剩余勞動力這一吸納速度依然緩慢。這樣不斷有家庭可以進入城市工業體系,也不斷有家庭承接他們所留下的土地,從而擴大耕種規模,達到新式小農經濟內在發展的兩條互相作用的并行道路。
不僅是農業經濟上的進步,而且這一新式的小農經濟能夠反作用于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遷,支撐在農村社會秩序維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新中農階層的崛起。《小農立場》最有意義的部分在于對“新中農”生產模式的闡述,提醒學術界和政策界關注“新中農”現象。當前主流的農民家庭再生產模式是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由于一部分農民脫離土地成為“進城戶”和“半進城戶”,從而產生土地流轉的動力,有助于另一部分農民家庭流入適度規模的土地,把勞動力全部投入農業生產,獲得不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而且,由于勞動力全部在家庭,這部分農民的主要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都在農村,他們又是不同于老年農業的力量,因此他們在農村經濟、社會和政治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就是新中農階層。新中農階層崛起與主流的半工半耕家庭再生產模式形成相互補充,表現了半工半耕的生產模式的彈性。
中國模式的經驗研究進路
中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這個變革用大詞來表述,就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用賀雪峰的概念系統來表述,則是農民家計模式的改變。農村社會結構正在發生變動,正在崛起一個新中農階層。由于土地收入的穩定性,農民可以自由往返于城鄉之間,從而為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提供穩定器和蓄水池等等。什么是中國模式?就是構成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細微的進步、那些不經意的突破。
不過不同于一般坐以論道的“在搖椅上的學者”,賀雪峰長期扎根田野,到微觀的經濟社會運行領域去尋找相應的經驗基礎。對他來說,中國模式不是抽象的中國歷史傳統、中國政治模式、中國經濟模式,而是活生生體現在最平常而又最為深刻的日常生活中的。
賀雪峰新著《小農立場》表達了對中國基本經濟政治制度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信仰,而是充分占有資料,經過縝密的邏輯推理而得出的結論。中國社會科學若不有一個如同賀雪峰一樣走向田野、走入農民日常生活的階段,則很難擺脫抽象的決斷,從而難以把握中國農民正在經歷的巨大變革。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梁哲浩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